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暴力伤医”行为再现,“两败俱伤”局面何时休?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生在门诊诊疗中遭受患者家属暴力伤害,因伤势过重致其离世,伤人者行凶后跳楼自杀。该事件迅速引起公众高度关注,暴力伤医、行凶者动机、医患矛盾、医生安全、医院安保、医疗制度等话题,引发舆论热议。医患如何共处,医患关系如何维系、医院安保与医疗制度如何落实成为亟须解决的难题。
作者丨苗建研究院
苗建信息舆情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7月19日00:00:00至2024年7月25日12:00:00,全网涉及“李晟医生遭患者家属“无差别”持刀伤害事件”的相关信息累计扩散12.24万条,舆情热度指数MJSI为80.58,相关话题上榜微博、快手、百度、抖音、知乎、今日头条等10大平台热搜榜50次,累计在榜时长为436小时,#温州伤医案医生去世##李晟医生去世#等话题居热搜榜前列,引发舆论高度关注。
苗建信息分析发现
近年来,暴力伤医行为时常发生,暴力伤医带来的只能是“双输”与“两败俱伤”,医患关系在暴力行为促使下将被割裂的更为严重。在此舆情事件中,公众关注重点聚焦医生及医院主体,热议行凶者动机、医患矛盾、医生安全、医院安保、医疗制度等,整体舆论呈现负面情绪。但无论热议话题如何多元,对暴力行为说“不”,对暴力伤医行为“零容忍”仍为社会共识,不论是何种原因都不能将施暴伤医行为合理化。
暴力伤医行为反映出医院医患关系与安保制度存有缺陷,医生在工作中被暴力伤害,不仅给个人及家属带来伤害,也可能给其他医护工作者带来心理创伤、职业归属感及忠诚度下降,影响其工作状态。同时,媒体与公众对此类行为的传播与关注,将会损害医院及医疗行业的品牌声誉,降低公众信任感,不利于医患关系建设。
暴力伤医行为折射出“医患矛盾升级+医患关系恶化”,受医患认知不对称、现实与期望错位、医患沟通受阻、医疗体制问题与医院安保措施难推进等因素影响,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信任线条较为脆弱。在2024年上半年大健康行业负面舆情TOP50中,因医疗产品或服务缺陷引发的医患舆情事件超20%,医患关系已成为医疗界舆情的重要触发因素。
暴力伤医事件给医疗行业及社会敲响警钟,医生与患者并非服务与被服务的单一关系,生命健康的维护需要双方“相互奔赴”,只有如此,医护人员才能安心救治,患者才能放心治愈。建议相关部门建立健全医患沟通机制,加强与患者沟通,确保沟通渠道“有反馈有回应”,及时化解潜在风险,完善医疗知识宣传机制,做好医疗知识普惠工作,避免医患认知不对称。同时,要根据医疗机构的特殊性做好安保工作的开展与落实,为医护人员营造安全的工作场景。
涉及生命安全类舆情,及时回应公众关切的“受害人情况+原因”,与受害方及公众共情,是避免舆情扩散的首要策略。在此事件中,因行凶者动机未及时公布诱使谣言产生,引发次生舆情。同时当日晚间医院心血管内科发布招聘启事,引发了公众争议与质疑,不合时宜的招聘动态致使医院被打“冷血”标签,加剧公众负面情绪,面对此类舆情,建议危机主体做好内部管理,提高各部门舆情风险意识,规避潜在风险。
01
舆情概述
7月19日13时,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李晟在门诊诊疗中,突然遭受一男子无差别暴力伤害,致使其身体多处严重损伤,医院第一时间组织专家抢救,但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离世,伤人男子在行凶后跳楼自杀身亡。16时,温州市公安局瓯海区分局发布警情通报引发公众高度关注,医生受害情况以及行凶者动机等引发公众议论。7月20日1时,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微信公众号发文《沉痛悼念李晟医生》,李晟医生因伤势过重离世引发舆论热议,舆论声量持续高涨,舆论聚焦暴力伤医零容忍、医患矛盾升级、医生安全保障、医院安保制度以及医疗制度等,网民负面情绪较大。浙江省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国家医保局、国家卫健委等相继发文表态,谴责暴力伤医行为,推动舆情事件发酵,舆论声量持续走高。
网传行凶者系医院患者家属,多年前其妻子在医院接受了心脏手术,但术后恢复不佳,近日,妻子因病情恶化选择自杀,行凶者因此心生怨恨做出偏激行为。但网传是否属实,行凶者具体动机等不明确,温州市委宣传部一位负责人表示,目前温州市委政法委、温州市公安局已成立了专班,调查李晟医生遇害事件。
