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年轻人迷上“中药+”,医院药店药企都要变
脆皮年轻人,左手中药冰淇淋,右手中药奶茶,后背是三伏贴
脆皮年轻打工人们,每年夏天都在“跟风”养生。
5月,就在霸王茶姬、奈雪等巨头茶饮品牌还在大打十元促销价格战之时,中药版乌梅汤却异军突起,占据茶饮榜热门久久不去,“中药店买酸梅汤”的相关话题也多次登上热搜,在年轻人中掀起了一股去中医院买酸梅汤的热潮。
进入三伏天后,各类“三伏天减肥”、“晒背”的养生话题更是不断登上热搜榜单,去中医馆敷三伏贴“冬病夏治”、祛除湿气,也成为了年轻人的一种另类时尚打卡。
图源:微博搜索
而在中药酸梅汤、三伏贴之外,奶茶、冰激凌甚至面包等日常食品,也都在同中医中药结合,摇身一变成为脆皮打工人们的最好“心理安慰剂”。
那么,记忆中那些只能装在密封袋中又口味奇苦的中药,在年轻人需求的推动之下已经进化成了什么模样?在“医食同源”的赛道上有哪些参与者?年轻人对中医中药的追捧,又会出现怎样的商业机会呢?
01
从面包到冰激凌,“中药+”什么都能蹭?
每个脆皮打工人,都曾有过铁打的身体。
“回想读书那会儿,我觉得自己的身体就像个永动机,熬夜、喝酒、通宵打游戏,第二天还能精神抖擞地去上课,怎么造作都没事儿。但自从工作后,我发现一切都变了,偶尔加班到深夜,第二天就感觉整个人像被抽空了一样。周末聚会稍微喝点酒,第二天得在床上躺一天才能缓过来”,在按摩医院排队等待敷三伏贴的康家新这样描述自己身体状况的变化。
随之而来的是,观念的变化。用他的话说就是,“现在,我突然理解了老一辈人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养生的讲究”。
像康家新这样,突觉自己的身体已经不再“年轻”的年轻人其实不在少数。从去年开始,中药版酸梅汤开始在年轻人中间流行起来。
2023年中,有人在网上分享了自己去中药房“抓”酸梅汤的经历之后,“中药酸梅汤”几次在抖音登上热榜第一。或是跟风,或是信以为真,不少年轻人真地涌向当地中医院和中药店,让医生给他们开酸梅汤方子。
据报道,仅3天,浙江省中医院就迎来超二十万剂的中药版酸梅汤订单。不说相关存货告急,就连服务器也被如此大的流量一度冲击到瘫痪。在售罄之后,只得向大家推荐其他的茶饮方以缓解压力。
图源:文化产业评论
而在2024年中,有了“前车之鉴”的浙江省中医院,在去年的基础上推出了外观更加精致、口味更加甘甜的“乌梅汤2.0版本”,上新24小时便售出115万份,吸引了无数年轻人的热烈追捧与抢购。
除乌梅汤外,防脱发茶饮、熬夜护肝茶、护目茶等一系列“中药饮”,也跟着这股风潮成功拿下了这些想要养生的年轻人,成为了又一爆发赛道。
“中华老字号”方回春堂相关负责人表示,对比去年高增长的基数,今年夏天同期内中药代茶饮的销售额又增长了30%,其中年轻人(尤其是20-35岁)占比明显上升。
如果说去年兴起的乌梅汤还算是正经一点的药饮的话,那么今年的“中药餐饮”,已经开始让人有点看不懂了。
其中,面包与中药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玩意,却被中药房玩出了花样。
成立于2020年的仲景生活,是张仲景大药房推出以“养于食、补于饮”为品牌定位的国潮养生品牌。推出的枸杞豆浆芋泥面包、青稞无蔗糖面包、黑枸杞板栗面包等创新产品成为了不少年轻人慕名而来的产品,还专门为早起的打工人推出了9.9元的纤维肉松香菇面包加山药燕麦奶昔的健康早餐。
图源:小红书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一楼,也有一家主打养生欧包的“药食坊”,推出了麦冬清润吐司、阿胶软欧包、黄芪养生包、荷叶消暑包、当归罗汉果吐司等多款养生系列面包产品,成为了年轻人们必来的打卡点。
图源:小红书
其实,像这样的中药面包店其实还有很多,打开大众点评或者小红书搜索相关关键词,几乎每个城市都有那么几家或者几个品牌在经营,而它们的销量与评论,也在中药的加持之下大多都十分不错。
在面包之外,中药冰激凌也被带红,卖出了钟薛高都没卖出的高价。
据媒体报道,上海新开了一家名为“忠曜堂”(中药堂)的冰淇淋店。该店以药膳为特色,吸引了众多顾客前来购买。其中热门的口味有薄荷西瓜霜、野菊开心果、烟熏乌梅、山楂佛手柑、川贝枇杷膏等,常常一上线就卖断货。
店员介绍,店铺于上周正式营业,主打草本Gelato(意式冰淇淋),使用复方草本制作冰淇淋,尽量还原中药味道,但并不苦涩,适宜大众口味。而在价格方面,店内冰淇淋共有16种口味,双拼(120克)的冰淇淋售价高达38元,三拼(150克)的冰淇淋更是卖出45元的高价。
不过,对于中药冰激凌是否真的有用这个问题,店员也直言:“虽然我们有加一些草本的东西进去。可是如果说要达到像中药这样的一个功用,我觉得是没有的。”
此外,中西合璧的中药咖啡和中药奶茶不断出圈,甚至各类中药火锅也层出不穷。
这些,其实都是健康养生文化在年轻人生活中的渗透体现,。毕竟,就算没办法真的让大家直接脱离亚健康状态,一份低廉划算又能充当精神寄托的“中药+”,对于年轻人来说也值回“票价”了。
02
同仁堂张仲景尝鲜,连锁药店的未来生态要变?
