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年薪普遍超10万,985名校2018届毕业生都去哪儿了

2019-01-08 16:3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最近,各大知名高校相继了公布2018届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报告,其中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仅剩不到10所暂未公布。

作为中国实力最强的重点高校,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是中国高校教育顶尖力量的代表,这些高校毕业生去向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国高校实际的就业情况。

继7所C9高校之后,再对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这些高校同时也是985高校)2018届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报告进行了多维度分析,希望更加全面地展现中国重点高校的就业情况,为将要求职的毕业生们提供一些参考。

毕业生人数普遍保持稳定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在公布的就业质量报告中,基本都会公布各自毕业生的人数。从公布的情况来看,大多数高校毕业生规模保持稳定。

2018届毕业生中,中国人民大学共有6799人,东南大学共有7943人,中国农业大学共有5144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有6504人,南开大学共有6871人,华南理工大学共有9416人,中南大学共有13108人,华东师范大学共有7384人,重庆大学共有10417人,电子科技大学共有8575人,湖南大学共有8324人,厦门大学共有7473人,北京理工大学共有7167人,西北工业大学共有6617人,大连理工大学共有9293人,东北大学共有8723人,四川大学共有15151人,武汉大学共有13195人,吉林大学共有16889人。

从这些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毕业生的男女比例来看,男生普遍多于女生。特别是工科院校,表现尤为明显。

本科生大多选择深造

从各大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来看,这些高校本科毕业生大多选择深造。

从统计结果来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科生深造率高达74.9%;电子科技大学升学率也高达66.9%;中国农业大学2018届本科毕业生深造率57.78%。

由于本科生大多选择深造,而博士生相对数量较少,因此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实际就业的毕业生主要是硕士毕业生。

越来越多毕业生选择成为选调生

最近几年,国家和各省市都推出一系列面向重点高校的定向选调生计划,而从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018届毕业生实际就业情况来看,这些重点高校毕业生选择成为选调生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很多高校都有上百人选择成为选调生。

就业年薪普遍超10万元

毕业生薪酬水平一直是不少毕业生较为关心的问题。从就业数据来看,这些重点高校毕业生们普遍年薪超过10万元,其中研究生普遍要高于本科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721名被调查毕业生的平均年薪为15.31万元。其中本科毕业生平均年薪10.58万元,硕士毕业生平均年薪16.10万元;博士毕业生平均年薪18.31万元。

北京理工大学

有超过两成的本科生年薪在15万元以上,近一成的本科生年薪在20万以上。硕士生:近五成硕士毕业生年薪超过15万,超过两成的硕士生年薪在20万以上。七成以上博士生年薪超过15万,超过四成的博士生年薪每年在20万以上。

南开大学

本科生平均月薪7406元,研究生平均月薪9725元。相比2017届,2018届毕业生月均收入呈现增长态势。其中,本科生平均薪酬增长328元/月,涨幅4.63%;研究生平均薪酬增长1937元/月,涨幅24.87%。

大连理工大学

本科生的平均年薪为7.28万元。硕士研究生的平均年薪为11.98万元。

中南大学

2018届入职本科、硕士和博士毕业生平均月收入分别为6842元、8546元和11545元。

2018届本科毕业生月收入较高的学院是建筑学院(9080元),较低的学院是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5764元)。专业层面,较高的专业是城乡规划(9785元)、市场营销(9781元),较低的专业是应用物理学(5643元)、生物制药(5660元)。

电子科技大学

学校2018届本科生初始年薪平均为10.6万元,其中年薪8万元及以上的比例为67.63%。其中,网络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软件工程(网络安全)等15个专业的平均初始年薪高于全校平均值。

由于各大名校毕业生的就业数据信息量较大,而文章篇幅有限,因此今天仅分享20所顶尖高校2018届毕业生的详细就业情况,后续还将对其他双一流高校2018届毕业生的就业数据进行多维度统计分析,欢迎大家继续关注。(由于图片较多,最好在WIFI环境下查看)

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

2018届毕业生共计6799人,总体就业率为98.62%。其中,本科毕业生2415人,就业率为97.02%;硕士毕业生3601人,就业率为99.42%;博士毕业生783人,就业率为99.87%。 6799名毕业生中,男生2663人,女生4136人,男女生比率为1:1.55。

