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学习黄道婆纺织探索精神,20多位小讲解员在这里成长

澎湃新闻记者 杨宝宝
2024-07-26 21:13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大家捏捏棉花,成熟的棉花里有籽。有籽的棉花可以用来纺线吗?对了,不能。用手把这些棉籽剥出来十分麻烦,能不能使用工具呢?”

7月,一场由名为“棉朵朵”小小讲解员的培训活动在国家级非遗乌泥泾棉纺织基地——黄道婆纪念公园举行。黄道婆纪念公园学术顾问方云一边讲解,一边将手里的棉花递给身边的小观众触摸,从小小的棉籽出发,她生动地将话题引导到了黄道婆改良纺织技术的第一道工序“捍”上。小朋友们的关注点随即集中到了展厅内摆放的搅车上。方云邀请两位小朋友坐在搅车前体验“捍棉籽”,孩子们争相体验,书本上的知识一下落实在了眼前。

方云为“棉朵朵”们现场讲解

这是黄道婆纪念公园第一次举办针对学龄儿童的讲解活动。来自上海全市10余所学校的26名同学,在科研人员与非遗传承人的带领下开展了为期4天的讲解培训。

孩子们认真记笔记

传承黄道婆精神,探索棉纺织非遗技艺

宋末元初的纺织革新家黄道婆改良了棉纺织工具与技艺,为整个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上海地区,关于黄道婆的民间传说和歌谣流传不衰。“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二只筒子两匹布。”这是上海一带劳动人民世代相传的一首歌谣。歌颂的就是当地手工艺人对黄道婆的感激之情。黄道婆的墓地就在上海徐汇区华泾镇的黄道婆纪念公园之中。华泾镇一直在坚持传播黄母精神,让更多人了解黄道婆的技艺,传承黄道婆的创新精神。

孩子们参观织布机

本次培训讲解团队由纪念馆研究员、博物馆资深讲解员与非遗传承人组成,围绕着黄道婆纺织科技创新的“捍”“弹”“纺”“织”“染”等展馆,进行分区和点位的重点知识培训,尝试引导同学们以问题驱动式学习来探索纺织科技与棉纺织非遗技艺。

孩子们体验搅车

此次培训活动策划,黄道婆纪念公园学术顾问方云介绍:有别于通常展馆讲解员对讲解词的生硬灌输与背诵,此次“棉朵朵”的讲解最大特色与亮点,即为以“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答问题、创新开拓”为驱动,实现“研究+实践+输出”型的讲解培训。此次培训依托场馆丰富的棉纺织工具与文物藏品,以棉田观测、织造机械原理解析、纺织实践操作、文献图谱解读、讲解导览撰写等环节,串联起纺织的“科学、技术与艺术”。

虽然正值酷暑,小同学们却丝毫不受影响。他们跟随非遗传承人饶有兴趣地探索,从一根手纺线到脚踏三锭纺车实现效率成倍提升;跟随纺织工程老师分析从原始腰机到江南大织机的构造改革;跟随民俗博士从纺织文化演进中对民俗、生活及艺术的形成与影响。与此同时,他们还在老师的带领下,对讲解礼仪、基本素养、讲解词撰写和语言组织、表达等方面均进行全面的训练与提升。小学员们认真思考、积极讨论并总结,直到完成研学手册,孜孜不倦,乐此不疲。

同学们在田地中研究棉花品种和长势。

“通过馆内互动演示工具,我领悟到黄道婆改良先进技术的才智与卓越贡献,她的技术实现了棉纺织生产效率的大大提升,为民造福。” 来自徐汇区园南小学的衡梓睿深受先棉精神的鼓舞。另一位来自徐汇区华泾小学的杨桃表示,参加此次讲解培训,不仅锻炼了胆量,提升了表达与学习的能力,还掌握了许多前所未知的纺织技术知识。高安路小学的江奕倩同学更以手绘的方式记录下了三绽纺车、植物染缸等标识符号,表达心中对先棉的敬佩之情。

