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南极出现反常情况,一场危机正在临近
近日,浙江、江苏、上海、安徽、新疆等地局地出现40~43.9℃的高温天气,7个国家站日最高气温突破当地历史极值。未来几天,南方的大范围高温还会持续,江淮、江南、华南等地超10个省市的最高气温将达37℃以上。值得关注的是,高温核心区仍位于江浙沪一带,这里高温持续时间长、强度大、具有一定极端性。
像这样不正常的气候,正在地球其他地方蔓延,甚至于地球最南端的南极极也不例外——目前正值南半球隆冬季节,但多家气象机构观测到南极地区时隔两年再次出现反常高温天气,比往年同期平均水平高出约10摄氏度,再次敲响气候变化警钟。
图源:网络
绝不寻常的高温
随着地球面临“最热一天”、“最热一年”,一向寒冷的南极地区也面临“烤验”。
美国缅因大学和英国商业气象服务机构MetDesk的观测数据显示,与往年同期平均水平相比,南极地区7月气温高出约10摄氏度,在极端情况下甚至升温28摄氏度。
据报道,华盛顿大学的大气科学家爱德华·布兰查德认为,这次热浪对南极地区的影响可能创下新纪录。“热浪的巨大足迹也很引人注目,覆盖南极洲东部大部分地区。”
在气象分析师斯蒂法诺·巴蒂斯塔看来,南极地区面临自2002年以来最热7月,气温比往年平均水平高出约6.3摄氏度。7月20日至30日,当地气象站测得平均气温为零下47.6摄氏度,这与南极地区2月底时,也就是夏天结束时的气温相当,可见反常。
巴蒂斯塔还说,相比强度,此轮高温的持续时间更不寻常。
MetDesk主管迈克尔·杜克斯也认为,尽管个别日子里的高温引人关注,但更重要的是南极地区7月平均气温上升。
近年来,南极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屡次创新纪录。在2019年至2020年的南半球夏天期间,南极地区出现有记录以来的首次热浪。当地气象站测得最高气温为9.2摄氏度,比当地平均最高气温高6.9摄氏度,最低气温也达到破纪录的2.5摄氏度。2020年2月6日,南极半岛埃斯佩兰萨考察站观测到18.3℃的极端高温,创整个南极有观测以来最高纪录。2022年3月14日起,东南极西部至中部地区快速升温,位于南极内陆的康科迪亚站在4日内升高49℃,于3月18日达到-12.2℃。康科迪亚站、东方站和昆仑站在3月18日平均地表气温相比其多年平均值(1981—2010年)分别高出44.5℃、39℃和26.2℃,其增温幅度和地表气温异常均创南极有观测以来的最高纪录。
地球的“冰箱”变成了“暖气片”
从不断缩小的海冰到最猛烈的热浪和崩塌的冰架,在南极洲发生的极端事件可能预示着更糟糕的事件即将到来。2023年8月8日,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的MartinSiegert和同事对南极洲受到的严重影响进行了评估,他们在《环境科学前沿》发表文章认为,南极洲极端事件将会变得更为普遍,其后果包括加速冰川流失、导致世界各地的沿海洪水等。
“我30年前开始做南极研究。”Siegert说,“惊讶是一种说法,震惊是另一种说法。”例如,2022年3月,南极洲东部内陆海拔3000米的冰盖记录的温度比正常温度高出38.5℃,这是地球上最极端的异常现象。Siegert说,如果这种事件在夏天发生在英国,那么伦敦的温度将达到60℃。
Siegert说,南极洲3月份的气温通常在-50℃左右,所以这一事件导致的升温没有超过冰点,但如果这种异常现象发生在南极洲的夏季,就会导致内陆深处的冰融化。来自澳大利亚的暖湿气流是导致这一切的直接原因。Siegert说,通常情况下,南极洲周围的环形风,即极地涡旋,会阻挡来自北方的暖空气,但在这种情况下,暖空气会深入内陆。
首先受到影响的是海冰南极洲周围海冰的形成一直出乎人们的意料,并在2014年冬天创下历史新高。但从那时起,每年冬天形成的海冰都比平时少得多,2017年的海冰面积更是创下历史新低。这一纪录在2022年被打破,而今年又再次被刷新。英国南极调查局的CarolineHolmes说:“今年7月创下了冬季海冰最少纪录。”
其次是冰架,它是由流入海洋的冰川形成,不像海冰那样由海水冻结而成。大量漂浮在南极洲周围的冰架正在缩小。“我们已经看到南极洲周围冰架的范围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一些情况下,有的冰架已经完全崩溃。”英国利兹大学的AnnaHogg说,2002年拉森B冰架崩塌后,其背后的冰川流动速度加快了8倍。
更重要的是,一种极端事件会增加其他极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例如,到达南极洲的暖空气会减少海冰并导致其表面融化。“温暖的天气引发前所未有的地表融化和冰盖上的融池现象。”Hogg说,这些水可以通过裂缝流到冰川底部,润滑冰川并加速其流动。
在冰架上,融化的水会加深裂缝,导致冰山断裂和冰架完全破裂。Siegert说:“我们对不断增加的极端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及其连锁反应深感担忧。”