02
舆情脉络及传播趋势
7月19日16时,浙江省温州市公安局瓯海区分局官方微博发布警情通报“受伤医生和跳楼男子正在抢救中,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7月20日1时,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微信公众号发文《沉痛悼念李晟医生》,通报李晟医生因伤势过重去世。
7月20日15时,浙江省医师协会谴责温州伤医事件。随后,中国医师协会、国家医保局、国家卫健委相继发文表态。
7月21日9时,张韶涵温州演唱会唱《隐形的翅膀》缅怀李晟医生“愿天堂没有病痛和伤害”。
7月21日,温州市殡仪馆五号厅举办李晟医生追悼会,向李晟医生告别。
7月21日,中共温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信息与工程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党委决定,追授李晟同志“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同时,官网页面更换为黑白色。
03
观点聚焦
媒体
一、谴责暴力伤医行为,零容忍
《人民日报》:任何借口都不能暴力伤医
对暴力零容忍,对暴力伤医理应依法严惩,为医护人员创造安全执业环境。任何借口都不能伤医,医生呵护生命,他们的安全同样需要呵护。共同筑牢防线,维护医疗秩序。
中国新闻网:请让医生安心救死扶伤!
这起事件不仅是李晟医生个人的悲剧,更是对医疗行业安全环境的严峻考验。医护人员是生命的守护者,他们的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健康。必须从这次伤医事件中吸取教训,构筑起坚实的安全防线,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为医护人员营造一个更加安全、和谐的工作环境,让他们能够安心地救死扶伤。
《北京商报》:对暴力伤医绝不姑息
捍卫生命,守护健康,决定了医患双方本质上是命运共同体。暴力伤医,不仅是医者之痛,更是全社会之痛,守卫医生安全,既要事前,也要事中,更要事后。
新京报:零容忍!不能让暴力伤医成为社会之痛
伤医事件带来的不只是肉体伤害,更是对其他医务工作者心气、志向、安全感的重大打击。这是对我们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进行无差别伤害,是社会之痛——医务工作者如果战战兢兢、心灰意冷,普通人的健康又靠谁来守护?
马上评:对暴力伤医坚决说不
人们朴素的情感汇聚成了一条河流,这条河流的流向很明确:对暴力伤医坚决说不。暴力从来不能解决问题,只会制造更大、更深的问题。暴力伤医,伤害的不仅是当事医生,还有正常的医患关系和基本的社会信任;暴力伤医,伤害的也不仅仅是某个医生的身体,更是广大医务人员的心。
二、暴力伤医事件急需应对
《工人日报》:应对伤医事件,零容忍要前置
事后表达零容忍的态度和愤怒的情绪,无法挽回受害医生的健康和生命损失,零容忍只有前置,才更有意义。首先要梳理总结已发生伤医案的特点,其次,严格执行统一安检,不能忽视重点防范,其三,进一步向全社会普及相关法律知识和尊医重卫的常识以及构建更为便利的医疗纠纷解决机制。
《北京青年报》:防范暴力伤医事件要有些超常手段
预防暴力伤医事件,首先要强化各种常规性的预防举措,对于一些并无特定攻击对象的伤医者,传统的预防举措很容易失灵,部分伤医者没有好坏与是非之分,对于类似超出常理的暴力伤医,反思有时要穿透是非,直抵非理性的深处,认清这类暴力伤医的残暴性和难以预料等特点。
《南方都市报》:完善医疗纠纷解决机制,对伤医事件零容忍
只有以零容忍态势对暴力伤医行为严加惩戒,方能产生威慑,有效抚慰受到伤害的医务人员。为避免普通医患纠纷被激化,有必要构建便捷的医疗纠纷解决机制,设置医疗强制责任保险,让相关纠纷尽快得到妥善化解,构建更加和谐、互信、和睦的医患关系,让每一位医务人员和病患从中受益。
锐评:守住安检关!把暴力伤医的刀拦在医院门外,医者不安,则患者不宁
李晟医生遇害令人痛心,严禁暴力伤医,早已成为大众共识。刺向李晟医生的尖刀,刺伤的是医务工作者,也再一次刺痛公众的神经。暴力伤医就是故意伤害,行凶者都是蓄意而为,且多是携带利刃等凶器闯入医院。所以,除了事后依法严惩行凶者,事前守住医院安检第一关、把利器拦在医院门外,更为紧迫可行。
上观新闻:保护李晟,就靠医院门口的安检机吗?
