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和哥哥争吵后离家出走,女孩被偷走的六年去哪了?
14岁那年,林茉消失了,带走了几乎所有的痕迹。
她在和哥哥的一次争吵后离家出走,不知去向。没有人知道她消失的确切时间,甚至都没有人报警寻找她。
在消失的6年里,她没有手机,没有朋友,曾经居住过的地方也很少有人记得“她出现过。”
直到2018年1月24日,母亲林蓉在一个旧小区贴广告时撞见了她,这才知道,林茉已经生过3个孩子,分别属于父子两人。大儿子是属于一个60岁的男人郑民昭,一对龙凤胎则属于他的儿子郑文。林茉患上了精神分裂症,疯了。
这6年里,林茉生活的地方距她母亲租住的房子不超过1公里。那是她最熟悉的地方。
林茉在向律师咨询。受访者供图1
女儿消失后,林蓉有过很多不好的揣测,想着她可能已经被人杀害了,或者被拐卖到山里偏僻的地方,就是没想过,再次见面时,她会神情冷漠,挥动着胳膊,试图挣脱自己拽着她的手。
面前的林茉瘦削邋遢,头发短得支棱起来,在寒冬里赤脚穿着破拖鞋、“扔大街上都没人捡的粉红袄”,裤子因油污过厚已辨不出本来的颜色,嘴里还嘟囔着,“孩子,回家。”
她嘴里的“家”是一套60平方米的老房子,算上林茉和她的3个孩子,以及郑民昭夫妇一家,总共住了8口人。窗台、地上、壁柜,见缝插针般地塞满了衣服和孩子的玩具。稍大的房间铺着地铺,床与周边的杂物看不出分界,被子团在一起。饭菜味、奶粉味和卫生间的味道弥漫在整个房间。林茉以“郑家儿媳妇”的身份居住在这里。
楼梯旁有捡来的瓶子、踩扁的纸盒和装得鼓鼓的蛇皮袋子,那大多是郑家堆积的。他们在楼道里挂着的衣服,几乎占领6层的全部公共空间。为此,邻居没少和这家人发生纠纷。
楼下一位住了将近30年的住户说,她第一次吵架就是和郑家。小区物业工作人员路远说,自己去“那栋楼”处理投诉,“百分之百都是因为郑家”。
但是没有人发现门里的异样。
路远认为自己是小区里和郑家打交道最多的人。他记得林茉“圆胖脸,个不高,穿得也破”,但从未怀疑过她“郑家儿媳”的身份。
小区房子隔音不好。站在楼下的房子里,能清晰听到楼上孩子在屋里跑动的声音。楼下的住户向记者介绍情况时,特意压低声音,担心声音传了出去。但是她说从未听到过楼上传来打架或是争吵的声音。
林茉后来告诉林蓉, 郑民昭曾脱过她的衣服,有时也会和她一起睡觉。警方做的亲子鉴定也显示,林茉的大儿子是她与郑民昭所生。
但是郑民昭坚持“自己绝没有(侵犯林茉)”。林蓉手机里一段时长10秒的视频显示,面对找上门的林家人,郑民昭暴跳如雷,大着嗓门儿喊道,“我没见到寻人启事!”此前他称,林茉是自己从路边“捡”来的,一直找不到林茉的家人,因此不得不“收养”了她6年。
找到女儿的当天,警察把双方叫到派出所做了笔录。郑民昭未曾向警方出示收养证明,但警方表示,因“没有证据证明郑民昭涉嫌犯罪”,所以让林茉暂时跟着郑家人回到那个被称为“家”的房子里。
林茉被送回郑家后,林蓉想把女儿接走。想到郑民昭的态度,她有些害怕,打电话一口气叫了8个人。她还给那天出警的民警打了电话,想知道自己是否可以接回女儿,得到的回复是,“直接去就行了。”
离开郑家前,林蓉拍下了女儿穿袜子的那一瞬——那双袜子脚后跟有个鸡蛋大的窟窿,鞋也是湿的,这个“家”里属于她的衣物寥寥无几。
2
生活了20年,“家”对于林茉来说依然是个陌生的概念。
母亲育有一儿两女,林茉是老幺。她从来没有见过父亲,一家人也从没有在一起生活过。林茉的姐姐在老家长大,后来去新乡打工,哥哥被母亲带在身边,5年级辍学打工,后独自搬出去居住。
