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急诊专家痛心提醒:这些夺命风险,都埋藏在家里
原创 宣传中心 浙大儿院
孩子们的暑期,除了短暂的出游
绝大部分时间还是宅在家里
对此,您是否会觉得:
孩子们天天宅在家里,
烦是烦了点,起码更安全了?
其实,宅家,有宅家的风险!
国内外调查数据显示:
近60%的儿童意外伤害都发生在家里。
浙大儿院急诊科主任吴秀静表示,根据以往的经验,暑期的两个月不仅门诊会迎来就诊高峰,急诊的量相较平常也会增加10%—20%。虽然年年都有科普,但每年都有意外发生,令人痛心。
吴秀静 主任医师
急诊科主任
专业特长:从事儿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20余年,对儿内科常见疾病及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的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对儿科危重病的诊断和治疗有较高水平,擅长新生儿及各种儿内科、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危重病人的救治与监护工作。
门诊时间:周三全天、周五上午(滨江院区)
浙大儿院创伤外科副主任赵国强提示,意外伤害是导致5岁内儿童死亡的首要因素,提醒家长在暑假一定做好防范,同时急救措施要牢记,关键时刻能救命。
赵国强 主任医师
创伤外科副主任
专业特长:从事小儿创伤外科及骨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20年,擅长儿童创伤的救治,包括各种类型的骨折及复合伤多脏器损伤的治疗;对于骨科的髋关节发育不良、perthes病、马蹄内翻足畸形也有很好的方法与治疗经验。
门诊时间:周一下午、周三上午、周五上午(滨江院区)
“意外事故,一旦发生,确实哭都来不及。”两位专家痛心提醒:相比于一些难以防范的风险,家中隐藏的意外风险更加值得家长引起重视,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的家庭,不要等到事故发生了,追悔莫及……
01
误服中毒
A
误喝蚊香液
在一个午后,刚刚才学会走路的明明,趁着家里人没注意,悄悄摸到了蚊香液的边上,并好奇地喝了一口蚊香液(大约10余毫升左右)。喝完之后,明明当即出现了哭闹、呛咳、呕吐的情况。等妈妈听到明明的哭喊,赶到孩子的身边时,明明紧接着又出现了剧烈抽搐的情况,整张小脸憋得发紫,看着十分吓人。惊慌失措的父母赶紧将孩子送到了浙大儿院急诊。
当孩子抵达医院时,已经完全失去了意识,呼吸、心跳都极其微弱。急诊医生立即对明明进行了气管插管、心肺复苏抢救等一系列抢救工作,并采取药物控制抽搐、缓解脑水肿以及维持内环境和循环稳定的治疗。
但遗憾的是,尽管医护人员尽力抢救并提供了高级生命支持,明明始终仍未苏醒。很快,孩子的病情继续恶化,出现了严重的脑水肿和脑疝。最终,明明因为脑部严重损伤而不幸离世。
B
误吞药物
日前,一个2岁孩子的奶奶在卧室里服用助眠药物后,没有及时盖上瓶盖,后来发现小孙子已经悄悄进去了房间,柜子旁边散落了大量药物。再看看瓶子,空了很多,孩子很可能把药物当糖果吃下去了,却不知吃了多少。在到达急诊时,明明已经陷入了昏迷之中,怎么叫都叫不醒。急诊医生根据家人提供的信息和临床查体诊断,明确孩子病情为误服药物中毒,第一时间对明明进行了洗胃,随后并采取了一系列的紧急救治措施。
浙大儿院急诊科主任吴秀静表示,今年以来,几乎每天都有1—2例因为乱吃药被送来急诊的患儿,大多集中在1—3岁。其中,不少患儿被送进了ICU(重症监护室),还有极少数孩子最终也没能抢救回来,令人痛心。
万一出现误服有毒物品的情况怎么办?
保持冷静,迅速将孩子送往医院;
不要催吐,以免加重中毒情况;
携带被误服物品或包装,方便医生了解成分,进行针对性治疗;
如果孩子出现抽搐,将其置于安全的位置,防止受伤,并保持其侧卧位,以防止窒息。避免在孩子口中放置任何物品,不要试图限制其抽搐。
02
家中溺亡
此前,浙大儿院曾收治一个在家中溺水的病例。小宝宝艾艾家里的空调不知出了什么故障,从出风口开始漏水,滴滴答答地漏个不停。爸爸联系了空调维修师傅,师傅说要再过两天才能上门维修。艾艾爸就拿了一个水桶先接着漏下来的水,打算挨过这两天的等待期。
在一个安静的夜里,爸爸妈妈都睡着了,艾艾半夜醒来,自己开始爬,爬着爬着就来到了床边。接盛空调漏水的水桶就在床边,艾艾一个失重直接“倒栽葱”头朝下掉进了水桶里。等到爸爸妈妈发现艾艾不见的时候,她已经在水桶里失去了呼吸。
像艾艾这样在家溺水的的孩子,浙大儿院每年都会接到几例。除了水桶、水缸,还有在金鱼缸里溺死的。孩子不慎掉进去后,连声响都没有,很多家长发现的时候,孩子已经没有抢救机会了。
很多家长都觉得这么一点浅浅的水,不会对孩子的安全造成威胁。其实,对于1-3岁的幼童来说,一点点的积水都可能造成孩子溺亡。这个年纪的孩子刚会爬,会走,如果对家中积水处没有设置阻拦或是盯牢孩子,很可能导致悲剧的发生。
万一发生溺水怎么办?