防止暴力伤医的事件再度上演,治标的同时更要治本。全社会形成对医务工作者的尊重与相互理解,构建和谐、健康的医患关系,方才是最强力的“安检机”。
组织机构
国家卫健委:严厉打击涉医违法犯罪,保护医务人员安全。我们对李晟医生的去世表示沉痛哀悼,对其家人和亲属表示慰问。暴力伤害医务人员,是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我们对此表示强烈谴责。伤医行为不仅严重侵害了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也破坏了正常医疗服务秩序,损害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国家卫生健康委对任何形式的伤医事件零容忍。
国家医保局:强烈谴责暴力伤害医务人员的违法犯罪行为,共同维护正常医疗秩序,保障医患双方合法权益!
中国医师协会: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暴力伤医行为,呼吁有关单位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医务人员生命安全,并呼吁社会各界协力营造和谐有序的医疗环境。
浙江省医师协会:强烈谴责伤医行为,维护和谐医患关系。暴力伤害医务人员,是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我们对此表示强烈的谴责,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暴力伤医行为!我们强烈呼吁,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共同维护医院的正常医疗秩序,切实保障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对暴力伤医及医闹行为零容忍,要采取一切有力措施,严惩侵害医务人员合法权益的行为,坚决维护医务人员的尊严,保证医务人员安全执业,还医院一个安全和谐的环境!
医疗行业
一名勤勉敬业、甘于奉献的医务工作者,已经挽救了很多病人,本来还可以挽救更多人,但现在这个期望,已经彻底破碎,暴力伤害医务人员,是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任何人,都没有任何理由这样对待一位医者。
每一位同行都无法接受,任何一个善良的人都不愿看到,一个良善为底色的法治文明社会,更无法容忍。如果白衣天使不能得到善待,那是社会之悲、文明之耻,如果医务人员被暴力威胁,有安全之忧,刺痛的是我们共同的朴素情感。
“保护医生、坚持善良、守卫正义”,呼吁全国医院设立安检措施,确保医护人员的安全,只有在安全的环境中,医生才能专心看病,患者才能安心治疗。
网民
5年本科+3年硕士+3年博士+3年规范化培训+执业医师考试=住院医师 +主治考试+论文基金=14年的小主治医师 +5年+几篇SCI论文+省厅级别课题至少2项+副高级职称考试通过=19年的副主任医师 +5年+国家自然+3分以上SCI论文几篇+考试顺利=24年的主任医师 +患者咣咣两锤子=没了,这个疯子毁掉的不仅仅是李医生一家,还有千千万万个像李医生这样的好医生的信念:这样全身心为病人考虑究竟值不值得?
