- +1
诞辰100年,金庸为什么打不过爽文了?
消失的江湖
作者丨陈丹
封面来源丨豆瓣
《今古传奇·武侠版》前主编李宗明小时候,村里只有几户人家有电视,只要有金庸的武侠剧在播,小孩们都会带着板凳一起来看。那个围坐看剧的情景,承载着他这一代人的美好回忆。
后来,李宗明进入《今古传奇·武侠版》编辑部,还做了几个武侠相关的公众号,身在“江湖”二十多年。但这几年,他几乎每天都能感受到武侠的凋零和金庸世界的逐渐沉寂。
2024年是金庸诞辰100年。金庸IP还值得改编吗?这个难题切切实实地摆在了从业者的面前。
《金庸武侠世界:铁血丹心》剧照 图源:剧官微
改编自《射雕英雄传》的武侠剧《金庸武侠世界:铁血丹心》今年6月上线(以下简称“铁血丹心”),口碑、热度均不及预期。网易豪掷10亿的游戏《射雕》,上线25天后iOS端流水2745万元(点点数据),评分只有2.5分。截至7月29日,由徐克执导、肖战主演的电影《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想看人数仅有13.79万,且40岁以上人群占比高达25.4%(猫眼数据)。
少年子弟江湖老,红颜鬓边见白发。在中文世界风靡数十载的金庸,真的过时了吗?
改编金庸,吃力不讨好
《铁血丹心》的折戟再次证明,改编金庸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这部剧改编自金庸最负盛名的IP《射雕英雄传》,由拍出过《三体》《红色》等高分口碑剧的杨磊执导,还请到了周一围、高伟光、明道、何润东等知名演员饰演东邪西毒和南帝北丐。
除了《铁血丹心》,《金庸武侠世界》还包括《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华山论剑》《九阴真经》四个单元,分别由徐兵、邓科、曹盾、臧溪川执导。5位电视剧圈一线导演,几乎每一位都有高口碑代表作。
周一围饰演的黄药师 图源:剧官微
爆款剧《庆余年第二季》收官当日,腾讯视频特意在首页推出固屏,为《铁血丹心》预热。
然而,这部野心勃勃的金庸诞辰百年献礼之作遭到了冷遇。
在豆瓣上,《铁血丹心》的评分只有6.3。在腾讯站内,《铁血丹心》最高热度为24237,距离热度3万的爆款俱乐部门槛还有很长的距离。
《铁血丹心》的失利,让尚未播出的几个单元也蒙上了阴影。6月底,《铁血丹心》超点大结局,但另外几个单元迟迟没有定档的消息。“金庸武侠世界停播”的话题,还登上了微博热搜。
盘点最近10年的金庸剧,豆瓣评分在6分上下的已属“佳作”,近几年翻拍的《鹿鼎记》《笑傲江湖》《天龙八部》,都在2~3分徘徊。唯一的例外是2017年版《射雕英雄传》,豆瓣评分冲到了8分,在爱奇艺前台的播放量也超过了47亿。
金庸剧的接连失利,势必让平台和制作方未来更慎重地衡量金庸IP、乃至武侠IP的影视化价值。编剧祝明在微博透露,“观众不喜欢武侠,所以导致金庸剧也播不好”这句话,已经被平台方拿出来告诉若干制片公司。
这多少让人感到意外。
在香港电影和TVB兴盛的时代,武侠片、武侠剧是最热门的题材之一,金庸IP更是谁演谁火的香饽饽。TVB时代,金庸剧捧出了刘德华、梁朝伟、古天乐等巨星。2006年播出的张纪中版《神雕侠侣》,竞争杨过和小龙女这两个角色的有黄晓明、聂远、周迅、刘亦菲、蒋勤勤等,都是当红的小生花旦。
即使改不好的金庸剧,也能享受一波“黑红”——虽然被骂,但收视率和播放量依旧高企。以至于曾有这样的说法流传:“每一个导演都有一个武侠梦”,“作为一个中国导演,最终要以一部武侠片来检验”。
但现在,相比其他高人气的网文IP,金庸剧已经很难再吸引行业的顶尖资源,主角大多是新人演员,大制作也越来越少。
制作再有诚意,花再大力气营销,金庸剧也很难再成为话题的中心。
江湖魔法消失
在“仅有”1600多人的《铁血丹心》豆瓣小组,讨论最激烈的一个话题是:改编金庸IP,还有意义吗?