1. 立即将孩子脱离水体,实施救援时,应首先保证施救者的安全;
2. 迅速评估孩子情况:先检查其口腔、鼻腔内有无淤泥和杂物,清理呼吸道;同时松解溺水者内衣、裤带、领口等,并通过拍打、呼唤的方式查看溺水者有无反应和意识;
3. 若呼叫孩子,有反应,立即送医或拨打120急救电话,注意适当保暖;
4. 若呼叫孩子,无反应,呼吸微弱或无呼吸,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并开始心肺复苏。
03
高处坠落
在浙大儿院骨科、创伤外科病房几乎每周都会收治高处坠落伤患儿,脊椎瘫痪、脑部重创的不在少数,甚至有的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而每年暑假又是此类病例收治的高峰期。学龄前、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儿童从高处坠落一般都是因为意外,很多是从窗户或者走廊意外跌落。
家长可对照以下几条排查家里有无高处坠落安全隐患:
• 单独让小朋友一个人在家;
• 家庭窗户没有安装窗栏;
• 窗户旁边放有椅子、桌子、小床等物;
• 楼梯太高或太陡,不适合孩子生长发育特点;
• 洗手间铺设的是非防滑瓷砖;
• 孩子喜欢追逐打闹、爬高,又安全意识不强;
• 居住环境中有木栅栏样的老式走廊;
• 住房周围有水沟、下水道等危险因素,又缺乏有效防护措施;
• 家庭存在暴力环境,可能让孩子因慌张出现意外坠落伤。
对于小学高年龄段学生、初中生,还要防主动性坠落,家长要做好孩子的心理安慰,如果有矛盾要及时沟通,对孩子的教育要注重循序渐进,以防孩子做出冲动举动。
孩子万一高处坠落,怎么办?
• 第一时间联系120;
• 尽量不要随意搬动患儿,特别是有颈椎或脊柱骨折的,要保持搬动时患儿身体中轴在一直线上,采取滚动式搬动,千万不能扭曲呈“拧毛巾”模式;
• 如果怀疑有骨折,最好用硬纸板给予简单的包扎在患肢外给予支撑;
• 有开放性创面用清洁干净的床单等包扎后止血、覆盖创面。
04
异物卡喉
吞食异物也是常见的意外伤害。吴秀静介绍,大孩子发生异物卡喉的情况,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少见的,在临床中更多见的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以1-2岁年龄组为高峰。异物以固体食物为主,坚果居多,如花生米、核桃仁、瓜子、青豆、开心果、板栗、腰果、南瓜子、蚕豆、黄豆、香榧肉、玉米等等;除了食物以外,孩子在玩耍过程中接触的物品亦可发生呼吸道异物,如硬币、玻璃珠、纽扣、笔套和玩具等。甚至还有耳钉、发卡、缝纫针等五花八门令人意想不到的东西,家长们在家中一定要提高警惕。
如:李女士在给儿子沐沐(化名)喂花生米时,孩子边吃边笑,花生米呛进了气管,瞬间小脸通红,剧烈咳嗽,李女士赶忙给他拍了拍背,沐沐呛出了一些花生碎粒。李女士以为没事了,但儿子仍有阵发性咳嗽,还发出呼噜呼噜的气喘音。李女士连忙带孩子去了当地医院。因为条件有限,医院建议李女士尽快前往大一点的医院就诊。
万一出现异物卡喉,怎么办?
学会海姆立克法,关键时候能救命。
05
烧伤烫伤
此前,一个2岁的男孩晨晨(化名)被父母急匆匆地送到浙大儿院。一脸心疼的晨晨妈妈告诉烧伤整形科副主任赵雄,晨晨今天和往常一样在家玩耍,一个没看牢,不小心就打翻了桌子上的一壶沸水,热水“哗”地瞬间把孩子的烫伤了。
孩子颈部、前胸处红白相间,有些部位水泡融合成片,非常严重,达到了深二度烫伤,面积也比较大,达到了25%。由于烫伤部位在颈胸部,按照危重程度分型,头面颈部烧伤会因肿胀压迫呼吸,属于重度烧伤。
孩子对烧烫伤风险识别和判断力有限,一杯60°的水、一碗热粥热汤、一盆热的洗澡水、一次玩酒精后的燃烧,一个不小心都可能导致孩子烧烫伤。如果遇到意外,家长千万不要在创伤处任意涂抹药物,不然会给孩子带来更大伤害。
在家里烧伤烫伤怎么办?
• 开水、火焰等烧灼伤,马上离开致病原;
• 可以脱去的外套及时去除,如果衣服已经和皮肤粘连,建议暂不撕去最内层衣服;
• 马上在冷水龙头冲5-10分钟后用干净的衣服或者布包裹后送医院,比直接送医院更重要;
• 不要私自乱涂莫名的外用药物;
• 联系120送医院。
除了家中的隐患,暑期还要特别防范车祸伤、高空坠落、蚊虫叮咬、中暑等。虽然环境是“危机四伏”,只要家长们绷紧一根安全的弦,主动排除高危因素,给孩子足够的注意力,就能让危险“走开”。
编辑:木玉
排版:王囤囤
审核:吴秀静主任医师、赵国强主任医师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