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穿越”到古代,我们能听懂人们讲话吗

王磊 x 澎湃问吧
2024-10-07 10:13
来源:澎湃新闻
一问三知 >
字号

影视剧里,主人公“穿越”到古代,常常凭借着信息差“指点江山”,成为当下的智慧巅峰。实际上,即便真的有可能“穿越”,现代人想要在古代有一番作为也并非易事,毕竟我们可能连话都听不懂。

古人说话听起来什么样?都是汉语,差别为何如此之大?今天我们又如何推测古汉语的发音呢?澎湃问吧邀请历史科普读物作者王磊,一起聊聊古人的日常。

点击图片即可提问

@赞美虚无:古人日常说话也说文言文么?现代人如果穿越回去,听得懂古人讲话么?

王磊:唐宋以后,古人的日常说话语言和书面语差距加大,故而产生了“文言文”的说法。在语法和词汇上,唐宋以来的日常生活用语和今天的白话文没有那么大的差距,是可以看得懂的,但是可能听不懂,因为古汉语的语音和今天的不一样。关于这个问题,我引用一段本人著作《古代人的衣食住行》中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古人说话听起来什么样】

穿越回古代,我们能不能和古人无障碍交流呢?答案是不能。因为古人即使讲白话文,其白话文的发音也是古汉语发音,和我们现代汉语发音大不相同。

根据古汉语学者的研究,历史上古代汉语的发音大致经过三个时期的变化,分别是上古音、中古音和近古音。上古音指从西周到汉朝的汉语发音;中古音指从南北朝到唐朝的汉语发音;近古音指从宋朝到清朝的汉语发音。(关于古汉语的发音分期,学界存在不同的观点,此处只采用这种较为广泛的说法。)

这三种发音之间的差距非常大,和现代汉语的发音更是天壤之别。比如说同样是“青青子衿”这句话,三个时期的古汉语发音分别是:

上古音(周朝、秦朝、汉朝):cen cen cilumu kelumu

中古音(南北朝、隋朝、唐朝):ceng ceng ci ginmu

近古音(宋朝、元朝、明朝、清朝初年):cing cing zi gin

【古汉语为何如此不同】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蒙,有点像外语?为什么古汉语的发音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南迁,他们讲的胡语与中原汉语融合,导致了汉语发音发生了重大变化。那种感觉,就像今天外国人说汉语一样,意思也对,但“味道”差很多。

古汉语语音的三个分期,被两个时间段所分割,这两个时间段,恰恰是北方游牧民族大规模南迁的时代,即南北朝时期和宋元时期。语言学家认为,今天的闽语、粤语、广东客家话和江浙吴语保留了一些古汉语的发音。因为他们的祖先是中原汉人,在胡人入主中原的时候,他们的祖先不断地向南迁,衣冠南渡,也就把中原的古汉语发音带到了南方,经过千百年的世事沧桑,至今还残存着一些。而当今普通话来自北方方言,上千年的胡汉杂居,发音早就和古代汉语相去甚远了。

比如,古汉语发音中有个入声,在今天的普通话四个声调中已经没有了,但是在粤语里依然还有入声。

最牛的是闽南语,里面居然还保留着一些上古音的残存,简直是古汉语的活化石。这也解释了闽南语为什么那么难学。

王老师小时候就听过闽南语歌曲《酒干倘卖无》,我就一直纳闷是什么意思,还以为酒桌上的口号,意思是“你干了吗?”后来看了学者的相关研究文章才知道,酒干倘卖无是闽南语“有酒瓶子要卖吗”的意思。原来,这是古代汉语的语法和发音。之所以闽南语能够保留,可能是因为那里地远且多山,交通闭塞,较少受到外来语言的影响。

还值得一说的是,今天的日语和韩语里的一些词汇,也和古汉语很像,这可能是保留了这些词汇当年传入时的古汉语发音。南方朋友在学日语发音时会感到一丝亲切,学起来有些顺口,也正是这个原因。

【从何得知古人是怎么说话的】

有的人会感到疑惑:古代又没有录音机,你是怎么知道古汉语发音的?其实用不着录音机,用拼音的方式就可以拼出古汉语的发音。古代没有今天的汉语拼音,却有一套类似拼音的文字注音体系,叫“反切法”。简单地说,就是用两个字为一个字注音。一般都会选择两个常用字来反切,前面的字取其声母,后面的字取其韵母和声调。比如山峰的峰,反切法注音为“房生切”,取“房”字的声母f,取“生”字的韵母enɡ和声调“一声”,反切出来就是fēnɡ了。

中国人早在两千年前就使用反切法了,今天学者通过隋朝的《切韵》等韵书可以复推出中古音系,但上古音的复推比较麻烦,还要借助亲属语言(比如藏语)的发音规律。但这些都是复推,不可能和古人完全一致。

有的朋友还疑惑:今天用普通话读唐诗还是很押韵,怎么能说中古音和今天普通话发音不一样呢?这是因为中古音的韵母和今天的韵母变化没有太大,特别是平声韵(句尾押韵字为一声或二声)的唐诗,今天读起来依然押韵。但你若读上古音时代的《诗经》,你就会发现不怎么押韵了。

《古代人的衣食住行》,王磊 著,读客文化·北京日报出版社,2024年3月

    责任编辑:黄雅竹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