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食腐,竟如此重要!50万人的死亡与它们相关

2024-08-06 13:5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中国绿发会讯】秃鹫、鬣狗、蚯蚓,这些动物往往不大受欢迎。

除了长得丑,还因为它们的饮食偏好——喜欢吃腐肉。

比如,一群兀鹫只需短短40来分钟,就能将一头奶牛的尸体吃干净。

鬣狗就更不用说了,除了食腐,还爱抢食别人的劳动成果,在动物世界里,妥妥的“奸佞小人”形象。

更何况在食腐大军里,还有苍蝇、白蚁这类让人烦不胜烦的家伙。

然而,很多人却想不到,这些食腐动物的存在,竟与人类死亡密切相关。

(秃鹫摄影:葛玉修)

1.秃鹫:除了自身,没有平替

环境经济学家研究发现,20世纪兀鹫在印度数量的大幅下降,给印度人带来了致命的影响:据估计,2000-2005年,共有超过50万人因此丧命。

何至于此?这需要从印度的畜牧业说起。

2023年,印度人口总量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人口总数最多的国家。用比中国更少的土地,养活了比中国更多的人口,这其中,印度的畜牧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印度具有丰富的畜牧资源和悠久的畜牧文化,是世界上拥有家畜数量最多的国家。早在2013年,印度家畜总头数为5.12亿头,其中牛的数量为3.00亿头,约占畜牧总数的58.6%。

庞大的养殖基数,必然需要相应的大量死亡牲畜尸体的处理能力。和很多国家焚烧或掩埋的处理方式不同,印度人习惯将尸体扔在自然中,交给秃鹫去回收处理。

这本来是人与野生动物相互配合,实现生命自然轮回的和谐一幕,奈何,一方面家畜死亡数量大,另一方面,秃鹫不够用了。

秃鹫是属于鹰形目鹰科的大型猛禽,虽然凶猛强悍程度不输鹰雕,但因为其头部毛发不茂盛,还有部分裸秃,导致形象大大受损。它们主要以哺乳动物的尸体为食,带钩利嘴一叨,可以轻易啄破和撕开坚韧的牛皮。

在多年以前,秃鹫虽然繁殖能力不高,但曾经大量分布于亚非欧多地,不过近些年来,秃鹫数量急剧减少。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将秃鹫列入《世界濒危鸟类红皮书》。在欧洲不少地方,秃鹫已经消失。在中国,秃鹫被列入《中国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印度的家畜尸体困局,因秃鹫的大量减少而愈发尖锐。

秃鹫为何大量减少?

2004年《自然》(Nature)发表的一篇的研究文章显示,这与一种人类使用的一种名为“双氯芬酸”药物有关。双氯芬酸对人畜无害,具有很好的消炎和止痛效果。1994年以来,在印度被广泛用于牲畜治疗。

但人们没想到的是,这种药是秃鹫“杀手”:只需要吃下有少量双氯芬酸残留的肉,就足以导致兀鹫肾衰竭,并在几周内死亡。

秃鹫消失,它的食腐能力,是否能被一些其他物种“平替”,比如老鼠、野狗?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的,但它们的处理效率和清洁水平不如秃鹫,且与人类密切接触,更容易导致公共卫生安全问题。最终的结果便是:秃鹫急剧减少,人口死亡率快速上升。

恶性循环由此产生。

(图源:pexels-leni-43044717-7670144)

2.蚯蚓:再电我,后果自负

和秃鹫凶悍霸道的形象不同,蚯蚓浑身无骨,喜欢躲在隐秘的角落,地下,是它们适宜的生活空间,腐烂的落叶、枯草、蔬菜碎屑等是它们喜爱的美食。通过蚯蚓的吞食和排泄,土壤结构和土壤肥力发生变化,开始变得肥沃。

和国外不同的是,蚯蚓在国内还有另一重作用:晒干,入药。于是蚯蚓身价在随着市场不断升值后,成为猎捕对象。猎捕方式:电击。在网上买个电蚯蚓机,把电流导入土壤中,蚯蚓受到电流刺激钻出地面,被收拢成堆,然后卖入市场。

因为蚯蚓既不是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也不在“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因此,土生土长的蚯蚓们,“既不是你家的,也不是我家的”,又没有法律保护,焉何不能捕?

继农田用药之后,电捕蚯蚓,成为导致土壤中的蚯蚓进一步减少的直接因素。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提起的电蚯蚓环境公益诉讼案之所以能够获胜,则是占了“地利”之便。案发地广东省发布的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禁止使用电击、电子诱捕装置等工具捕猎野生动物”,同时规定“保护的野生动物以外的其他陆生野生动物,也按照本条例规定管理”。可以说这是决定案件成败的关键一句!

没有蚯蚓的调节,农药、化肥、地膜等造成引起土壤的板结、酸化、生物多样性降低,更加直接的威胁粮食安全。

我国耕地质量总体不高、部分耕地难以长期稳定利用、耕地后备资源不足……这是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的现实危机。

国家提出“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发展规划,要实现“藏粮于地”,那么作为土壤质量的改造者,蚯蚓不可或缺。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生态系教授孙振钧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土壤中如果含有丰富的有机质、氮、磷、钾,可以算是沃土,但不算高标准农田。只有蚯蚓能调节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在生态系统水平上调节土壤健康,才有可能形成‘高标准农田’。”而如果没有人为干预保护,土壤生物多样性的恢复或需要至少六年时间。

幸好,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里,电捕蚯蚓行为,被点名——“严厉打击盗挖黑土、电捕蚯蚓等破坏土壤行为。”

在水旱灾害频发,全球粮食危机加剧的大背景下,能够“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土壤还能承受多少伤害?

在生物多样性的中,有些物种,被称为关键种。有些关键种,受人青睐,有些则平平无奇,甚至“令人厌恶”。但它们的存在,就像保证飞机不散架、轮船不倾覆、电脑能运转的核心部件一样,一旦缺失,则面临毁灭,人类也在这条毁灭链上。

(秃鹫摄影:葛玉修)

参考资料:

1.这种鸟类的死亡,在5年内杀死了50万名印度人

https://www.linkresearcher.com/theses/d6b1fe84-8cd5-4028-8fa4-35d0f69287c5

2.韩亚恒,曲春红,朱增勇.中国与印度养牛业发展比较分析[J].饲料与畜牧,2015,(09):17-21.

3.王晓琼.《三被告被判赔偿159万 “电蚯蚓”案二审尘埃落定 | 《财新周刊》专题报道.《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第1卷第7期,2002年6月.ISSN2749-9065.doi:10.56090/BioGreen Vol.1.202206

http://z.cbcgdf.org/nd.jsp?id=449

4.科普时报|电捕蚯蚓:土地不能承受之痛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0714762233736441&wfr=spider&for=pc

文 | Tammy

审 | cherry

排版 | angel

本文来自“中国绿发会”微信公众号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