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3天掉粉百万,《种地吧》何去何从?
收官日的《种地吧2》没有迎来皆大欢喜的结局,反而在一片争议声中陷入舆论漩涡。
事件起因的导火索是《种地吧2》官博在收官日发布的一份招聘启事。招聘启事上提到,为了第三季的需要,现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聘18-30岁、具有一定农业技术知识的男性。消息一出,引起粉丝强烈不满,认为这是第三季要“拆散十个勤天”,加入新人的信号。
第二天,官博发出一则声明,试图安抚粉丝。从结果来看,这则声明是失败的,官博掉粉情况愈演愈烈。声明中对于粉丝最在意的“加入新人”一事没有特别明确的回应,并且还对粉圈行为进行了批评。
三天时间,官博掉粉百万,甚至还有粉丝发声希望芒果TV把“十个勤天”挖走,重新开一个节目。
22日,“十个勤天”的成员蒋敦豪率先发长文回应,表示和导演组达成共识,新人是公司新员工,而不是新成员,同时呼吁误会早点解除,让节目回归种地本身。随后,其他“十个勤天”成员纷纷转发表示支持,导演杨浅悠也转发长文,对争议表示歉意。
事情暂告一段落,不得不说,《种地吧》虽然人气火爆,但在发展过程中,节目组与平台也有不少难言之隐,不过,再大的隐忧也要注意和观众沟通的方法。作为综艺行业里少有的,粉丝粘性与战斗力尤其强大的一则样本,其处理舆情危机的方式不能和其它综艺同日而语。在毒眸看来,节目组需要在节目的核心魅力是靠“人”还是靠“IP”的认知上与观众拉齐,同时也完全可以有更好的方式方法与观众沟通。
本质上,对于一个极度依靠粉丝力量成长的IP来说,回馈粉丝以足够的尊重是题中应有之义。
《种地吧》的粉丝价值
《种地吧》的粉丝粘性之强,放在当下的综艺市场来说,算得上是行业孤本。这其中有节目自身的努力,也有偶然因素的加成。
事件发生后,相关讨论频频登上热搜榜前列,“种地吧官博掉粉超85万”“蒋敦豪发长文回应”等热搜话题词讨论量过万,阅读量破亿。有些网友不由感慨,“一直以为《种地吧》是小众综艺,今天发现粉丝真多啊,而且都好能打。”从舆论场讨论度到事件影响力,足以看出《种地吧》的活粉基数之大。
对于节目而言,活粉往往意味着高流量、高购买力,也就带动了节目的商业价值,让节目在招商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而《种地吧》粉丝的“能打”程度,在目前的整个综艺行业里是相当罕见的。
一方面,“禾伙人”在保证自主性购买行为的同时,还会自发拉动招商。《种地吧》第一季在赞助商寥寥的情况下,粉丝们亲自下场去社媒互动,为节目喊来赞助品牌,绿源电动车、豪士面包等多个品牌的长期赞助,离不开“禾伙人”的努力。
另一方面,在社会责任宣传方向,粉丝也在自发进行爱农护农活动,为节目的品牌价值赋能。节目也与国内高校进行联动,成立“高校种地小队”,让年轻人参与到节目当中,呼吁共同关注土地问题。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节目内容在年轻群体间的传播影响力。
那为什么偏偏《种地吧》的粉丝粘性如此之强呢?