有人认为,《铁血丹心》的失利,是因为消费人群变化,金庸的故事在当下已经不再有市场。也有人认为,大师的IP仍然是经典,归根究底是改得不好。
83版《射雕英雄传》海报 图源:豆瓣
但不得不承认,金庸剧、武侠剧兴盛的土壤正在消失。
上世纪50年代开始在香港报纸上连载的金庸武侠小说,是当时最火的话题之一,街头巷尾的人们都在谈论金庸,几乎谈到任何话题都可以引用金庸小说里的人和事。1980年后,金庸小说进入内地,并通过一系列影视化剧集,影响力迅速扩大。
做过20多年武侠小说编辑的李宗明儿时生活在农村,机缘巧合之下看到了《神雕侠侣》第一册,“惊为天人”。郭靖黄蓉、杨过小龙女、东邪西毒、南帝北丐等金庸小说中的人物和他们的语言,曾是80后人际交往的黑话。
李宗明告诉雪豹财经社,当时可供选择的文娱产品不多。金庸小说中的“江湖”两个字仿佛有一种魔法,能瞬间带他们进入一个幻想的武侠世界。
但现在,这种魔法正在消失。
到了90后和00后的读者群中,这种集体默契已不复存在。在年轻人的成长经历中,外国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大量涌入,游戏、动漫、短视频占据了更多时间。所谓“江湖”的想象共同体消失了。
随着武侠片在屏幕上的落寞,创作者在项目锻炼中积累经验的机会也在变少,“手感”变得生疏。观众是否还喜欢武侠片?观众喜欢什么样的武侠片?他们同样感到迷茫。
与此同时,在众多影视剧的改编和后来者武侠小说的创作中,“侠”的内涵也并没有进一步的发展。
金庸通过15部作品,细细建构了“侠”的精神内核,既有郭靖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也有张无忌的“放下与原谅”。但在李宗明看来,在现在的武侠剧中,已经很难看到主创对“侠”的内核的构建。脱离了哲学根基和思考,所谓的武侠剧变成了复仇剧、爱情剧,甚至是爽剧。层层视听语言包裹之下,内里却是空的。
徐皓峰执导的《师父》 图源:豆瓣
就像作家徐皓峰在影评集《刀与星辰》中所写,是时代民众对武侠有心理需要,方成就了金庸。
“类型片的基础不是视听炫技或明星派对,而是大众心理。焦虑令人看电影,有恐慌,有救赎,才能建立类型。”
在他看来,武侠片的恐慌是礼崩乐坏,但救赎是什么,却是当代创作者的课题。武侠片想要继续生存,必须写出切合大众情绪的故事。
一个侠客消亡的故事
快意恩仇的金庸武侠小说,在很多90后、00后读者的心中已然不够爽。
在写武侠小说前,金庸曾担任过长城电影公司的编剧,对影视语言和大众流行作品有很深的了解。同时,他又接受了完整的“士大夫”教育,古典文化根基深厚,能够在小说中旁征博引,武功秘籍、人物设定都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
在写作中,金庸也更多地采用了古典小说的叙事方式。譬如,在《射雕英雄传》中,故事首先在牛家村展开,细致铺陈了父辈的家国情仇,主人公郭靖和黄蓉在几章后才相逢。以至于牛家村被书迷戏称为“宇宙中心”。
但在现在读者的阅读习惯中,直给的“爽”变得更加重要,快速展开情节和制造更激烈的矛盾成为吸引流量的通用套路。只要给人物和小说打上“霸总”“娇妻”“复仇”这样的标签,读者就能迅速进入故事。
换句话说,金庸小说中“雅”的部分,已成为其大众化的障碍。
在《铁血丹心》中,为了照顾现代观众的观影习惯,第一幕便让江南七怪在草原找到了郭靖,第一集郭靖和黄蓉便在江南相遇,“宇宙中心”牛家村的故事都在回忆中展开。但这样改编,既没有取悦当下的年轻观众,又招致原著粉的批评,被认为是用短视频解说的方式拍剧。
这也是当下金庸改编剧普遍面临的困境。
近几年,很多金庸剧会往轻量化方向改编,放大爱情元素,甚至索性拍成偶像剧。但这种追求“爽”和“轻”的改编方式,并没有让原著变年轻。
还有人试图将金庸作品的一些人物单独拎出来讲故事,就像一些以《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哪吒为主角的影视作品。但金庸IP的读者基础和厚度能否支撑这样的改编,又是一个问题。
在李宗明看来,这些都是金庸IP从流行逐渐沉淀为经典过程中,不得不面临的阵痛。
金庸31岁开始写武侠,48岁封笔。在他的封笔之作《鹿鼎记》中,最后一位大侠陈近南溺亡于江上。他死得并不体面,稀里糊涂地死于宵小之手,他作为侠客的一生和反清复明的事业,在《鹿鼎记》中也颇具讽刺意义。
在自媒体创作者六神磊磊看来,金庸封笔,是因为他自己都不相信“侠义”这个东西了。《鹿鼎记》的故事,也是一个侠客消亡的故事。他还发现,自己每次开签售会,来的读者都变老一点,“再过30年大家可能要推着轮椅来了”。
2022年12月,曾涌现出凤歌、小椴、沧月、步非烟等一批大陆新武侠作家的《今古传奇·武侠版》正式停刊。它被称为“江湖上最后一本武侠杂志”。
李宗明告诉雪豹财经社,杂志在停刊前10年已经维持得很艰难,能容纳武侠小说的平台变得很少,武侠小说创作整体上处于停滞状态。
但他仍然没有失去信心。毕竟,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大师排名榜上,金庸位列第四。
在他看来,金庸小说的影视化仍有空间,只是在改编过程中不能只借鉴其叙事结构和文本,更需要还原作品中的文化细节和传统,还要弥合作品中的不合逻辑之处,找到适应当下的侠文化内核。
“就像四大名著一样,必须要将其放在经典剧的位置上考究制作。”这才是对当下创作者能力的考验。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