随着中药与日常饮食结合的趋势愈发明显,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看到了这一领域的巨大潜力。
近三年中,不少的食品饮品品牌开始尝试将更多的中药元素融入其产品之中,打造“中药+”的招牌。同时,那些原本深耕于药品行业的连锁巨头企业们也在或重启或拓展业务范围,利用自身优势开发更多符合年轻人口味的中药食品。
相比之下,从食品方向入局“中药+”的企业或门店,规模较小,大多也显得相对稚嫩。
譬如中药茶饮领域,据红餐网的不完全统计,当前全国范围内已经出现了三十余家以中药为引流噱头的茶饮品牌,包括陆藜·开了个方子、青楠五味茶、椿风、知嘛健康、百草间等。
图源:红餐网
其中扩张最快的陆藜·开了个方子已经在全国开出超150家门店,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河南、广东、四川等20多个省份。紧随其后的椿风在全国范围内也有着超过85家门店。但在规模上,这些茶饮品牌与主流茶饮品牌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
而其他以网红出圈的中药面包、中药冰激凌和中药咖啡店,也大多都是背靠药房的个人或小型连锁店,规模普遍较小。这些店铺往往借助社交媒体的力量迅速走红,但其商业模式和品牌影响力相较于大型连锁品牌仍有一定的局限性。
而与那些从食品方向入局的新兴企业相比,原本就深耕药品服务的老字号企业,则在中药食品领域展现出更为成熟的发展态势。这些企业拥有丰富的医药背景和深厚的中药资源,在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上发挥出了独特的优势。
其中,最典型的案例,莫过于持续布局大健康零售业务的同仁堂了。
为了开拓年轻健康消费市场,百年老字号同仁堂也不甘寂寞,于2018年正式创立了作为新零售转型业务的子品牌——知嘛健康。并在此后数年间在北京、上海等多地成功开设了“知嘛健康零号店”“知嘛健康壹号店”两家互联网新零售概念店。
目前,知嘛健康正在通过同仁堂全国近两千余家终端零售店铺渠道,对外输出健康生活产品。
图源:同仁堂
此外,皖西制药旗下张仲景大药房,也围绕着“药食同源、健康养生”的理念,打造出了大健康连锁品牌——仲景生活。仲景生活大多都与张仲景大药房相邻,将“有病医病,无病食疗”的理念彻底地贯彻了下去,培养了一批忠实的客户。
图源:财联社
而同仁堂和仲景大药房探索的成功,也让那些已上市的连锁药房巨头企业们,将“中药+”的新零售模式视为对抗线上买药竞争的一大策略。
随着线上购药使用医保支付的逐步放开,过去一直只关心吞并和拓店的线下连锁药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一变化,连锁药房急需找到一个让患者和消费者到店的理由,而“中药+”这样从“食”入口的新零售模式,或许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不过,截至目前,无论是老百姓、一心堂、大参林这些已上市的巨头企业,还是张仲景大药房这种地域性的大药房,大多只能提供一些开出乌梅汤方剂这种最简单的中药饮品,而想要大规模支持药膳的推广,无论从人力物力的角度还是从专业的角度来看都太过艰难,毕竟要把一些现象级的案例推广至全国,也并非一时一日可以完成的。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作为独特创新,已经验证了连锁药店入局“中药+”的多元尝试满足了不少老百姓的养生需求。而如何拿出一套大众可接受、行业可复制的模式,就交给连锁药店企业们去探索了。毕竟面对线上购药的冲击,它们才是最想成为不可替代的那一方。
参考资料:
1.《不到两块钱的它,轻松击中“脆皮”年轻人》,天下网商;
2.《中药版酸梅汤异军突起,年轻人疯狂入坑中式茶饮》,文化产业评论;
3.《中药茶饮,究竟是噱头还是风口?》,红餐网;
4.《中药代茶饮,喝了不比不喝强》,新旅界;
5.《年轻人狂啃“中药面包”,正在风靡全国》,餐饮老板内参;
6.《38元的中药冰淇淋卖到断货,“脆皮年轻人”排队买》,红餐网;
7.《药茶药膳“风起” 上市公司跨界联合布局》,药圈十年。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