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周艺术人物|托马斯·乔利的水上仪式,于来的黄土风情

徐明徽 小犀 陆林汉
2024-07-30 10:58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回顾一周艺术人物,随着巴黎奥运的开幕,奥运开幕式艺术总监托马斯·乔利在塞纳河上创作了壮观的水上仪式,描绘了法国历史上的多个场景。

在上海,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呈现了画家于来对于黄土高原的民俗风光的描绘,而上海当代艺术馆则呈现了青年艺术家卤猫的仲夏夜艺术之梦;在北京,“板象:王绮彪的18000天”展在北京云上美术馆油画博物馆对外展出;在新加坡,卡琳·欧恩则被任命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当代艺术中心总监。

法国|托马斯·乔利

在塞纳河上创作了壮观的水上仪式

托马斯·乔利 (Thomas Jolly)

当地时间7月26日晚,北京时间7月27日凌晨,第三十三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法国巴黎塞纳河上拉开帷幕。而巴黎奥运会开幕式艺术总监托马斯·乔利 (Thomas Jolly)则在塞纳河上创作了壮观的水上仪式,描绘了法国历史上的多个场景。

不在体育馆,而在城市的中心。这是现代奥运会历史上首次在开放式城市空间举办开幕式,10000多名运动员、艺术家等等从塞纳河东岸驶向西岸,从圣路易岛到新桥,从卢浮宫到埃菲尔铁塔,从协和广场到大皇宫和小皇宫,巴黎的古与今在塞纳河上流淌。

托马斯·乔利 (Thomas Jolly),1982年2月1日出生在法国鲁昂,11岁就进了儿童剧团开始学戏剧。一开始做演员,后来做导演。1999年,他一边在卡昂大学进修戏剧专业,一边创立了自己的首个剧团,2003年进入布列塔尼国家剧院高等学校学习表演和导演,师从法国著名演员和导演、斯特拉斯堡国家剧院前院长斯坦尼斯拉斯·诺代。2006年创建La Piccola Familia剧团,多次受邀在阿维尼翁艺术节上演出。

2014年,他把莎士比亚三部曲史诗巨作《亨利六世》完整地搬上了阿维尼翁戏剧节IN单元的舞台,15幕,长达18小时,获得了法国戏剧界最高荣誉:莫里哀奖最佳导演奖。2015年,他又完成了《理查三世》……

巴黎奥运会开幕式,新华社图

2022年,他被选为巴黎奥运开闭幕式的艺术总监,在此之前,他是昂热国家戏剧中心“Le Quai”的艺术总监。在过去的两年里,塞纳河成了他的工作室。“河岸边的历史交错交织,造就了充满激情的舞台设计。”乔利说。(综合/陆林汉)

上海|油画家于来

从黄河来的绘画之风

于来

炎炎夏日,微风在于来的笔下沿着黄河吹向了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风从黄河来——于来油画作品展”于2024年7月27日在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开幕,展期至8月6日。此次展览由上海油画雕塑院、山东画院、曲阜师范大学美术与书法学院联合主办,《中国油画》杂志主编王琨先生担任展览学术主持,将展出65件/组于来先生的油画作品,全面展示这位当代油画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成果。

于来,1972年出生于山东威海,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威海市美术馆(威海画院)专职画家。随着于来的艺术探索之路不断推进,近年来更是多次深入陕北和黄土高原,从风景到人物,从写实到夸张变形,他的创作风格不断演变,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于来的油画作品以其鲜明的色彩、大胆的构图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受到广泛赞誉,他的作品多次入选全国性画展,并在国内外多次举办个展和联展。

展览现场

展览的主题“风从黄河来”象征着于来的创作根基如同黄河之水,源远流长,被中华文明深刻地滋养着。展览将展出的作品涵盖了于来近年来的代表作,包括《云上腰鼓》、《舞黄土》、《天佑厚土》等。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于来先生对自然风景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表现,更体现了他对黄土高原民俗文化的深入挖掘和艺术再现。

于来《屋前花又开》

在艺术创作上,于来主张“写生即创作”,强调在现场自然环境中完成作品,使画面内容的表现超越眼前的一景一物,达到主观与客观的和谐统一。他的作品中,自然风景与文化风景共存,既有西方油画的体质特征,又带有强烈的中国油画的民族特点,这些独具特色的风格和面貌在本次展览中将得到全面展示。展览不仅仅是对其艺术作品的展示,更是自我意识如何与自然生命及文化精神在某一维度上得以触碰的呈现方式。(文/徐明徽)

北京|艺术家王绮彪

云上美术馆呈现“板象:18000天”

“板象:王绮彪的18000天”展近日在北京云上美术馆油画博物馆对外展出。这次展览的作品不是绘在亚麻布上的油画,也不是印在纸上的版画,而是版画制作过程之中的原初材料——“五合板”。艺术家王绮彪将雕刻、涂墨之后呈现出丰富痕迹的木板作为艺术作品呈现在公众面前,构成了这一展览。此展学术支持: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名誉院长杨飞云、院长朱春林担任学术主持,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收藏委员会副主任红梅副教授策展。

艺术家王绮彪

王绮彪201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多年来以木刻版画为人所知。2014年以来,王绮彪逐渐突破了传统木刻版画的创作程式,从最初挖掘油墨、板材、刀法等媒材、创作过程自身独立的审美空间,到逐渐拓展出一个基于版画但却不是版画的崭新领域。此次展览是策展人红梅研究王绮彪王绮彪3年近1000天的阶段性学术呈现,集中对他2014年以来10年间的艺术整体面貌的梳理。她将王绮彪的艺术突破称之为“板象”艺术,精选了王绮彪130件套作品,分为“刻·板”世界、“墨·板”世界、“板象”艺术三个部分,向学界展现王绮彪在语言、媒材乃至观念突破方面的探索。