东南大学2018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截至2018年12月31日,2018届毕业生毕业去向主要以就业为主(70.38%),其中本科生以就业(44.12%)、升学(37.86%)和出国(境)(15.13%)为主,而硕士生与博士生均以就业为主,分别为92.36%,94.83%。
本校2018届毕业生就业于世界500强(2018)企业共计1402人,就业人数3人以上的企业见下表。
武汉大学2018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中国农业大学2018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中国农业大学2018届毕业生共5144人,其中本科毕业生2748人(53.42%),硕士毕业生1769人(34.39%),博士毕业生627人(12.19%)。

2018届毕业生中,男生2092人(40.67%),女生3052人(59.33%);少数民族444人(8.63%)。

中国农业大学2018届本科毕业生深造率57.78%;毕业生出国(境)深造总人数为586人,其中本科毕业生478人,硕士毕业生77人,博士毕业生31人。

华中科技大学2018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本科生)

2018届本科生共有6837人,其中男生4670人,女生2167人,性别比例为2.16: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届毕业生就业情况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届毕业生总数为6504人,其中男生4570人,占毕业生总数的70.26%,女生1934人,占毕业生总数的29.74%。本科毕业生3135人,占全体毕业生人数的48.20%,硕士毕业生2903人,占全体毕业生人数的44.64%,博士毕业生466人,占全体毕业生人数的7.16%。

四川大学2018届毕业生就业情况

四川大学2018届毕业生共15151人,其中,本科生8988人(59.32%)、硕士生5120人(33.79%)、博士生1043人(6.89%);男生7420人(48.97%)、女生7731人(51.03%),男女生的比例为0.96:1;少数民族学生1210人,占毕业生总数7.99%,四川省生源4918人,占毕业生总数32.46%。

2018届本科毕业生中国内外深造3833人,国内外深造率为42.65%。其中,国内升学2877人,占比32.01%;出国(境)深造956人,占比10.64%。2018届毕业生国内外深造人数为4486人。国内升学的毕业生中,升学至双一流高校占比84.90%,至科研院所占比4.15%,至其他高校及机构占比10.94%;出国(境)毕业生中,至QS世界大学排名(2018/2019)前50名的占比40.07%,前100名的占比59.47%。
吉林大学2018届毕业生就业情况

吉林大学2018届全日制毕业生共有16889人(不含留学生)。吉林大学2018届毕业生中共有研究生6423人(博士生914人,硕士生5509人),本科生9960人,专科生506人。

南开大学2018届毕业生就业情况

近年来,我校毕业生规模和结构基本稳定,2018届毕业生共计6871人。其中本科生3217人,硕士生3018人,博士生636人。男生2952人,女生3919人,总体性别比为1:1.33。

华南理工大学2018届毕业生就业情况
2018届本科毕业生选择升学的人数为2168人,升学比例38.17%,相比2017届增长2.09个百分点。其中,国内升学1493人,占比26.29%;出国(境)升学675人,占比11.88%。

中南大学2018届毕业生就业情况

2018届共有毕业生13108人,其中本科毕业生7745人,硕士毕业生4454人,博士毕业生909人。本科生培养单位32个,研究生培养单位41个。2018届毕业生共有男生7479人,占总人数的57.06%,女生5629人,占总人数的42.94%,男女毕业生性别比为1.33:1。

2018届共有4026名毕业生升学,其中本科毕业生升学人数3407人,毕业研究生升学人数619人。本科毕业生校内升学1102人,校外升学2305人。本科生校外升学包括国内高校1672人,国(境)外高校633人。

接受我校2018届本科毕业生升学人数超30人的校外机构有中国科学院(154人)、上海交通大学(114人)、浙江大学(97人)、华中科技大学(76人)、武汉大学(76人)、西安交通大学(69人)、同济大学(63人)、北京大学(62人)、中山大学(61人)、南京大学(54人)、华南理工大学(49人)、天津大学(43人)、复旦大学(42人)、清华大学(39人)、国防科技大学(32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35人)、厦门大学(31人)、东南大学(30人)等。

华东师范大学2018届毕业生就业情况

根据统计,出国(境)的毕业生中,进入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世界大学排行50强高校的共152名,占留学学生总数的30.68%,其中本科143人,硕士2人,博士7人。

