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事关助学,来看济南这场新闻发布会

2024-07-31 16:5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中共济南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 苏婷

苏婷:

新闻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近年来,我市多措并举做好学生助学各项工作,各部门多方联动,多点发力,各出实招,在保障困难学生基本权益,助力毕业生顺利就业,利用好三次分配扎实开展助学工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绩,今天的发布会将对有关情况进行介绍,并回答记者朋友关心的问题。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团市委副书记、新闻发言人许梅;市教育局党组成员韩继清;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岳长胜;市公共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张蕾。

下面,我们首先邀请团市委副书记、新闻发言人许梅介绍有关工作情况。

团市委副书记、新闻发言人 许梅

许梅: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参加这次新闻发布会,借此机会首先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济南市青少年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下面,就团市委推进困难学生帮扶工作情况作一下简要介绍。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济南共青团牢牢把握服务青年的工作生命线,坚持“实”的工作基调,加强对青少年特别是困难学生的关心帮扶,逐步在实践中打造形成了“发布项目、提升品牌、拓展阵地”,“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

一是强化协调联动,统筹“希望工程”公益项目。“希望工程”是团中央于1989年10月组织实施的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它的宗旨是:贯彻政府关于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方针,动员民间的财力资源,资助贫困地区的失学少年儿童继续学业。济南市“希望工程”自1992年实施以来,长期开展特困学生救助、希望小学建设等项目,后来又重点实施了“希望工程进城计划”“寒冬送温暖行动”等助学活动,援建希望电脑室、图书室、体育室等助学项目,“希望工程”实现全面升级。截止目前,市希望工程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希望办”)共募集社会各界爱心捐款2103万元,资助困难学生3215人。

二是擦亮金字招牌,助力“圆梦行动”优化升级。“圆梦行动”项目作为“希望工程”最有活力的子品牌,自2005年发起实施以来,持续受到社会各界关注和支持,在捐资助学活动中,有像莱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贵州茅台酒厂(集团)习酒有限责任公司等连续多年参与这项事业的爱心单位,也有像齐鲁制药集团有限公司这样一批热心社会公益的新鲜血液正逐步融入到我们的温暖大家庭,他们对这项事业的传承与坚持让我们备受感动与温暖。近五年,市希望办共募集社会各界专项捐款190万元,为567名困难学子提供从家门到校门的交通费和短期的大学生活费用,助力莘莘学子梦想起航。

三是聚集优质资源,打造“希望小屋”温馨家园。团市委“全局上谋势,关键处落子”,于2020年6月启动实施“希望小屋”儿童关爱项目,立足服务6-14岁无独立生活空间困境儿童,在原有住宅基础上,通过隔断、装修、配备书橱、书桌、床等家具和生活学习用品,打造儿童独立的生活学习空间。该项目实施以来,共募集专项资金1600余万元,建成希望小屋1408个,为1423名困境儿童改善了生活学习环境。

“希望工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下一步,团市委将始终把困难学生帮扶作为重点工作,一以贯之,一抓到底。按照市委宣传部“泉在济南过暑假”系列活动安排,我们正在陆续推出“青鸟计划”“公益合伙人计划”,为同学们提供社会实践岗位,同时也帮助并发动更多的受助学生成为爱心传承的接力者,为他们提供锻炼成长的平台和机会。

最后,也借此机会邀请媒体朋友加入到我们的宣传团队,呼吁并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到捐资助学、关爱帮扶的志愿服务队伍中来,用大家的爱心共同助力青少年成长成才,让更多亟需帮助的青少年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我就介绍这么多,谢谢大家!

苏婷:

感谢许书记的介绍,接下来邀请市教育局党组成员韩继清介绍有关情况。

市教育局党组成员 韩继清

韩继清: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好。很高兴通过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和大家就学生资助工作进行现场交流。在这里,也代表济南市教育局感谢媒体及社会各界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爱和帮助。

下面我主要介绍一下我市学生资助的政策及实施情况。

一、健全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学生资助是重要的保民生、暖民心工程,事关教育公平和民生福祉。近年来,聚焦“实现贫困家庭学生从学前教育到大学教育资助全覆盖”的任务目标,济南市坚持兜底线、补短板、强弱项,建立以政府助学为主,学校、金融机构、社会捐助等共同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涵盖“奖、助、免、补、贷、减”等多种形式教育资助体系。2023年共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7.29万人,投入各类资助资金5.78亿元。

