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和谐传家 孝老爱亲”名家名剧公益演出将举办,老中青三代艺术家合作演出京剧《四郎探母》
“和谐传家 孝老爱亲”自古以来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道德典范。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优良道德传统,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与北京京剧院将于2024年8月20日晚在长安大戏院举办“和谐传家 孝老爱亲”名家名剧公益演出,特邀老中青三代艺术家合作演出京剧《四郎探母》。
据主办方介绍,本次演出为公益演出,所有演出票将由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中华遗嘱库项目办公室向长期关心支持老龄事业的各界人士,广大戏曲爱好者,中央和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老干部部门,军队干休所等单位免费赠送。其中四分之一的演出票将赠予关心支持老龄事业的各界人士;四分之一将特别赠予广大戏曲爱好者;四分之一将定向赠予在中华遗嘱库订立遗嘱的老年人;另外的四分之一演出票将通过各有关单位的老干部部门和军队干休所等渠道向老年人发放。观众报名及领票方式可关注中华遗嘱库官方微信。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张俊虎表示,在新时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对于加强中华传统美德、公德、道德、品德的建设,健全发挥家庭家教家风与“和谐传家 孝老爱亲”的作用,是我们一直倡导的重要理念。希望通过这次公益演出,能够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和谐传家”的力量,让“孝老爱亲”在新时代持续弘扬。
北京京剧院院长秦艳表示,首先,这次演出体现着京剧艺术、优秀文化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高度关联性。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提出了“第二个结合”的重要论断,要求我们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这次演出主题叫做“和谐传家,孝老爱亲”,《四郎探母》突出的是“重情重义、亲情孝道”,这些既与京剧艺术“忠义礼智信”的主题高度契合,更反映着京剧艺术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对于展现民族美德、体现民族精神的文化传承与艺术表达。其次,这次演出体现着北京京剧院作为国有文艺院团、作为首都一支重要文艺力量,一直聚焦公益事业、公益领域、公益演出的贡献与赋能。第三,这次演出体现着北京京剧院和演职人员始终扛起“文化供给”的使命责任。老中青三代艺术家在演员与流派的设置上,与1956年的那场经典《四郎探母》一脉相承,反映出主办方、演出单位和所有参演人员,都在不遗余力地扛起“供给优秀文化资源”“输出精神文明产品”的使命重任。
中华遗嘱库项目办公室主任陈凯表示,为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构建中华传统美德传承体系,健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体制机制,健全诚信建设长效机制,教育引导全社会自觉遵守法律、遵循公序良俗”重要要求,弘扬家教家风和孝老爱亲,经中华遗嘱库提议,由传家集团赞助支持,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邀请北京京剧院举办本次公益演出,以期全社会进一步关爱老年人,不断满足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好地促进家庭和谐幸福美满。
北京京剧院老旦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赵葆秀说,京剧大部分戏是弘扬“忠孝节义”的,我是京剧老旦演员,老旦行的戏大部分是宣扬忠孝、惩恶扬善的内容。如唱了上百年的《钓金龟》讲述的就是孝道的故事,特别是其中的三段“二黄原板”中连续用了“二十四孝”中的四个典故“丁兰刻木”“莱子斑衣”“孟宗哭竹”“杨香打虎”来教育儿子张义。而张义在听了母亲的教训之后有句台词说:“我养活您了。我要是不养活您,往后谁还跟我交朋友哇!”可见不孝顺的人是多么被人所不齿。今年我已77岁了,由于气力不加,《四郎探母》佘太君这个角色已不能胜任。我本想回绝邀请,但当邀请方说演出的主题是“和谐传家 孝老爱亲”时,我被触动了。我思索着,佘太君最重的一场我担不起来了,“哭堂”一场戏份不太重我还可以胜任。在当前建设和谐社会,解决社会及家庭矛盾等问题,这场演出的主题是何等有意义呀!