重庆大学2018届毕业生就业情况

2018届毕业生共10417人,其中本科毕业生6250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60.00%;硕士毕业生3710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35.61%;博士毕业生457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4.39%。

升学率:重庆大学2018届国内升学的毕业生共有2064人。在本科毕业生中,共有1919人国内升学,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30.70%;硕士毕业生中,共有145人国内深造,占硕士毕业生总数3.91%。
出国(境)深造人数占比8及院校类别分布:重庆大学2018届毕业生中,共有525人选择出国(境)继续深造(5.04%);其中本科毕业生460人,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7.36%;硕士毕业生53人,占硕士毕业生总数的1.43%;博士毕业生12人,占博士毕业生总数2.63%。
电子科技大学2018届毕业生就业情况

电子科技大学2018届毕业生共计8575人,其中本科毕业生4851人;研究生毕业生3724人(其中硕士研究生3388人,博士研究生336人)。从性别看,毕业生男女比例为2.98:1。其中,本科生男女比例为3.83:1,研究生男女比例为2.25:1。

学校2018届毕业生中有2292人国内升学。本科生国内升学2243人,其中,到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科研院所读研的占98.89%,留本校读研的占68.61%;硕士研究生国内升学49人,均到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科研院所深造。
学校2018届毕业生有1054人出国(境)深造,其中本科生1004人,硕士研究生50人。从去向看,到美国人数最多,为317人,占出国(境)深造总数的30.08%。

根据QS2018-2019世界大学排名,在2018届出国(境)深造的1004名本科生中,去世界排名前50位的大学就读的占43.43%,去世界排名前100位的大学就读的占63.94%;出国(境)深造的50名研究生中,去世界排名前50位的大学就读的占20%,去世界排名前100位的大学就读的占40%。

湖南大学2018届毕业生就业情况
厦门大学2018届毕业生就业情况

近年来,我校毕业生规模和结构基本稳定,2018届毕业生共计7473人。其中本科毕业生4370人,硕士毕业生2709人,博士毕业生394人。所有毕业生中,男生3512人,女生3961人。

2018年,我校毕业生出国(境)深造人数为835人,占毕业生总数的11.2%。其中本科毕业生出国(境)深造719人,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16.5%。我校毕业生出国(境)深造主要流向国家(地区)为美国和英国,分别占出国(境)深造总人数的28.1%和24.6%、其次是中国香港(13.9%)、澳大利亚(7.7%)、新加坡(5.7%)、日本(5.3%)、德国(3.0%)。
北京理工大学2018届毕业生就业情况

2018年我校共有各类毕业生7167人,其中本科生3553人,研究生3614人。本科生中,男生2453人,女生1100人,男女比例为2.23:1;研究生中,男生2044人,女生1570人,男女比例约为1.30:1。

西北工业大学2018届毕业生就业情况

2018届毕业生共计6617人,其中本科生人数为3601人,占比54.42%;硕士毕业生人数为2553人,占比38.58%;博士毕业生人数为463人,占比7.00%。

本校2018届毕业生中,男生4818人,女生1799人。其中,本科毕业生中,男生2775人,女生826人;硕士毕业生中,男生1695人,女生858人;博士毕业生中,男生348人,女生115人。

大连理工大学2018届毕业生就业情况
国内升学中,本科生90.87%、研究生99.03%进入中科院及985高校深造;出国(出境)682人,其中就业33人,留学649人,主要去向为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
东北大学2018届毕业生就业情况

东北大学2018届毕业生共8723人,其中本科毕业生4871人,研究生毕业生3852人(硕士毕业生3423人,博士毕业生429人)。

2018届毕业生中到高层次用人单位就业比例超过50%。大批国内重点行业和领域内领军单位已与我校建立了稳定的人才合作关系,每年均会来校招收我校毕业生。
2018届本科毕业生升学比例为45.7%(包括国内升学和留学),较2017届提升0.4个百分点,再创历史新高。其中,毕业生国内升学高校主要为“双一流”大学,留学地区主要集中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中国香港、德国和法国等国家及地区。
来源:20所985高校2018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青塔人才 立志成为中国最好的高校科研招聘平台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