(一)学前教育

设立政府助学金,资助标准按照每生每年平均1200元。同时,对脱贫享受政策、防返贫监测帮扶对象、孤儿、事实无人抚养、重点困境、残疾、低保、特困救助供养等儿童,免除保教费。

(二)义务教育

设立学生生活费补助,资助标准为寄宿生小学每生每年1250元、初中每生每年1500元,非寄宿生每生每年800元。

(三)普通高中

设立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平均2000元。同时,对脱贫享受政策、防返贫监测帮扶对象、低保、特困救助供养、残疾等学生免除学费、住宿费、教科书费。品学兼优的高中学生还可申请获得高中奖学金。

(四)中等职业教育

在籍在校学生全部免除学费。同时,设立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每生每年平均2000元,资助范围为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年级在校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此外,成绩优异的中职学生可申请国家奖学金。

(五)高等教育

本阶段资助形式多样,包括:“助”:为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助学金;“免”:脱贫享受政策、防返贫监测帮扶对象家庭大学生,可免除部分学费;“奖”:对品学兼优学生设立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和省政府励志奖学金;“贷”: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学生在校期间利息全部由财政承担。除此之外,还设立退役士兵和毕业生艰苦行业就业学费补助或贷款代偿、勤工助学和“绿色通道”等,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保驾护航。

二、强化学生资助政策实施

一是资助对象认定更精准。由“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对脱贫享受政策、防返贫监测帮扶对象、低保、特困救助供养等11类学生认定为“特殊家庭困难学生”,无需申请、无需提交证明材料、无需公示,让特殊困难学生“无感”优先享受资助。对“一般家庭困难学生”,充分利用大数据,精准了解家庭经济状况,实现应助尽助精准资助。

二是资助服务保障更高效。把政策送上门,让数据多跑路,通过发放资助“一封信”、随录取通知书同步送达资助政策信息、为在校生发放资助政策指南等方式,扩大资助政策知晓度。助学金申请实行诚信承诺制,无需提供证明,全部采用银行卡集中发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属地办理、优化流程,特殊情形可上门办贷。

三是资助育人体系更完善。除了上述“奖、助、免、补、贷、减”资助政策外,坚持“扶困”与“扶志”相结合,着力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开展诚信、感恩、励志等主题教育,扩展勤工助学资源,开展“校县结对”、“走进名企”等资助育人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不仅“一个都不能少”,更要“每一个都更好”。我们将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完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努力提升精准资助、资助育人实效,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苏婷:

感谢韩局长的介绍,接下来邀请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岳长胜介绍有关情况。

市民政局党组成员 岳长胜

岳长胜:

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借此机会,向长期关心关注济南民政工作的媒体朋友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年来,市民政局高度重视困难群众特别是困难学生帮扶救助工作,通过政策优化、项目拓展、资源链接,全力保障寒门学子“上得起学”。主要做了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加大社会救助力度。一方面,优化临时救助制度,将因子女自负教育费用负担过重造成生活困难的家庭或个人纳入支出型临时救助范围,对符合条件的学生家庭给予城市低保月标准3倍、6倍的救助。连续15年对我市城乡低保家庭高考录取本科新生实施一次性入学救助,按照4000元/人的标准发放助学金,目前已累计发放1028万余元,救助学生2571人,有力保障了困难家庭学生顺利入学。另一方面,扩大兜底保障范围,在进行低收入家庭收入核算时,对家庭因子女教育增加的刚性支出,分别按照幼儿园300元/月、小学200元/月、初中300元/月、高中(含中职中专)500元/月、大学1500元/月进行收入抵扣,对丧偶单亲且子女在读家庭给予双倍扣减,多个学生累积计算,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家庭纳入保障范围。

二是拓展公益助学项目。积极争取福彩公益金、社会公益金支持,针对我市孤困儿童年满18周岁后就读普通全日制本科、专科、中高等职业学校等,先后实施“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助学工程”和“重点困境儿童助学工程”,实现了孤困儿童助学工程有效覆盖。推行孤困儿童助学申请帮办业务,按照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每人每学年10000元、重点困境儿童每人每学年5000元的标准发放助学金,帮助孤困儿童圆梦高校。助学项目实施以来,已累计发放助学金872.61万元,资助孤困儿童971人次,今年预计资助孤困儿童250人次。

三是链接社会慈善资源。引导全市慈善组织积极参与贫困学生救助帮扶工作,实施“朝阳助学”、“阳光助学”、“慈善助学”等项目,用于贫困大学生资助、贫困学生结对帮扶等,项目实施以来,累计支出款物1501.96万元,资助困难家庭学生3529人次,今年计划资助260人次。同时,积极培育发展助学、助教等领域慈善信托,依托慈善信托开展助学工作,累积支出款物414万元,惠及学生3181人次。

下一步,市民政局将扎实做好困难家庭学生救助工作,进一步动员公益慈善力量拓展实施各类助学项目,助推我市困难学生帮扶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谢谢大家!