展览现场

王绮彪仿佛考古挖掘一样用刀将五合板一层一层掀开,在5毫米的厚度中发现了一个被遮蔽日久的浩瀚宇宙。刻刀在板材上所形成的刻痕、凿痕、雕痕、掘痕、掀痕,每一刀下去,都是一个未知的新世界,所谓刀刀“意在刀后”。展览将在北京云上美术馆油画博物馆持续至8月15日结束。(宗和)

上海|青年艺术家卤猫

以艺术开启仲夏夜艺术之梦

卤猫

青年艺术家卤猫至今最为全面、作品数最多(近300件)的个展“花与花豹的凝视”于7月26日在上海当代艺术馆(MoCA Shanghai)展出。 展览涵盖绘画、雕塑、影像和装置艺术,全面展示卤猫从自由插画师到当代艺术家的十年创作历程。

卤猫,1988年生于福建,现居上海,近年来,他跨界油画、雕塑及当代艺术,创作力愈发旺盛。其作品融合自然与人文,情感饱满,独具一格。他的画作中,有大自然的四季变换、远景的冰川山林与近观的一草一木,也有城市中人们远游与流浪的故事。代表作包括个人画集《旅行箱里的四季》,个人绘本《找到这颗星球》、《狐狸卜》。

展览从两件上海当代艺术馆委任卤猫的最新创作启程,大型雕塑“照明的人”和“花豹”彼此凝视,仿佛在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这是用玻璃钢与巨型气模材料完成的一次跨媒介创作,其中人物雕塑高达1.8米,花豹雕塑则长达12米,将自然艺术根植于当代艺术馆里。两件雕塑的背景是卤猫的巨幅张贴画《挪威森林》,营造出一种既梦幻又真实的氛围。一楼“城市”系列主要展示卤猫早期城市漫游系列原作,其中以水彩作品为主。包括《温室》系列和欧洲城市主题创作,色彩饱满,温润人心。在《温室》系列中,常常有一个人影,静静驻足在植物中间。欧洲主题作品描绘了各国的建筑,那透着光的窗户,是一栋栋人家和生活。

《月光下的豹子》

卤猫近年创作的写真本手稿则陈列在展柜内,分为黑白人物和彩色城乡两类主题,另有细分种类的花卉写生无数,辅以笔记解说。二楼展出卤猫的48件小型雕塑作品和近年的油画作品。画作主题以自然居多,有描绘四季变幻的远景,也有细致入微的花束和草叶的特写。除此之外,还展出了卤猫早期的冰岛系列水粉作品,生动再现了冰岛的日落、苔原和温泉等美景。

此次展览开放时间为13:30至21:30,入夜展不停。这是属于艺术的夏日午后,同时也为年轻的观众们准备了别具一格的夜场观展体验。(文/小犀)

上海|艺术家姚慕然

“僅供淺嚐”于上海当代艺术馆艺术亭台展出

姚慕然

7月16日至8月11日,姚慕然(中国澳门)个展“僅供淺嚐”在上海当代艺术馆艺术亭台呈现。

展览共呈现艺术家姚慕然的5件“食物”题材绘画作品,并以欲望载体、扁平化、光的显现搭建起作品之间的普遍联系。光,是整个展览成立的关键要素。此次展出的作品使用了大量需要光线折射的材料,如闪片、珍珠、碎钻,以便观众能够在不断位移的过程中,从多角度进行观看。

展览现场

姚慕然,2000年生于中国澳门,目前工作生活于澳门、重庆。她于2019年就读于美国纽约大学工作室艺术专业,随后转学至罗德岛设计学院绘画系,并在2023年毕业。宗教、殖民历史、消费文化的多元交融背景促使她与女权主义持续互动。她的创作关注到网络文化中的虚拟形象与二次元文化,主要探索“萌文化对于东亚女性的欲望投射。(文/小犀)

新加坡|卡琳·欧恩

将领导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当代艺术中心

卡琳·欧恩. 图片:Jonathan K. Lee

卡琳·欧恩(Karin G. Oen)被任命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当代艺术中心(NTU CCA)总监。欧恩曾于2019年至2021年担任该中心策展项目副总监,之后转任南洋理工大学人文学院高级讲师兼艺术史系主任。她已于7月1日履新,接替在该职位上工作了十多年的创始总监乌特·梅塔·鲍尔(Ute Meta Bauer),后者将在新加坡教育部的两个气候变化项目中担任高级调查职务,并继续在南洋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和媒体学院的博物馆研究和策展实践硕士课程任教。

欧恩将继续留任南洋理工大学人文学院。此前,她曾在马萨诸塞州皮博迪埃塞克斯博物馆(Peabody Essex Museum)、达拉斯亚洲艺术博物馆(Crow Museum of Asian Art)和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Asian Art Museum of San Francisco)担任策展人。她拥有麻省理工学院艺术与建筑历史、理论与批评博士学位,她与鲍尔在麻省理工学院相识。2019年起,两人一直在NTU CCA合作策划展览和活动,并共同撰写和编辑了多种出版物。

南洋理工大学当代艺术中心是由鲍尔于2013年创建的隶属于南洋理工大学的当代艺术研究机构。由于预算不足,该机构在2021年被迫关闭了吉尔曼兵营(Gillman Barracks)展厅和驻留工作室。

 

    责任编辑:顾维华
    图片编辑:张颖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