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煤矸石上的捡煤人,留守老人和儿童是主力
2019-01-13 10:3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大竹县孔家沟煤矿自1958年开始生产以来,倾倒的煤矸石形成了一座小山。
图文 | 邓志川
我的老家在四川东部的一个小山村。儿时,家景不好,每到周末,同村的小伙伴便会三五成群地邀约到十里外的小煤窑捡煤渣以补家用。
成人后外出做事,家乡的印象逐渐模糊起来。唯有儿时捡媒渣的情景却萦绕心间。
孔家沟煤矿是大竹县的优质煤矿之一。近六十年的开采,矿口已经形成了一座壮观的矸石山,由于矸石里夹杂着少量的煤炭,吸引了附近的留守老人和儿童到这里捡煤。
寒来暑往,白天黑夜,只要煤矿的机器还在转,拉煤矸石的机车还在轰鸣作响,矸石山里就有捡煤的人。赤日炎炎的夏季,天刚蒙蒙亮,老乡便出发了,当太阳当顶时,他们就会满载而归。太阳落坡时他们又出发,弄到半夜时才回家。夏日的正午热得受不了了时,他们便躲在草棚子里睡觉。寒冷的冬天,他们下午才从家里出发,如遇下雪天,他们在矸石堆里用柴火烧石夹煤取暖,强忍煤烟熏呛,摆龙门阵,虽然辛苦,但往往人少,收获也多些。
靠山吃山,勤劳朴实的捡煤人,她们把捡的煤一部分留着家用,另一部分对外出售,挣得收入,让这些山里人的小日子过得清贫而有味。
煤矸石里夹杂着少量挖煤人漏掉的煤炭,吸引着附近的乡民前来捡拾。捡煤人都是当地农村的留守老人和儿童。当矿车倾倒完煤矸石的那一刹那,捡煤人便蜂拥而至。课余时间上山捡煤的孩子。捡煤人上下来回翻找着夹杂在煤矸石中的煤炭。煤块多的地方大家都争相翻找。寒冷的冬季里,捡煤人也不停歇。她们捡煤的工具被磨得铮亮,她们的双手变得越来越粗糙。73岁的李婆婆察看孙子小川在捡煤过程中受伤的手臂。张大妈和李大妈这座矸石山上,已经捡煤几十年了。煤矸石山旁的竹棚是捡煤人的避风港。冬季的夜晚,捡煤人用用柴火烧石夹煤取暖,等候运煤矸石的车的到来。一背煤块100多斤,背上身彼此都得帮一把。满载而归。她们把捡的煤一部分留着家用,另一部分对外出售挣得收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捡煤成了她们生命中的一部分。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澎湃矩阵
新闻报料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