苏婷:

感谢各单位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大家围绕今天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请提问。

山东商报记者:

能否详细介绍一下希望工程圆梦行动的情况?

许梅:

谢谢您的提问。刚才给大家也做了简要介绍。济南市“希望工程”自1992年实施以来,长期开展困难学生救助、希望小学建设等工作,截至目前,市希望办共募集社会各界爱心捐款2103万元,资助困难学生3215人。

近年来,结合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市希望办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希望工程”助学金发放、审计抽查、待助学生资格审查等制度,严格执行登记、发放、反馈等各项流程,做到各个环节有案可查,信息资料完整齐备,确保每一笔助学资金,都能够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用于资助困境学生继续学业,让捐赠者放心,让受助者安心。

在开展“希望工程”常项工作的同时,我们也由注重对困难学生给予物质上的帮助,转向更加强调对困难学生精神上的关怀,通过完善“爱心反馈”“受助生回信”制度,以及开展“无穷花开”“感受城市”等主题实践活动,努力培养受助生感恩回报社会和自强、自立、自尊、自信的人格品质。

目前,济南市圆梦行动的捐款由山东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统一接收,方式包括银行转账、现场捐款、邮局汇款等。在这里也向社会各界爱心企事业单位、组织和人士发出邀请,我们真诚邀请您加入成为“圆梦人”,共同为困境学子点亮求知的灯塔。

最后,再次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济南希望工程事业的关心、关注与支持!

【圆梦行动捐款方式:1.银行转账。户名:山东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账户:1601014400001580;开户行:中国民生银行济南分行营业部(备注:济南圆梦行动)

2.现场捐款。地址:济南市英雄山路4号山东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备注:济南圆梦行动)

3.邮局汇款。地址:济南市英雄山路4号山东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邮政编码:250002;收款人:山东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备注:济南圆梦行动)】

大众日报记者:

目前,正值高校招生录取阶段,请问现在就读大学都有哪些资助政策?

韩继清:

目前,国家、省、市已建立起完善的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包括“奖、贷、助、补、免”等多种形式的资助政策,保障高校学生“三不愁”,即入学前、入学时以及入学后都不为相关费用而发愁,确保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详细来讲:

一是入学前不用愁,可以办理助学贷款

入学前,各高校发放录取通知书,同时寄送《高校本专科学生资助政策简介》,学生通过这本《简介》可以详细了解高校资助政策和申请流程。从8月1日开始到9月12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到户籍地县级学生资助管理部门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贷款额度为本专科生每年不超过16000元,研究生每年不超过20000元,在校期间的利息由财政承担。

二是入学时不用愁,可以走“绿色通道”

入学时,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可向录取学校申请“绿色通道”注册入学,缓交学费、住宿费、生活费,有特殊困难的还可以申请临时困难补助。

三是入学后不用愁,可以申请各类奖助学金

入学后,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落实奖助学金、勤工助学、社会捐助、学费减免等各类资助政策,保证大学生上学无忧。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可以享受平均每年3300元的助学金;此外,脱贫享受政策、防返贫监测帮扶对象家庭大学生,可免除每年不超过8000元的学费。

最后拜托各位媒体朋友配合我们做好学生资助政策的相关宣传。谢谢大家。

济南新闻广播记者:

刚才提到,市民政局每年针对我市城乡低保家庭高考录取本科新生实施一次性入学救助,能否具体介绍下相关申请条件和程序步骤?

岳长胜:

好的。目前,按照我市相关政策,我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参加当年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入学考试,经山东省教育考试院高等学校招生办公室正式录取的全日制本科教育大学新生(考取师范、军校等专业免交学费的学生不享受此项救助),可以申请一次性新生入学救助。7月22日,我们下发了《关于做好2024年城乡低保家庭高等教育新生入学救助工作的通知》,正式启动了今年的救助工作。

具体申请程序是:首先,8月20日前,符合救助条件的低保家庭高考录取新生向低保金发放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提出书面救助申请,同时提交高等院校录取通知书原件及复印件。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受理救助申请,根据现有低保档案资料及时审核申请人相关材料,了解申请人家庭和高考入学情况;经审核符合救助条件的,进行不少于3天的公示;公示无异议的,由申请人填写《山东省高等教育新生入学救助申请审批表》,由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签署审批意见。审批完成后,按规定标准为受救助学生及时足额发放一次性救助金;学生在入学后一个月内,将学校出具的收费证明复印件或原件寄回业务审批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备案。

新黄河记者:

据了解,今年我市高校毕业生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请问市人社部门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还将有什么举措?