林茉生活的地方一直在变动:2岁后,她被送回老家,由姨妈照顾。姨妈外出谋生,她同姐姐、姥姥一起生活。6岁那年,母亲将她从农村老家接回身边,住在一间租来的平房里。同住的还有林蓉男友以及他的女儿和母亲。她们组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家”。
2010年,林蓉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男友与她一同入狱,两家人分道扬镳。
林茉搬进了哥哥家。兄妹俩在此之前几乎没有共同生活的经历。妹妹搬来那年,林强组建家庭没多久,住在租来的房子。儿子刚出生,媳妇要照顾孩子,他靠每月在饭店打工挣的2000元养活全家。
林强对妹妹印象最深的是她“老伸手要钱”。自从母亲入狱后,几乎没人能管教妹妹。林茉更贪玩了,开始“有一搭没一搭”地打工,同时成了“不查身份证”的黑网吧里的常客。
林强最后一次见妹妹是在自家院子里,林茉又一次要钱去“网吧”,两个人争吵后,林强打了她一巴掌。
他没想到,妹妹从此再没回来。
林蓉服刑期间,女儿自己曾坐火车从驻马店去新乡看望过她两次。妹妹消失后,林强一度以为她回老家或是去南方打工了。直到妹妹的手机打不通、也不回复QQ信息,他隐约感觉到,妹妹可能丢了。
没有人报警。家里人约定,不能将这个信息告诉高墙里的林蓉,“担心她想不开”。再去探视林蓉时,家人谎称林茉去南方打工了。
直到林蓉从监狱出来,才知道女儿已经消失数年。
林蓉一直觉得“女儿能着咧”。四年级暑假,10岁的林茉曾借了身份证,和亲戚家的女儿一起去广东打工。一个半月后,林蓉跑去广东把她“揪”回来。她记得女儿住在宿舍的下铺,自己洗衣,收拾得干净利落。她把女儿带回去时,女儿还惦记着工厂欠她的900多元钱。
但即使这样的细节,在这位母亲的记忆里存留也并不多。一年后,林茉辍学,再过一年,母亲入狱。那时,林茉刚刚12岁。
学校留存的成绩单显示,林茉的语文成绩还不错,数学成绩则在及格线附近徘徊。
林茉当时的班主任李淼回忆,五年级寒假结束后,她照常收取学生每学期70元的费用,发现那个“脸圆圆的,扎着长长的马尾,很白净,在老师面前话比较少”的学生没来上学,也没有缴费。
她按学校规定联系家长,但一直未能与家长取得电话联系,几次家访也未见到人,便将情况上报学校。
学校至今保留着林茉的学籍档案。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校长表示“学校不知道她到底还上不上学”,所以一直将林茉按“休学”情况处理。
林茉辍学后,在当地一家服装店打工,每月挣800元。有时,林茉会把工资交给母亲,有时给自己添置衣服。林蓉花了300元为女儿添置了一辆折叠自行车,因为女儿告诉她“上班了得买辆车”。
刑满释放后,林蓉曾去服装店找寻,但数年过去,当年的店铺几易其主,没有人再记得那个十几岁的孩子。
林蓉还记得女儿的模样。她说,女儿永远都是“穿得干干净净的,头发长长的,天天穿着小靴子和小白袄”,“可稀罕,可干净了。”和林茉一起结伴上下学、写作业的朋友陈雨也向记者介绍,林茉上学时“话多,胆子大,人很活泼”。
但是这些记忆如今已十分缥缈。林家之前租的老房子拆迁了,邻居也都搬走了。随着老房子消失的还有和女儿相关的全部物件。女儿曾经的校服、书本、衣物早不知所踪,甚至一张照片也没有留下。
如今,家里唯一与林茉有关的照片由她大姐提供。照片里林茉在妈妈与姐姐中间,穿着紫色的运动衣,领口漏出白色的秋衣,抿着嘴笑,眼里透着机灵。那是她五六岁时的模样。
3
从郑家接回女儿后,林蓉发现她不爱搭理人,经常一个人傻笑,说不出连贯的句子,只能蹦出简单的词语。在家里洗完澡,她一丝不挂地走到客厅。