北京京剧院梅派优秀传人、国家一级演员窦晓璇表示,非常高兴参加这次公益演出,这是作为一名京剧青年演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四郎探母》是最有人情味的一出京剧,全剧通过一日一夜的时空,真实细腻地把母子情、夫妻情、母女情、兄弟情等展示得酣畅淋漓,突出了一个“情”字,更体现了家的力量。京剧史上众多前辈艺术家都擅演该剧。我本人十几岁就开始学习演出这出戏,从艺二十多年,经常上演该剧,并荣幸地参加京剧电影工程《四郎探母》的拍摄。这次有幸与各位名家同行共同参加公益演出,意义非凡,十分难得。这是在当下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行动自觉和最好方式,不断培育我们每个人的家国情怀与道德情操。我很崇尚这样的演出活动,我将用心用情演好这部经典,用京剧艺术讲好中国故事,用京剧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再上新台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推动首都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京剧研究家、原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戏曲采风”栏目策划、编导刘连伦表示,《四郎探母》这出戏由于角色众多,能够充分体现出京剧不同流派的特色,一直以来就为观众所喜爱。特别是回想起1956年9月初,为庆祝“北京市京剧工作者联合会”成立,京剧名家们在中山公园音乐堂举办了一台大合作戏,大轴戏就是《四郎探母》。这出戏由李和曾、奚啸伯、陈少霖、谭富英、马连良分别扮演杨延辉,张君秋、吴素秋扮演铁镜公主,尚小云扮演萧太后,姜妙香扮演杨宗保,李多奎扮演佘太君,马富禄、萧长华分别扮演大国舅、二国舅,堪称经典。说到这场演出,我记忆颇深。那天电台进行了现场直播,我坐在我家胡同口小酒铺的台阶上,整整听完了酒铺外挂的喇叭里播放这出戏的全场实况演出,当时我才十二三岁。听完这出戏,我不仅过足了戏瘾,也使我这个已经学习京剧的孩子,更加了解了京剧,并且日后走上了京剧专业的道路。另外,我还清楚地记得,1980年11月30日复刊未久的《北京晚报》在头版头条刊登了一条消息——《应广大读者和观众的要求〈四郎探母〉即将公演》,瞬时引起轰动。1980年12月3日至9日,《四郎探母》在北京天桥剧场连演7场,场场爆满,满堂彩声。那次《四郎探母》复排公演之后,一大批传统戏开始陆续恢复上演。现在,在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和中华遗嘱库以及北京京剧院的共同推动下,老中青三代艺术家同台,又一次合作演出《四郎探母》,演员阵容在当前来说非常强大,再次创造了一个演出记录。所以得知京剧三代传承人即将精彩上演《四郎探母》,真是令我很高兴、很兴奋。并且主办方免费赠票给广大观众,这种公益行为更加值得赞扬。
青年观众代表、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博雅博士后陈恺骐今年30岁,但是看北京京剧院的戏已近10年。他非常热爱京剧,他表示只有传统戏才能让他体会到京剧之美,能够观看老中青三代艺术家合作的这场《四郎探母》非常荣幸。感谢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文化建设,与北京京剧院共同组织这次演出,为首都人民、老年群体、青年戏迷呈现一场京剧盛宴。
据了解,本次公益演出阵容强大,汇聚了老中青三代京剧艺术家,10位国家一级演员和文华奖、梅花奖、白玉兰奖获得者。特邀北京京剧院老旦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文华奖、梅花奖和白玉兰奖得主77岁的赵葆秀饰演“哭堂”一场的佘太君;特邀北京京剧院张派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77岁的温如华饰演“交令”一场的铁镜公主;特邀国家一级演员、京剧尚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76岁的尚慧敏饰演“回令”一场的萧太后;特邀大连京剧院老生名家、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和白玉兰奖得主凌珂饰演“交令”“过关”“巡营”“见弟”“见娘”的杨延辉。
“坐宫”一场,由谭门嫡传、北京京剧院优秀女老生谭筱羽饰演杨延辉,北京京剧院梅派优秀传人、国家一级演员郑潇饰演铁镜公主;“盗令”一场,由北京京剧院黄(桂秋)派优秀传人李慧饰演铁镜公主,北京京剧院尚派优秀传人尤雅莹饰演萧太后;“巡营”“见弟”“见娘”,由北京京剧院姜派优秀传人周晓盟、优秀青年老生演员费翔和北京京剧院老旦名家、国家一级演员沈文莉分别饰演杨宗保、杨延昭与佘太君;“见妻”“哭堂”“回令”,由北京京剧院马派优秀传人、国家一级演员穆雨饰演杨延辉,北京京剧院优秀青年演员曹安琪饰演四夫人,北京京剧院梅派优秀传人、国家一级演员窦晓璇饰演铁镜公主。剧中的大国舅、二国舅分别由北京京剧院黄柏雪、梅庆羊两位丑角名家、国家一级演员饰演。
本次公益演出的主办单位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是民政部、全国老龄办领导下的全国性慈善组织,以老年人为本,全心全意为老年人服务,并呼吁社会共同尊重、关心和帮助老年人。
本次公益演出的承办方中华遗嘱库是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发起主办的公益项目,旨在面向全社会推广遗嘱理念,促进全社会重视遗嘱在家庭建设、和谐家风和弘扬孝道方面发挥独特作用。成立11年来已在全国设立了60余个分库,为47.9万多人提供了遗嘱服务,登记保管了31万余份遗嘱,其中在最高人民法院裁判文书网公示了102份生效判决书,全部合法有效。
本次公益演出的赞助支持单位传家集团以“创造和谐传承新时代”为使命,以“家人幸福、家财安全、家事和谐”为价值观,以打造“财富传承第一品牌”为愿景,以“法律”和“家办”为核心特色。目前业务涵盖了专业律师、高端遗嘱、事务管理、保险、家族信托、公益慈善、家族办公室等多个独立业务板块。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