首先,在选秀综艺消失之后,综艺市场长期缺少养成类综艺。而《种地吧》这样的素人成长类综艺,因为嘉宾的素人属性决定了,其节目中人物的成长天然带有养成性,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作偶像类综艺的平替,只是“才艺”不同。
节目中,十个少年在参加节目前没有名气,且年纪均在1995-2004年之间。真实的素人让观众能从0到1建立认知,在节目中了解到每个人的性格特征,进而吸引到CP粉、唯粉、团粉等各种粉丝的关注。再者说来,十个人的集体,排列组合的CP可能性一共有45种,总规模可见一斑。
另外,节目用“长视频+短视频+直播”的呈现方式,借助长、短视频的影响力,进行多平台跨屏传播,给观众带来全方位、沉浸式的观看体验。
“十个勤天”纷纷在社交媒体上开设个人账号,每天打卡分享种地主题的Vlog。与此同时,他们还会在节目播出后,进行直播陪看,重大的事件都会用直播形式与观众进行交流互动,比如,直播包装玫瑰花,直播大棚改造等“云监工”活动。此外,十个勤天也参与到线下集市活动,售卖农产品和节目周边,与观众的互动性从线上贯穿到线下,共享收获的满足感。这种高频的互动,拉近了观众与十个少年之间的情感距离。
十个少年本身也不像一般的明星、偶像一样有太多架子或面具,不论是节目内外,都非常接地气,彼此之间的化学反应浓厚,符合“内娱活人”的标准。这让粉丝与“十个勤天”之间的“真情实感”尤其“真”与“实”。
总的来说,节目本身的设计与十个节目嘉宾的努力,共同促成了粉丝的忠诚度和凝聚力,实现了节目与粉丝彼此之间的双向奔赴。只不过,当双方的奔赴急于前进时,就会出现一定的偏差。
以IP为本,还是以人为本?
可以看出,在《种地吧》的内容生态中粉丝价值不可忽视,这也决定了它与其它普通综艺在运营逻辑上的不同。
此次公关危机中,节目组与观众之间存在一个很明显的认知偏差,即《种地吧》到底是节目IP为重还是节目MC之间的化学反应为重?
比较典型的节目IP更重要的例子,往往是一些具有垂类开拓性、创新性的节目内容,依靠新鲜、有延展度的节目形式吸引观众对于内容长期关注,即便换人,观众也能接受。例如,《奇葩说》引入的辩论、《明星大侦探》开创的实景探案、《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喜人奇妙夜》使用的sketch展演等等。
或者,是已经形成稳定行业认知,对垂类赛道长期进行挖掘的选秀节目,比如街舞赛道、说唱赛道等等。
这一类节目当主创团队甚至常驻嘉宾发生一些变化时,并不会动摇节目的根基,只要继续有符合节目特性的人出现,自然会得到观众的关注。就好比无论是《一年一度喜剧大赛》还是《喜人奇妙夜》,观众在乎的只是能力突出的“喜人”创作出来的喜剧作品。
但是,有明显的另一类节目,是完全建立在MC之间的化学反应上的,这类节目一旦换人就不成立了,反而是同样的一群人去干任何事情,观众都会爱看。
最典型的如“0713”,不论是《欢迎来到蘑菇屋》还是《快乐再出发》,不管节目形式是怎样的,只要这几个人在一块聊天互动游戏,就能成为固定受众的“下饭神器”。再比如,由《名侦探学院》而来的“院人”,同样是高认知度的固定团体,他们不玩烧脑游戏的时候,观众仍然买单。
这类节目都是基于团体本身,观众对人物群像形成更深的情感认同感,所以往往嘉宾所参与的节目形式不是根本所在,彼此之间的化学反应和情感联系才是重点。
回到《种地吧》的身上,不论形成这种强粉丝粘性的粉丝生态,在过程中有哪些因素起到了促进作用,至少从结果上来看,答案只有一个——人,才是这个节目吸引力的核心。
正因如此,粉丝对于“拆散十个勤天”保持高度敏感,“十个勤天”的完整性决定了粉丝对节目的态度。在官博发出声明的评论区,点赞数最高的一条评论表示,“没他们我看个屁种地,我不如去看CCTV-17农业频道。”
在此事之前,《种地吧》的粉丝对于节目组会不会拆伙“十个勤天”就一直保持高度关注,比如《种地吧第二季》前几期赵一博没有参与录制就引得粉丝议论纷纷,猜测不断。
