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文创测评︱《千里江山图》的意境,做成手机游戏还动人吗?

肖青
2019-01-15 10:41
来源:澎湃新闻
翻书党 >
字号

《千里江山图》作为青绿山水的巅峰之作,近几年愈发受到大众关注。不同于人们对传统中国山水画的印象,《千里江山图》色彩艳丽,明媚动人,放到当代,都极为吸引眼球,令人眼前一亮。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说,《千里江山图》特展的最后一天,藏品即将回库,观众为了观赏真迹,一直排队到夜里11点多,可见大家对这幅画的青睐。

2019年1月,筹备两年多、以《千里江山图》为基础开发的手游《绘真·妙笔千山》也正式上线了。目前所见一种典型的评价是:“《妙笔千山》的画面太美了,他们不如直接去做个动画电影!”

我认为,这是很高的评价,也是很差的评价。

画面音效俱佳,山水意境与文化意蕴并存

《绘真·妙笔千山》定位为一款轻度解谜游戏,由网易游戏与故宫博物院合作,画面质感颇受好评。游戏主美吴韬提到,团队成员为制作这款游戏,深入了解了古代各大画家名作,曾排了4个小时队进故宫观看《千里江山图》,过程中也受到故宫专家的指点。

《绘真·妙笔千山》手游中,以《千里江山图》为蓝本,游戏场景的山峦江河,大气恢弘,也可谓“咫尺有千里,细看有生趣”。玩家在游戏中行走,真能体验到“入画”的乐趣,加之游戏附带的AR功能,对于《千里江山图》的粉丝,是绝佳的“赏画体验”。游戏过程中,让人想起王安石的词句,“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宋朝的壮美山河穿越时空,历史的绢帛化为如今的游戏,仍在眼前,栩栩如生。

游戏中的《千里江山图》 可使用AR观看

与此同时,《绘真·妙笔千山》在对中国传统文化和青绿山水画的理解上,花了心思。手游由五段剧情游戏组成,五个小故事和人物台词都独具中国文化特点,囊括了《山海经》的传说人物,处处是唐诗宋词的经典桥段,文案和人设中蕴含不少中国古典哲学思想,太极两仪辩证而生,人物志趣胸怀天下,人情交往如山水留白,爱情故事哀而不伤。

颜料是画家创作的载体,也是游戏设计者的巧思。青绿山水画特有的颜料被融于各关卡之中,在通关过程中,使玩家对青绿山水作画顺序和颜料使用逐渐形成印象,更在游戏玩法最为出彩的《太真》篇章中,化为可爱的“四色精灵”,与玩家共同解谜、作画上色。

中央美术学院的冯海涛说,《千里江山图》是“咫尺千里、五色备焉”、“最完美的色彩体系”。作其色,共需五层,第一层水墨勾勒,第二层赭石红色,为后面的绿色铺垫,冷暖对比,使其鲜亮,第三层石绿绘山水,第四层再着绿色,叠加以至无极变化,第五层再以青色成青绿山水,画卷中更有取自贝类的白色,可见从宝石、药材中所提取的颜色之丰富珍贵,《千里江山图》的作画之精细。《绘真·妙笔千山》游戏提取画作的色彩核心,与关卡和玩法结合,稍作变化,塑造了灵趣的四色精灵,既契合了作品特点,也体现了文化内涵,是游戏的出彩之处。

值得圈点的则是游戏中的细节设计。《绘真·妙笔千山》的界面设计和小游戏都很有讲究,比如功能提示的图案设计,篆刻及裱画小游戏的设计,都不是生搬硬套的古风符号,令人心生惊喜。

可玩性令人失望,游戏交互槽点满满

由于《绘真·妙笔千山》的主人公是位出家人,游戏画面意境深远,台词颇具禅意,加之不氪金、节奏慢,还被称为“佛系手游”。但即使是再佛系的玩家,在体验这款手游的过程中,大概都会心生烦躁,更不要说如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长镜头的开场画面在被多次重复后,许多人已然对游戏失去耐心。

说到镜头,《绘真·妙笔千山》的游戏镜头略有点“反人类”。直接体现就是玩家在操作过程中,对于空间的观感经常会产生极为怪异的体验,以至于操作起来没有代入感。

游戏的界面引导可谓一言难尽。考虑到游戏意境,强制引导减少可以理解,但软引导也极弱,使得玩家经常迷茫于下一步的操作,即使该游戏定位为轻度解谜游戏,也令人难以认可其在界面上的设计。

优秀的解谜游戏会在关卡和玩法的设计上“卡”住玩家,通过动脑思考后,玩家会在巧妙的设计中体验到解谜的乐趣。而《绘真·妙笔千山》卡住玩家的,经常是“接下来怎么操作我完全不知道点哪里”,实际的解谜操作又毫无难度,真是不加思考胡乱点击屏幕也可以过关,除了《希孟》终章中的八卦图需要去搜索一副八卦图作为参照来认真操作。

于是我和几位朋友在体验《绘真·妙笔千山》过程中,都出现了对着屏幕烦躁地点击各个位置的行为。更不要说该游戏在交互和技术上也存在一些瑕疵,人物行走不流畅,加之视角和镜头的问题,每一次走动都令人体验不佳。而交互及技术问题所带来的“我想去这个地方我走不过去”、“我想拾取这个物品我拾取不起来”、“这里明明发光了点击怎么没反应”等体验,也令人玩起来极为焦心。