市公共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 张蕾

张蕾: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高校毕业生就业,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千万家庭,是稳就业的重中之重。今年,全省2024届高校毕业生达到84.2万人,其中驻济高校毕业生21.6万人,占比超过全省总量的四分之一,规模达历史最高点。市人社部门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不断健全完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积极搭建精准高效的供需对接平台,更好地支持高校毕业生在奋斗中出彩圆梦,为强省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是强化政策供给。先后出台“稳定和扩大就业25条”“人才新政双30条”,“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40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制定《济南市2024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方案》,为大学生来济留济就业创业提供更加优越的政策环境。今年上半年,为2.1万名高校毕业生发放一次性就业补贴、一次性扩岗补助等政策共计6085.39万元。

二是聚力稳岗拓岗。加大援企稳岗扩就业力度,延续落实降低失业保险费率、创业担保贷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等惠企政策,激发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意愿和潜力。落实市属国有企业拿出不低于60%的岗位招录应届毕业生规定,积极挖掘政策性岗位潜力,今年以来,发布事业单位招聘计划7600余个、“三支一扶”招募计划129个,开发青年就业见习岗位3600余个。

三是搭建对接平台。发挥“政校企行”四方作用,全力打造大学生就业创业赋能中心,强化职业规划、岗位推荐、创业培训等全链条就业服务。目前,18所驻济高校启动建设,其中4所纳入省试点。推进公共就业服务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进校园,在驻济高校轮动举办“选择济南•共赢未来”系列双选会,上半年开展招聘活动近50场,组织参会企业9930家,提供岗位35.44万个,19万名大学生和求职者进场求职,达成就业意向4.07万个。

四是支持创新创业。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创新推出“济担—创业贷”“泉岗贷”,今年以来,发放创业贷10.84亿元、泉岗贷11.29亿元,落实各类创业补贴1452.5万元,扶持市场主体6332家,稳定和扩大岗位2.2万个。加强各类创业创新载体建设,建成国家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1家、省级7家,市级创业孵化基地86家,为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创业提供一站式、全链条服务。举办创业大赛、创业英才荟、创业之星评选等活动,强化典型引领,讲好创业故事,营造浓厚创业氛围。

下一步,市人社部门将根据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进一步加强以下工作:

一是狠抓政策落实。落实落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40条,继续实施税费减免、金融支持等政策,实施青年就业见习计划,深度挖掘我市特色产业、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优质见习岗位,全年计划开发见习岗位1.8万个以上,组织见习4200人以上,支持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

二是强化招聘服务。统筹线上线下,分层次、分类别、分领域举办“选择济南•共赢未来”招聘服务活动,实现驻济高校全覆盖。推广使用“济南人才•就业云聘e码通”,满足高校毕业生多层次、全方位、精准化求职需求,实现“线下招聘线上化、线上招聘终端化、终端服务体系化”。

三是开展精准帮扶。大力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服务攻坚行动,建立2024届济南生源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信息数据库,逐一摸清个人信息、就业需求、帮扶状态,实现“一人一档”、“一生一策”。以“铁脚板+信息化”工作模式,为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毕业生,至少提供1次政策宣介、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介、1次技能培训或就业见习机会。

四是组织特色活动。开展2024年暑期“高校学子看家乡”活动,组织返乡学子集体走进重点企业、产业园区、创业街区、城市展馆、青年优居、网红景点,实地感受城市风貌、发展变迁和知才爱才用才的良好就业环境,增进济南籍大学生对家乡人文环境、产业政策的感知,更好领略家乡发展新魅力。

苏婷:

做好困难学生帮扶工作既是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推进科教强市的内在要求,同一片蓝天之下,不能让一个学生掉队,相信在济南市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家庭、学校、社会形成合力,学生们一定会健康成长、学业有成,我们会培养出更多立志报国、全面发展、堪当重任的时代新人。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各位关注!

来源:济南发布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