他说,这对全世界都很重要,原因有二。首先,南极洲是一个巨大的冰库,冰的融化导致海平面每年都在上升。其次,它的白色表面可将能量反射回太空帮助地球降温,但现在白色的冰或雪正在被深色的海洋或陆地取代。
“在未来的几年里,南极洲不再是地球的制冷剂,而是开始充当散热器,这是一个真正的危险。”Siegert说。
研究人员表示,南极洲几乎没有气象站,而且相关记录也不能追溯到很久以前,这使得很难确定个别极端事件是否为全球变暖的结果。但Siegert说,一些极端事件,如2020年埃斯佩兰萨科考站记录的18.6℃,即南极洲的最高温度,已被证明更有可能是由全球变暖造成的。“我们有理由认为其他极端事件也是如此。”他说,“不幸的是,这正是冰盖不稳定的最坏情况。”
极地高温比我们想象的更可怕
以下是2019年在南极拍摄的一段视频。
视频中,企鹅们一摇一摆地沿着冰雪路回家。
可到了2020年,一切都变了。
企鹅们的回家路,变成了光秃秃的岩石路。
雪没有了。
它们的家,也没有了。
图源:网络
现在,南极越来越热。
如果只是用数字来表述整个事件的不寻常,或许大家并没有多敏感,但如果用生存在这里的动物来举例,或许大家会有一个更直观的感受。
提到南极生物,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企鹅,而事实上,生存在南极西部的帽带企鹅(又称颊带企鹅)种群大小距离上一次测算已经缩水了75%。
帽带企鹅以吃磷虾为生,且只吃这种虾,如此单一的饮食结构造成了它们对磷虾种群变动异常敏感。
南极的磷虾经常被人为捕捞以售卖到全球各地的餐桌上,但商业打捞磷虾并不是帽带企鹅没得吃的最大原因。
多年来,原本生存的海域对于喜欢冰冷的磷虾来说已经过于温暖,它们的繁殖受到威胁,磷虾的种族存亡也指日可待,于是磷虾群越来越往南迁,因为那里有更冷的天气,有更厚的冰层,才能让自己得以持续生存下去。
由于食物的减少,帽带企鹅也不得不开始南迁,但还有很多老弱病残的企鹅无法承受迁徙的艰苦而留守在原地。
与此同时,英国南极调查局科研人员近日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一个悲伤的事实。
研究显示,科研人员通过卫星图像监控发现,位于南极别林斯高晋海海域附近的5个帝企鹅栖息地,即罗斯柴尔德岛、威尔地湾、斯迈利岛、布莱恩半岛和普弗洛格纳角中,2022年有4个栖息地遭遇了帝企鹅幼崽灾难性繁殖失败的情况,全年有超过10000只帝企鹅幼崽死亡,只有最北端罗斯柴尔德岛上的部分帝企鹅幼崽幸免于难。
帝企鹅的繁殖通常发生在南半球的冬季。3月左右,成年帝企鹅会踏上海冰,开启繁殖期。大约5至6月,帝企鹅开始产卵,并花费60余天孵化。之后,成年帝企鹅将喂养幼崽,直至幼崽在12月至次年1月长出防水羽毛,可以独立生存。
不难看出,帝企鹅繁殖的成功与否十分依赖于南极海冰的稳定程度。如若海冰破裂、面积减小,就会给帝企鹅的繁殖带来威胁。
可令人担忧的事还是发生了。研究显示,由于气候变化,2022年南极海冰的融化时间提前了很多,部分地区海冰在11月就融化并破裂。而这个时候,帝企鹅幼崽还没有长出独立生存所需的防水羽毛。
由于海冰过早消失,一些帝企鹅幼崽或坠入海中淹死,或随着浮冰漂远而饿死,或因羽翼尚未丰满而冻死。
除此之外,南北极的冰川和冻土层中储存了大量的病毒,其中包含了一些对人类而言致命的病菌。当这些冰层解冻,早前消失的病菌是否会卷土重来,危及人类,也未可知。
更不用提,极地高温还会引起气候变化,从而波及全球,同时加速冰层消融,海平面上升,危及海边地区,这些人人都能预料到的结果了。虽然有人说,偶尔出现一次极端高温,对当地环境的影响有限,但如果这变成一种常态现象,或者极端高温天气频频出现,极地的环境将会发生非常大的变化,而我们最不愿的恰恰就是这种设想发生。
在接下来的10天里,预计南极洲部分地区的气温仍将高于往年同期平均水平。有评论称,这是一个不祥的信号,表明在越来越暖的地球上,极地地区可能会出现更多高温天气。
而极地地区被视为体现气候变化趋势的“放大器”。有研究显示,过去30多年里,南极地区的变暖速度是全球平均水平3倍多。
此外,地球南北极在调节气候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冰川消融会对生态系统、水资源产生影响并造成海平面上升……
同样令人难以忽视的是,近年来,其他地区的高温数据也在不断被刷新。
受气候变化和厄尔尼诺现象加剧等因素影响,全球气温升高至前所未有水平,2024年可能“碾压”2023年,成为新的最热一年。
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数据还显示,截至今年6月,全球平均气温已连续12个月比工业化前(1850年至1900年)高出1.5摄氏度。
7月22日,全球日平均气温为17.16摄氏度,是自1940年开始记录相关数据以来最热一天。
来源:生态中国网综合央视新闻客户端、中国科学报、上观新闻、新民晚报;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本图文不做商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