即便是设计颇为有趣的篆刻和裱画小游戏,也因为手机屏幕的操作特点大打折扣。篆刻的操作是令人欣喜的,但用手指在比屏幕还小的印章上,调整更小的图案、文字,甚至用手指触屏的操作在印章上“刻字”,其可行性和效果可想而知。屡次无法按照心中所想完成游戏操作,玩家的心情肯定是不悦的,只能说这款“佛系手游”真的是锻炼玩家的心性。

一位朋友第一章操作通关后,听说后面还有四章,大呼心塞。考虑到她是汉语言文字学的科班生,素来性格沉静,对青绿山水和《千里江山图》也极感兴趣,都在体验后放弃了这个游戏,我想,这款手游在交互和技术上恐怕还应做些改善。这位朋友评价道,“虽然我喜欢中国文化,但游戏的核心还是应该好玩。如果游戏不好玩,我完全可以通过其它途径去了解《千里江山图》。”
说起来,游戏因为刚刚上线,技术上的BUG也存在些许,而该团队的反应也相当及时。比如许多玩家在《太真》一章的结尾卡住,剧情过了数遍都无法继续,猜想是个游戏BUG,游戏团队收到反馈后即迅速进行了修复。期待在接下来的反馈中,关于界面引导、游戏交互、文案中的错别字等不足,也都将有所改善。再好的视觉效果,也需要流畅的游戏体验作基础。

剧情也值得一说。比起解谜,我认为《妙笔千山》在角色扮演或文字冒险上更为出色,毕竟相较于国外的解谜游戏,文字和故事才是我们的强项,于是对其剧情也有较大期待。可是整体玩下来后,几个故事的剧情只能说是平平无奇,加之令人不适的操作无形中拉高了对剧情的期待,最后若不是特别精彩,则难免有些失望。虽有巧设悬念,但收尾仓促,剧情意蕴有余,合理性、连贯性不足,甚至不够吸引人,优秀的台词和诗句在不少地方还有硬塞进游戏感觉,令人深感可惜。

好在,配乐、音效及人物配音演绎得非常出色,游戏通关后还有人物小传作为剧情补充,弥补了一部分游戏过程中剧情的不足,或者还可将游戏中有跳跃感和意味不明的剧情,看作如山水画一般的留白,留给玩家去脑补,反而也契合了游戏主题吧。总的来说,剧情方面还是中规中矩的。

理解文创的载体,才能生产真正有创造性的文化作品

游戏是一个多感官的表达形式,制作起来也极为复杂,免不了在各方面有所长短,只要有所长就能成为好的作品,玩家通常是包容的。但游戏交互的重要性是难以替代的,否则它和电影的区别在哪里呢?一款游戏在交互上的缺陷,是很难被包容的。

给了玩家流畅的交互感,将玩家带入文化中,便也不是难事。任天堂近年来大热的《塞尔达传说:荒野之息》,以只能说普通的画面吸引了无数不曾涉猎游戏的玩家,沉浸于那个冒险世界,就是以交互性见长。《绘真·妙笔千山》这款手游如果褪去《千里江山图》的口碑加成,如果没有这幅画作近来的人气,仅仅以这款游戏去推广一副名不见经传的经典画作,是否可以达到以游戏在文化领域有所突破的目的呢?恐怕要打个问号。而作为解谜游戏,在可玩性上投入更多精力,设计出令人拍案叫绝的关卡,或许也是一个国产手游的未来目标。

近年来,以故宫文创为标杆的文创产品愈发火爆。大众兴奋之余,不妨更注重文创产品的内涵。现在很多文创产品是形式大过于内容,将各种文化符号生搬硬套地强加于各类产品载体之上,徒有其表,不具其神。而真正有价值的文创产品,恐怕不仅需要对文化本身有着深刻理解,还应对与之相结合的产品形式之特点有着独到见解,两者相结合,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创造力,塑造文创价值。

总的来说,《绘真·妙笔千山》以手游的形式来作尝试,已经是非常有想法的文创作品,而且其创作团队已经走好了第一步,对《千里江山图》的文化内涵是做足功课的,画面完成度极高更是契合了作品本身的重点。游戏的终章《希孟》其实非常出色,关于王希孟这位天才少年的传奇故事,一直也是《千里江山图》的动人之处,18岁少年的英年早逝也令人揪心。有传说,王希孟在作画时提出不少无理要求,宋徽宗虽爱才,皆满足于他,但实则心中愠怒。《千里江山图》完成后,宋徽宗即赐死王希孟,希孟恳请临终前再看一眼画作,进画室后便消失了,传说他钻进了《千里江山图》中。游戏终章,玩家在画中遇到了独自作画的王希孟,希孟让师弟妙山先生及他人不必为自己挂心,自己在这画中,可千年作画,专心绘心中河山,已是心满意足。王希孟还奉劝妙山先生,意指玩家,去追寻自己心中的“真”,着实令人动容。

古有以诗言志,以画言情,如今也有以游戏载道,令人欣欣然。若是能增强游戏性,并在游戏策划及技术上有所突破,则更值得肯定,对文化的影响力也不可估量。

一位游戏行业的朋友说,“《绘真·妙笔千山》这类艺术游戏的游戏性的确相对较低,我们一般称为‘做口碑的’。健康不沉迷,有文化底蕴和情怀,视觉效果好,游戏本身是不赚钱的。所以美其名曰:做口碑。”《绘真·妙笔千山》游戏团队,以极少的人数,两年的时间,充分发挥其美术特长,是否能做出口碑呢?我们还将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彭珊珊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