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CUSPEA学子董洁林追忆李政道:他曾寄语我们将科学精神薪火相传
当地时间8月4日凌晨,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在美国旧金山家中逝世,享年98岁。
作为CUSPEA学者协会会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交叉科学部主任汤超发文悼念李政道。在悼念文中,汤超称,李政道先生当年发起的CUSPEA项目计划,是“破冰之举”,改变了他们这群学子的命运。
CUSPEA项目计划全称是China-U.S. Physics Examination and Application(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类研究生计划)的缩写,这项计划由李政道先生发起。在没有托福与GRE的年代,CUSPEA项目架起了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优秀学子赴美留学的第一座桥梁。
8月5日晚,澎湃科技(www.thepaper.cn)采访了CUSPEA项目学子董洁林。远在美国的她凌晨得知李政道先生逝世的消息,心情难以平复。1982年,董洁林毕业于中山大学电子工程系,通过面试李政道主持的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类研究生计划CUSPEA来到美国,并在卡内基·梅隆大学获得了物理学博士学位。
来到美国后的董洁林,感受到了学术自由的氛围。在这里,她也充分探索了自己。小时候,玛丽·居里夫人曾是她的偶像,走上科研道路后,她也深知成为居里夫人非常不易。“有多少人能成为居里夫人呢”?即便到了他们这一代人从事科研的条件比居里夫人要好,但仍然有太多因素让人半途而废。
在美国完成学业后,董洁林从事过金融、市场营销、出版,做过企业的首席财务官,也在硅谷创过业。但兜兜转转之间,科学始终让她放不下。如今她潜心专注在科技创新史、科技传播领域。
在追忆缅怀李政道的同时,董洁林也在追忆过往的黄金时代。虽然CUSPEA项目的初衷是培养物理学界人才,但入选学生的个性不一,学员们最后所选择的路也不一样。董洁林说,即便大家所选择的路径不同,但CUSPEA学员们的性格底色相同,对科学充满了兴趣和热爱。
CUSPEA学子1981年影像 最右为董洁林 图受访者提供
在CUSPEA学员四十周年聚会时,李政道曾向他们题词“薪火相传”。董洁林在想今后的人生足够漫长,自己是不是还有机会做些什么。对董洁林来说,在人生的后半程,通过研究和讲述科技史,也是一种科学精神的延续。
以下是她的讲述:
曾发动学生集体签名邀请李政道来校
李先生去世的消息非常突然,大概在凌晨的时候,我们CUSPEA学员400多人的微信群里知道这个消息时,大家的反应都非常震惊,也很悲痛。
CUSPEA项目中文名叫“中美联合培养物理学研究生考试计划”,项目前后持续了10年左右,从1979年到1989年,培养了大概有900多位学者、科学家和多个领域的精英骨干。
当时这个项目是李先生为中国做的事情之一,动员了美国100多所最好的学校,给中国高校内优秀的学生提供奖学金去美国高校读物理。之后中国改革开放潮起,去国外的渠道也开始丰富起来。尽管这个项目后期终止,但在当时留学渠道有限的情况下,这是一个具有破冰性、开创性质的项目,对我们个人来说也非常重要。
这个项目对中国也非常重要,因为培养出的900多名学生,在中美科技界,甚至全世界的大学和科技公司内都担任非常重要的职位。最后大概有三分之一的CUSPEA学者回到中国,在国内的中国科学院或各个大学、科技公司发挥着自己的作用。项目还培养出了15位科学家,他们成为世界各地的院士。
我在中山大学电子系读书时期,我们学生都很敬仰李先生。记得有一次,我们在学校听说李先生和杨振宁先生都要来广州参加会议,当时我们想,这么伟大的科学家都来广州了,还不快把他们请到我们学校来?但当时学生也没有什么渠道和那么大的面子,我们只好写一封邀请信,让尽量多的同学签名,最后我们收集了大概几百位学生的签名签在那封邀请信上。
后来他们两位果真都来了,我作为学生代表接待他们。当时李先生是一位年富力强的科学家,正处于巅峰时期,他看起来很有精神。
CUSPEA学员性格底色相似,对科学有浓厚的兴趣
读大三时,我听说了CUSPEA项目。大三的我还很懵懂,只知道这个项目考试通过了就可以去美国留学。美国的高校不仅能够资助学费,生活上也有补助。我当时想有这么好的事,赶紧去准备。
笔试过关后,我顺利通过了面试。1982年8月,我来到了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学习物理。我当时是第三批学员,最终一共有大概104位学生通过考核来到美国学习物理。
即便我当时读的是物理,但并不是每个女生都渴望成为居里夫人。小时候,居里夫人曾是我的偶像,但有多少人会成为居里夫人呢?来了美国读书后,美国学术氛围虽然自由,但也意味着没有人会管你。很多时候,需要自己去探索你到底想要什么,你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我用一年半的时间读完了硕士,之后继续研读博士后。毕业后,我在美国从事过金融、市场营销、出版,做过企业的首席财务官,也在硅谷创过业。但兜兜转转间,科学始终让我放不下。2011年回国,我开始潜心于对科技创新史的研究,先在苏州大学教授创新课程,后又在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政策研究中心担任兼职研究员。
回看这段经历,CUSPEA项目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我的丈夫也是CUSPEA学者,他和我在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相遇,后来走进婚姻。CUSPEA学者之间也有很多共同之处,很多人今天虽然赖以生存的职业不一定是科学家,但大家对科学问题仍然有非常高的兴趣和好奇心。
比如有一个同学可能在金融界工作,但他有空还会写科学论文,这完全是由他个人兴趣所驱动的。像我这种算不上科学家,但我也对科学仍然有非常浓厚的兴趣。所以我现在做了很多科学史方面的研究,以这种方式亲近科学,向科学致敬。
李政道曾给我们题词“薪火相传”
我们在400多人的微信群里,大家时不时会讨论一些问题,活跃度非常高。另外,CUSPEA学者协会定期会举办活动把大家聚在一起。比如,在上海的同学定期会以上海交大的李政道图书馆为中心,举办活动。每次交流活动都有一个小小的主题,有时讨论新能源,有时探讨量子科技。正式讨论结束后,大家可以闲聊生活。这些CUSPEA同学相伴成长也有三四十多年了,从小伙伴到现在的老伙伴,其间经历了家庭、工作和生活。
现在我的心情平复了一些,我很感激李政道先生,他让我有机会探索人生的多种可能性,一路走来有很多惊喜和猎奇的经历,最终活成了自己喜欢的模样。
对李先生我也有遗憾之情。CUSPEA学者协会20周年在北京举办了一场关于中国物理主题的研讨会,当时李先生有去做分享。我印象特别深刻,李先生说他希望我们这些CUSPEA学者能够在21世纪的中国物理界发挥重要作用。
我内心始终有愧疚、惭愧之情,因为我自己后期没有从事物理学方面的研究,也不像其他同学那么坚定地朝着物理学研究的道路走下去。几年前,在我们CUSPEA学员四十周年西安聚会的时候,李先生给聚会题的词是“薪火相传”。
所以接下来,我想多做点什么。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