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实探|嘉兴有个中国版“沙丘路基金小镇”

2024-08-05 16:2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因产业聚集效应而备受关注,近十年来基金小镇的发展如火如荼,朝着建设特色化小镇,各地展开了激烈的竞争。目前,首批创立的基金小镇运作情况如何?《国际金融报》记者前往浙江嘉兴探访了南湖基金小镇。

“这里入驻了包括舆芯半导体、嘉赛信息、唯今国际、凹凸出行等一批办公企业。”南湖基金小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记者在现场获悉,作为国内最早成立的股权投资基金小镇,南湖基金小镇正在持续扩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科创企业的“朋友圈”,吸引更多投资机构,为科创企业提供金融“活水”。

面向长三角

南湖基金小镇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的东南角,这是一座看上去安静而又舒适的“小镇”——镇上聚集着众多花园别墅和高层办公楼,不远处还有游客中心。不过,这里虽然是一个3A级景区,但并不仅是传统意义的休闲小镇,更是众多科创企业和私募基金的重要聚集地。

“这是浙江省级特色小镇。”小镇相关负责人介绍称,南湖基金小镇于2012年成立,是浙江省嘉兴市打造的全国首个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小镇,目前小镇聚焦私募股权投资产业,小镇入驻的基金专注投资一级市场,“我们希望可以对标美国的‘沙丘路基金小镇’”。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15年6月公布了浙江省第一批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包括南湖基金小镇在内,嘉兴市共有5家小镇入选。其中南湖基金小镇于2020年被命名第四批省级特色小镇。

近十年来,全国各个省、市,甚至区一级的基金小镇犹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冒出。中国基金小镇交流合作中心秘书处负责人崔恒强曾公开表示,目前国内头部基金小镇的资源优势主要分为三大类:优质政策、优质资金、优质产业。各个基金小镇应发挥地区特色,垂直深耕,吸引有利于当地发展的高价值对口优质企业。

记者走访时发现,南湖基金小镇位于嘉兴市中心城区东南区域,地处沪、杭、苏、甬中间节点,总规划占地面积约2.04平方公里,小镇一期有20幢低密度办公楼,每一幢楼的面积在1200至1500平方米,还有4幢高层建筑,面积大约在17万平方米。

据小镇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入驻南湖基金小镇的企业除投资机构外,主要是各类科创企业,如芯片设计、数据产业、互联网服务等,还有金融机构及服务机构,如银行、律所、会所等,小镇积极与南湖区规划的“南数湾”联动,培育发展具有南湖特色的“数商”新业态,聚集形成南湖数据产业集群。

南湖基金小镇为企业发展提供各种助力,包括提供项目路演、基金对接、银行融资对接等各种服务。以舆芯半导体公司为例,这是一家初创型科创企业,致力于为汽车提供性能更强、成本更低、安全性更高的芯片产品。南湖基金小镇已帮助企业完成了总金额数千万元的两轮融资,正在对接第三轮。

对标国际模式

基金小镇这个词是个舶来品,最早起源于40多年前,巴顿·比格斯来到格林尼治小镇,创立第一家对冲基金,随后形成了金融聚集效应,包括对冲基金在内的多家金融机构将总部搬至格林尼治,格林尼治对冲基金小镇的称号由此而来。

闻名全球的美国西部的“沙丘路基金小镇”,定位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小镇,小镇紧邻硅谷这一高科技产业半导体和电子计算机的聚集地。因此,小镇吸引了不少风险投资机构聚集在这里,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红杉资本。此外,英国的曼彻斯特拥有特色保险基金小镇;卢森堡当地有着欧洲最大的基金管理中心——卢森堡基金中心。

有研究认为,虽然国外基金小镇发展较早,但国内的发展没有完全参考国外模式,而根据自身特色建设而成。国内的“小镇”更像是一种“基金”和“产业”的聚集地,同时还建设了居住、消费、教育、医疗等配套设施。各地不同的基金小镇产业导向各不相同,但在基金集聚方面主要包括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基金、以及证券投资基金等类型。

说起南湖基金小镇诞生的背景,小镇相关负责人谈到,“当时南湖区提出要打造基金小镇,希望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长三角地区包括三省一市,这里拥有众多A股上市公司资源和发达的民营经济,是国内创业投资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彼时,恰逢国内创投和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大发展时期。2010年12月,嘉兴市南湖区获批成为首批七个省级金融创新示范区试点单位之一。2012年,嘉兴南湖基金小镇正式创建并对外招商,拉开了国内首家基金小镇建设的序幕。

“小镇以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产业为核心,基金入驻和产业入驻两手抓,希望打造成一个服务私募基金募投管退的产业平台。”小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聚集投资机构,和附近的科创资源对接联动,这是小镇最初的想法,也是参照‘沙丘路基金小镇’的做法”,不仅能够服务南湖区和嘉兴市的科创企业,更努力面向长三角地区的科创企业提供相应的股权投融资服务。