小小讲解员试讲

通过几天的分组讲解培训,孩子们相较以前有了显著的变化。不仅探究能力得到提高,在回答老师提出的讲解问题时,逻辑能力与自信心也得到了加强。他们争相大胆试讲,还通过对小组成员的演讲进行现场点评,团队之间相互协作与沟通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在最终结营日的个人汇报演讲过程中,大家出色、流畅且自信地完成了演讲,绽放出各自的光彩。

“棉朵朵”们拿到了培训证书

 

“研究+实践+输出”,跨界思考全面学习

“徐汇区华泾镇是黄道婆的故乡,她改良的乌泥泾棉纺织技艺是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华泾镇原先原住民较多,这几年随着一些新楼盘建成,陆续有其他地方的居民住到这里。这些新居民对华泾镇的历史,对黄道婆和华泾镇的渊源并不清楚。所以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华泾小居民了解黄道婆,了解华泾镇。”

谈及这次“棉朵朵”小小讲解员培训活动举办的初衷,华泾镇副镇长马樱说,黄道婆不仅是纺织科学家、民族文化交融的使者,更是当代“大国工匠”的精神表征,希望同学们能从不同角度了解黄道婆的事迹与贡献,学习她的科创精神,争当优秀的小小讲解员与非遗传播者。

华泾镇副镇长马樱为培训营开幕致辞。

招募信息在黄道婆纪念公园的微信公众号上一经发布,就吸引了大量家长为小朋友报名。令主办方惊喜的是,报名学生并非局限于华泾镇当地,还有上海其他区如浦东区等地的小朋友前来参加。

“黄道婆改良的纺织技术领先西方同时代纺织技术500年,她是一位了不起的、从民间走出的女性科学家。但现在我们的青少年不了解这些,对乌泥泾棉纺织这项非遗也很陌生。”方云介绍,在策划这次培训活动时,她希望达成几个目标。首先是解答学生们关于黄道婆和她改良的棉纺织技艺的疑惑;其次是点燃大家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最后,她希望孩子们能领悟到普通人也可以成为科学创新的载体,我们从衣食住行中也可以发现科技创新点。

基于这些理念,方云和黄道婆纪念公园的其他老师设计了整个课程。课程不仅仅着眼于对历史知识的介绍和培训讲解,还精心融入了对非遗知识的培训和科学创新精神的培养。从棉花的科普知识,到纺织机械构造原理,再到民俗民间生活文化艺术、文献图谱阅读……孩子们在听课的同时,还有大量机会动手实践以及思考探讨,全方位解读了乌泥泾纺织这项古老的非遗技艺。

4天夏令营一晃而过,孩子们的表现让方云十分惊喜,“小小讲解员均是自己报名参加,没有经过任何筛选和选拔,没想到这些古老的、远离生活的知识,会引起他们这么大的兴趣。”在培训中,孩子们认真学习、积极探索。每一位老师都收获了无数感动瞬间。有同学告诉方云,参加过很多培训,但这里“不一样”,每天都想早点来,想学到更多东西,没想到天天习以为常的穿衣原来蕴含着这么大的学问。

老师们收到的感谢信

在结营之后,老师们还收到了上汇实验学校同学华思齐在火车上写来的感谢信:“为我们讲解的老师们都很亲切,学识渊博。你们一遍遍为我们讲解要点和知识,让我十分感动。这次活动我的收获也很大,以后我要践行并传播先棉精神。”

“我们希望通过讲解培训的方式,让更多小朋友了解黄道婆和中国棉纺织技艺;在培训过程中也加入一些科学课程,契合黄道婆这位‘元代创客’的创新精神。希望孩子们在传播非遗的同时,也能埋下科技创造的种子。” 纪念馆负责人刘垚博士介绍。

    责任编辑:梁佳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