在这种背景下,不难理解观众对于“加新人”这一敏感操作的不满。
某种程度上,《种地吧》在综艺行业的位置,近似于东方甄选在直播带货行业的位置,二者都是各自行业中不可以用共通性逻辑去处理的孤本。
东方甄选的“十个勤天”就是董宇辉,重点也是“人”而非“节目IP”。从最普遍的商业决策来说,为了提升一家公司的估值,在董宇辉走红之后,势必有一个“去董宇辉化”的过程,来印证这家公司有持续复制董宇辉的能力。但事实上这是不太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人”的走红在当今媒介环境下有太多偶然因素,而流量经济的本质,是需要把“人”放在比决策者更重要的位置上去保护,因为“人”才是真正的核心资产。
依赖粉丝效应达成发展红利的企业自然也应该主动承受粉丝的要求可能会带来的负反馈,东方甄选作为一家观念较为传统的企业始终没转过弯来,只享受粉丝促进业绩增长的红利,而不愿承受粉丝的怒火。当董宇辉独立出去成立新品牌之后,原“东方甄选”直播间的惨淡业绩,明确彰显了传统商业决策在流量经济面前的失效。
化解矛盾,如何共赢
客观而言,《种地吧》节目组也有很多难言之隐,这些困难也必须被外界所知觉。
首要难题是合约问题,目前具有影响力的团体嘉宾里,经纪约完全属于平台的少之又少,这也让后期成员走红后,经纪公司与平台节目组开始进行微妙的博弈,让合体变得困难。
以《名侦探学院》为例,粉丝已经对“院人”建立了一定的认知,之后随着几人名气渐涨,后期“院人”重聚机会难得,好在核心成员并没有脱离团体,但这无疑对团粉而言是不小的冲击。
对于“十个勤天”而言,情况更为复杂。十个人在没有报酬的情况下参加节目的录制,随着流量体量升高,经纪公司的续约要求是否会水涨船高不得而知,但是对于平台而言,其隐藏的续约压力自然会成为一个悬置在头的“隐形炸弹”。平台当然也希望自己好不容易培育出的热门节目能尽可能灌溉自己的艺人,这无可厚非。
从后续“十个勤天”的回应来看,节目组目前或许还没有要换人的打算。即便面对这些客观存在的难题,节目组与平台当然也想尽可能排除困难继续为观众奉献爱看的内容。只不过,要解决这些难题,非常需要注意与观众沟通的方法。这次节目组的声明尤为可惜的是,方法错了。
这则声明最大的问题在于,在To G、To B、To C三个方面的需求,试图一次性满足,这显然是不可能的。鱼与熊掌有时都尚且难以得兼,何况三个。尤其是在To C的公关需求上,近年来的互联网语境中,用户极度厌倦任何“说教式”的内容,但这一点又明显与To G和To B的公关需求相背离,所以必须“有舍才有得”。
在《种地吧》拥有粉丝粘性如此强的独特生态的前提下,再加上此次出现的危机基本只与To C相关,那就应该在声明时对粉丝的感受释放更强烈的关怀,暂且放下To G和To B的姿态。
从解决方法的角度上来说,或许也有一些更为讨巧的路径。比如,节目想要“新人”加入,可以额外以《种地吧》IP出衍生节目,既保证“十个勤天”的完整性,也可实现节目的扩充,以及品牌性的完整。
至于各方无法言明的经纪合约控制权问题,倒不如坦然将情况明晰化,但凡有续约情形受阻的情况,主动将过程公开,接受粉丝监督。如此一来不论“十个勤天”完整与否,粉丝都可以直观地认识到是不是节目组的责任。蒋敦豪发布的长文中也提到,十个人有各自的梦想舞台,希望有实现的机会,这意味着,固然“十个勤天”有心维系,在艺人发展、经纪公司利益、平台发展、节目组生存之间,仍需要更微妙的平衡。
由此可见,《种地吧》作为一档新综艺,其市场影响力决定了它不能用常规的套路去理解和运营,深度分析节目与观众之间的关系所在,清楚厘清节目与嘉宾的利益走向,才能实现新综艺的新突破,一步步发展成为一档具有深远影响力的老牌综艺。
创新的脚步已然迈出,过激或守旧的行为都可能损伤其长久发展,把握好度是每一位创作者,也是每一位观众需要努力的方向所在。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