林茉精神好的时候,母亲不止一次地问她,“为什么不跑?”女儿告诉她,6年前,自己被郑民昭带回家,随后被关了起来,想逃脱却没有机会,屋里的门一直反锁着。她说自己经常挨打,“谁都打,拿板凳打”。在那个家里,她喊郑民昭“爸”。
林蓉带女儿去驻马店市第二人民医院做精神检查,医生确诊林茉患有精神分裂症。据副主任医师刘秋英回忆,林茉患病年龄较小,没有明显的诱因,需要长期服用药物,基本没有痊愈的可能。
在驻马店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3个月后,林茉一直和母亲居住。她对外面的世界也有很多困惑,她不清楚为什么手机能付钱,也不知道自己的同学都去哪里了。大部分时间,她用手机“随便瞎看”些视频来打发时间。她每天吃药,很少与人交流。
某一天的午后,她突然想起了自己的QQ账号和密码。个人资料显示,她账号已经申请了7年,和她同龄的朋友已有很多个太阳,并且用起了微信和其他软件。然而她QQ的号码“等级”显示只有两个月亮,“空间”里除了2011年4月开通时系统自动发出的信息,其他什么都没有。
持续6年的空白,不止留在QQ空间里。
在郑家,曾离林茉最近的陌生人是街道办事处风光社区的网格员。据驻马店新华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介绍,辖区实行网格化管理,负责入户宣传文明知识、卫生知识,没有对住户信息进行过登记。
郑家所在片区的“网管”蒋先生介绍,入户宣传时,他们站在门口,见过郑民昭和妻子,还有3个孩子,但从未见过林茉。“咱也不能进人家卧室,不知道里面都住着谁。”他曾数次带着工作人员去帮郑家打扫楼道卫生,但“在楼下也没见过(林茉)”。
在搬到这个社区前,郑家人租住在一个老旧的家属区。外面是驻马店市热闹喧哗的街区,附近200米有银行、学校、派出所,各种热闹的门店和商家。小区里幽僻安静,租户们关着门过自己的生活。
楼上住了六七年的租户是唯一可能见过林茉的人。但她表示小区里的人很少往来,她既未听见过楼下的争吵,也没察觉有何异常,甚至对郑家都没什么印象。
驻马店市公安局雪松分局2018年1月接到林家报警,直到11月21日才进行刑事立案。驻马店市公安局法制科的工作人员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表示,中间的10个月,办案单位一直都在进行取证调查。“到今天为止,尚未发现涉嫌非法拘禁,拐卖和拐骗以及虐待罪。”
林茉由于精神症状始终无法向公安机关陈述经历,而事情发生在6年前,由于城市的变迁和人员的变动,办案人员需要寻找和走访大量的证人,取证难度大。更让他们感到头疼的是,“有时取证人家不配合”。他们表示,“公安机关始终没有停止刑事侦查程序,在努力收集证据以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条。”
河南省驻马店市公安局称,郑民昭于11月21日被刑事拘留,目前已被驻马店市驿城区检察院以涉嫌强奸罪批准逮捕。办案人员表示,案件还在侦查期,侦查终结后将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
唯一确定的是,2012年,林茉坐上了一个陌生人的电动三轮车。
(除刘秋英,其余采访对象为化名)(原标题:和哥哥争吵后离家出走,女孩被偷走的六年去哪了?)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