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市州动态丨走进生态科普现场,感受张掖湿地魅力

2024-08-06 20:0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张掖湿地博物馆内,一堂自然教育课正在进行。自然讲师向孩子们介绍着有关猛禽的知识,记者近日随着2024年生态环境科普交流会的代表们一起见证了这一幕。传递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开展自然教育科普,张掖湿地博物馆在形式上积极开拓创新,为市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教育活动。

张掖湿地博物馆内,一堂自然教育课正在进行。

开展主题多元、内容多样湿地科普活动

“像这样的科普宣教活动,张掖湿地博物馆每周都会举办一次。”甘肃省张掖市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赵全告诉记者,这些活动面向全市青少年,很受大家的欢迎。

翻阅张掖湿地博物馆官方公众号,张掖黑河湿地自然教育学校科普体验活动报名的信息每隔几天都会推送一次。不仅如此,张掖湿地博物馆还开展了“湿地科普进校园”“世界环境日主题宣传活动”“手牵手科学爱鸟护鸟·心连心共建生态家园”等主题多元、内容多样的活动。

“超乎想象。”参观代表纷纷感叹:“原来,张掖的湿地公园这样美,和想象中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风貌完全不同。”

经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大家了解到,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的“蜂腰”地带,面积为41164.56公顷,海拔1200m—1700m。西北地区第二大内陆河黑河流经保护区,是保护区的重要补给水源。保护区内湖泊、沼泽、滩涂星罗棋布,有天然湿地河人工湿地两大类,灌丛沼泽、沼泽草地、内陆滩涂、沼泽地、河流湖泊、库塘沟渠等湿地地类11类。

不仅如此,这里还是全球8条候鸟迁徙通道质疑的中亚通道的中转站和停歇地,也是我国候鸟三大迁徙的西部路线之一和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遗鸥及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琵鹭、大天鹅等珍稀鸟类的繁殖地。

保护区内现有野生动物297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3种,国家“三有”动物154种。至2023年底,共监测发现鸟类241种,其中有黑鹳、彩鹮、金雕、大天鹅等国家重点保护鸟类56种。共有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和念珠藻目)439种(含引进栽培植物)。

在丹顶鹤繁育基地,大家邂逅了2个月大的小丹顶鹤。它们顶着毛茸茸的脑袋,颇惹人怜爱。当人们走近时,还有两只成年丹顶鹤开始引吭高歌。“这里既能学到丰富的湿地知识,还能亲眼看见珍稀动物。对于青少年而言是非常独特的体验。”

“2024年生态环境科普交流会”的代表们聆听工作人员讲解湿地保护知识。

“塞上江南”的“金张掖”湿地资源丰富

张掖,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位于中国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全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贯穿全境。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还有大小河流26条,湿地资源丰富,形成了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我直观地感受到生态张掖,灵秀湿地的独特魅力。”来自中国环境出版集团的梅霞感叹道:“在城市里能有这样一座湿地博物馆供市民游览、参观,大家幸福感满满。不仅能看见美丽的景观,更能感受湿地生态系统的魅力。”

据张掖市湿地资源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全市湿地有2大类4个类型13类别,总面积315.63万亩。其中天然湿地299.56万亩,占全市湿地总面积的94.9%。除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还有张掖国家湿地公园、高台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芦水湾生态景区、润泉湖公园等湿地公园。

在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上,张掖市加大生态文化建设力度。以张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这里实施生态恢复、水源涵养、旅游服务等工程,打造张掖湿地文化品牌,实现生态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除了规划、完善湿地公园的建设,张掖市还持续开展了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如从2010年开始,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对保护区内的黑鹳迁徙期、繁殖期进行连续监测,监测到黑鹳种群数量达到776只,约占全世界黑鹳种群数量的39%。

如今,张掖市“塞上江南”“戈壁水乡”的美誉,还需持续发挥生态城市建设的优势,保护好全市人民的母亲河黑河。接下来,张掖还将举全市之力实施中国·张掖黑河流域湿地保护工程,走出一条“以湿地保护引领生态建设、以生态建设引领城市发展”的道路,凸显“湿地生态之城”的喜人美景。

来源:中国环境

作者:肖琪

责任编辑:张昭楠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