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环境部: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持续进行,上万水体纳入监管清单

澎湃新闻记者 刁凡超 实习生 伍诗佳
2024-07-29 18:15
来源:澎湃新闻
绿政公署 >
字号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是农村环境治理的重要部分。在7月29日生态环境部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土壤生态环境司司长赵世新介绍,对于房前屋后河塘沟渠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农村黑臭水体,部门持续推动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

赵世新介绍说,治理主要有三大关键举措:

一是清单化管理。建立任务清单、销号清单、问题清单。组织各地开展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排查,将其中面积较大、群众反映强烈的4000余个水体纳入国家监管清单,将其余近万个水体纳入省级监管清单,实行“拉条挂账,逐一销号”。对销号后发现返黑返臭的水体,取消销号,列入问题清单。

二是系统化治理。明确“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水系连通、生态修复”的技术要求,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村民需求等确定治理思路和技术路线,鼓励优先采用资源化、生态化治理措施。

三是常态化监督。综合运用卫星遥感、水质监测等方式开展跟踪监管。2022年以来,组织对已完成治理的2612个水体开展水质监测,治理合格率达到97%以上。对返黑返臭水体分析问题原因、督促指导地方及时整改,完善长效管护机制。

此外,赵世新还简单列举了一些地区在治理模式和管护机制方面,形成的一些好经验和做法,其中有河南周口打造“渔光互补”模式,淮阳区冯塘村引入社会投资150万元治理坑塘,在治理好的坑塘上建设光伏发电板,年收益超50万;发动村民利用坑塘养殖鱼虾,形成“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产业新模式,“纳污坑”变为“生态塘”“经济塘”;还有山东济宁兼顾村庄防洪除涝及农田灌溉,泗水县青龙庄村治理黑臭坑塘约4300平方米,汛期可蓄积12000余立方米雨水,为周边农田提供9000余立方米灌溉水源。

    责任编辑:蒋子文
    图片编辑:朱伟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