办事省心又便捷

“基金来这里就图一个省心。”小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小镇通过线上服务来提升企业注册效率,基金机构只需要在线上提交注册申请,合规的机构很快就能拿到营业牌照。

在实体企业办公方面,嘉兴唯今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入驻前考察小镇办公和营商环境时,公司高管就赞不绝口,这里不仅交通便利,附近住宿条件也极具性价比,“有一部分上海本地员工天天乘高铁上下班,还有一部分外地员工觉得在嘉兴租房更便宜。同时,这里的服务更加市场化、更加合情合理”。

“在小镇开展业务非常顺利。”该人士说,企业入驻小镇已有一年,在小镇办公的感受是环境舒适,工作人员的服务可以用“专业、靠谱、高效”来形容。

“南湖区和南湖基金小镇的领导效率很高,从注册到入驻,各方面服务很及时和全面。当地的人才对我们也有吸引力。”令该人士印象深刻的是,此前公司遇到跨省FDI(外商直接投资)外资相关文件的办理,程序很繁琐,时间也很紧张,正当大家一头雾水时,南湖基金小镇立即帮忙联系了专业的银行以及外管局的人员,迅速帮公司解决了外资准入的申请审批工作。

“投融圈”是南湖基金小镇的另一个平台,主要帮助项目对接有兴趣的基金,帮助基金联系合适的投资项目,每年小镇里会举办50场左右的投融资对接活动。

“小镇有丰富经验的服务团队,这让入驻企业总能感受到细致入微的服务,此外,‘投融圈’这个平台能给到我们一些投资项目的参考。”湖州唯快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黄凤伟告诉记者。

截至今年6月,南湖基金小镇投融圈累计融资会员4000余家,投资会员6400余家,累计举办各类投融资服务活动260余场,小镇入驻基金投资的企业总家数达到8500余家,其中投资省内和市内企业分别达到570余亿元、170余亿元。 

吸引基金有何秘诀

吸引知名基金,小镇更多是靠前期努力积攒下的口碑。

据小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南湖基金小镇成立之初,招商团队为了邀请更多基金来小镇,成员奔赴北上广等大城市登门拜访众多基金公司,“我们当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很多同事最开始都会吃‘闭门羹’,但随着时间的积累,与一些知名基金也逐渐建立了深厚的联系。我们和入驻的基金是合作伙伴关系”。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入驻小镇的投资类企业累计是1万余家,资金管理规模超3万亿元,实缴规模超7600亿元,其中今年上半年新增的实缴规模近300亿元。

“多年的行业深耕、成熟的运营团队、优质的风险防控、完善的生态圈。”这是黄凤伟对南湖基金小镇的深刻印象。在其看来,最早开展相关资质审核;最早进行建档备案;最早上线综合服务平台;搭建“投融圈”平台牵线搭桥促发展,都是这里与其他小镇的不同和特色。

小镇吸引基金的一大好处是能给更多当地企业提供资金帮助。“我们的工作是把企业和基金的对接渠道初步打通,即便投资经理没有在现场办公,但只要当地企业想找到基金,或者基金想联系企业,通过小镇都能很快找到。”小镇相关负责人介绍。

打造科创金融综合服务平台

目前,基金小镇在国内早已不是新鲜事,据粗略统计,国内存续的基金小镇还有100多家,如果算上各类金融集聚区,可能数量更多。

“南湖基金小镇能有10年以上如此稳定的团队实属不易。目前虽然国内基金小镇众多,但是众多新小镇是否能持续稳定地发展10多年还有待观望。”黄凤伟表示。

小镇相关负责人认为,任何一家基金小镇都要面临非常激烈的招商竞争,包括资金退出的压力。其还认为,小镇需要进行平台化建设,提供一些差异化的服务,了解基金的实际需求,并推出更多创新的业务。

“相比其他小镇,我们不仅仅提供注册服务,还围绕基金“募投管退”的需求提供了一些平台化的服务,例如信息对接、投融撮合、产业研讨、母基金投资、份额转让、QFLP等业务,具有一定的产业链深度。”小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南湖基金小镇将会被打造成一个科创金融的综合服务平台,形成基金+产业的集聚区,届时会聚集更多的产业和风投资本,让资本和产业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

谈及小镇的未来发展,黄凤伟认为,可以更多样化,如能引入更多帮助基金退出的机制等;同时,要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建立人才库,提供人才培训和职业发展平台。

公共关系专家黄涛告诉记者,在现有基金小镇中,独具特色、创新性强、产业定位明晰的小镇更容易脱颖而出,引起基金和企业的关注。例如,一些以生态环保、健康养老、科技研发等新兴产业为定位的基金小镇,可能会更受到相关领域基金和企业的青睐。同时,一些注重文化创意、休闲旅游等体验式金融的基金小镇也值得关注。

记者 潘洁

编辑 潘晟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