“学了半辈子的医,为的是治病救人,结果却被害了”,暴力终结的不仅是一个生命,也是一个人的奋斗和志业。
哎,学了那么久的医术,想看病救人,结果被人无辜伤害,这个世界太荒谬了。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呜呼哀哉,难免让人痛惜。
刺向李晟医生的刀,也“扎”在了我们身上。医患双方本质上是共同体,当医者的安全无法得到保障,患者的安全也就无从谈起,保障医者安全,与我们休戚相关。
行凶者的刺刀不仅刺向了李医生,也刺向了社会的良善。
这个医生很负责的,给我外公做的心脏手术,我外公有不适给他打电话,不管多晚都会耐心回复。
我妈妈是他的病人,确实是位好医生,每次都加班加点,把病人看完才下班。
你们能不能让医学生别害怕毕业啊,这种事真能把我吓到哭。
中国的“看客”现象根深蒂固,人们似乎将他人的痛苦当作一种娱乐,这种态度不仅削弱了社会正义感,也加深了社会的冷漠和无情。
本人是即将毕业的医学生,辛辛苦苦读到博士,真的很害怕,如果再没有加强医院安全的措施,真的转行算了。
李医生一位好医生,医术高超,我爸20几年手术是他做的,活了90岁,太可惜了,愿李医生一路走好
04
舆情诱因
医患认知不对称,加剧现实与期望错位感知
“治病+救命”是医生的使命与职责,也是社会共识,患者及家属对医院及医生的治疗抱有高期待,多数患者及家属缺乏医疗常识,认为医疗手段可以治愈多样病痛,对医生技术、医疗服务要求过高,但疾病复杂,受专业及技术限制,现实治疗会出现与患者高期待不符的问题,现实与期望错位,极易引发患者及家属的不满,质疑医生及医院能力,易发医闹、伤医、报复等风险事件。
医患沟通渠道受阻,加速医患关系恶化
医生与患者的沟通是加深彼此了解,促进疾病治愈的快捷方式,一方面医生会清晰了解患者病症,便于制定最佳治疗方案,另一方面患者能够清晰自身状况以及需要配合的医疗检查,疾病的治愈离不开双方努力。但是由于医患沟通渠道受阻,当患者诉求未满足时,无法及时沟通或沟通反馈延迟,致使患者产生负面情绪甚至“有罪推定”,采取暴力行为发泄情绪,采取围堵、吵架等非理性行为,加速医患关系的恶化程度。
医疗制度及服务缺陷,加剧医患矛盾升级
目前,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匀、医疗事故频发、医疗费用高、高价医药难报销、专家诊疗难预约、医德医风缺陷等问题加剧医患矛盾升级,患者及家属对医院、医生的信任线条较为脆弱。患者及家属在疾病治愈情况压力的干扰下,对负面话题的敏感性较强,负面、悲观感知叠加会将非理性情绪转嫁于医院或医生,加剧医院形象损害甚至威胁医务人员生命安全。
医院安保措施难落实,加剧暴力伤医风险
李晟医生遭遇的暴力伤医行为并非首次,历史舆情较多,2020年陶勇医生遭遇暴力行为后,全国已加速医院安保措施的制定,全面推广医院安检措施,保护医务人员安全。但由于医疗机构的特殊性,安保工作的开展限制较大,如紧急病症需与时间赛跑,安检流程或许会干扰急救,因此安保工作的开展需考虑就医环境与就医体验等问题,实际措施的落实存在较多阻碍,加剧了暴力伤医行为的出现。
社会环境干扰个体压力,情绪自控难度加大
受社会经济环境影响,个体及家庭生活压力加大,社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加剧个体的悲观情绪,部分人存在情绪控制障碍、精神类疾病及心理疾病,在遇到涉及自身利益、挫折、困难时,无法理性看待问题易受情绪影响做出极端行为。同时,关于医疗界的负面舆情近年来触发量不断增加,受社会舆论环境影响,公众对医疗界的信任感下降,一旦产生医疗问题,非健康情绪在特定情况下易诱使个人做出非理性行为。
05
历史舆情
2020年1月20日,北京朝阳医院眼科主任医师陶勇在门诊诊疗中遭受患者暴力伤害,患者拿着菜刀追砍,其左手骨折、神经肌肉血管断裂、颅脑外伤、枕骨骨折,失血1500ml,威胁生命危险,并先后将阻拦其行凶的其他三人砍伤。行凶者系因其眼睛治疗效果未达其预期,对朝阳医院陶勇等诊治医生产生不满、报复情绪。
2019年12月24日,北京市朝阳区民航总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杨文在正常诊疗中,遭到患者家属用尖刀恶性伤害,致颈部严重损伤,不幸去世。据了解行凶者曾拒绝医生给患者的一切检查,多次因病情变化和怀疑医生用药与医生吵闹。
2016年10月3日,山东省莱钢医院儿科医生李宝华遭患者家属砍伤,身中27刀,因砍伤过重,抢救无效离世。行凶者女儿因新生儿败血症、肺炎等综合症状死亡。李宝华非主治医生但值班时简短交代孩子病情,家属最终决定放弃治疗。行凶者认为孩子死亡是李宝华劝的,因此对其产生失控、不满等情绪。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