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问鼎南极之巅 | 南大校友、昆仑站首任站长李院生...
本文原标题:《问鼎南极之巅 | 南大校友、昆仑站首任站长李院生做客央视《开讲啦》》
2019年1月5日,南京大学1977级地质系地球化学专业校友、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南极昆仑站首任站长李院生做客央视《开讲啦》“我的时代答卷”系列节目。
节目上,李院生详细地讲述自己和队员在南极科学考察时遭遇的困难和挫折,动情地表达了对于科学考察工作的热忱,希望能够通过努力将中国南极科考的水平提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使中国向南极科考强国迈进。
而当提到自己一个个令人称赞的成就时,他诚恳地说:“我们个人很渺小,在强大国家的支撑下,有幸做了这件事情,成为参与者、见证者、实践者。”
四十岁第一次踏上南极
尽管是昆仑站的首任站长,但对于南极,李院生却是一个“晚来者”。34岁,他才第一次开始对南极感兴趣,39岁正式“转行”,1996年,40岁的他作为交换学者被派到日本参加他们的内陆冰盖考察,这是他第一次到访南极。
他在演讲中提到自己第一次踏上南极大陆的感受:“感觉就是被抛出了人类社会之外。”在零下几十度的环境下,他每天要在室外挖几个小时的雪坑,以至于挖雪坑成为后来他在南极科考中的一个心理障碍。节目中,他用自嘲的方式回味了那次经历:“我印象最深的就是1997年的春节,我在挖雪坑的时候看着表,那时候国内应该是八点钟,我想那时候春晚已经开始了,可能没有任何人知道此时竟然有一个中国人在南极内陆冰盖挖雪坑。”而正是这样的磨砺,让他在回国后总结出了三万多字的考察报告,并对后来中国进行南极内陆考察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高冷”的昆仑站是如何诞生的?
从科学考察角度看,南极有四个最有地理价值的点,即极点、冰点、磁点和高点。此前,极点、磁点与冰点先后被几个国家建立了科考站,只有冰盖高点冰穹A尚未建立科考站。
1998年到1999年,在中国第15次南极科考中,李院生带领队员用国产雪橇挺进南极内陆冰盖1100公里。当时中国极地科考没有飞机作为运输工具,在一次冰上卸货中,李院生驾驶运输车走在队伍最前面。货车正好经过一个潮汐缝,冰面上突然出现了裂痕,车尾向下沉了几十公分,李院生加足马力,将几十吨重的运输车开出了危险区。最终挺进了1100公里,进到DOME区域。在李院生与同事多次的科考经历中,这样的惊心动魄是经常出现的,但他们每一次都沉着应对,创造了中国南极科考“零死亡”的成绩。
有了这一次的经验与准备,李院生与队员在2005年再次出发,挑战人类的极限,成功登顶了冰穹A最高点,并于2009年成功建立了南极最“高冷”的科考站——中国南极昆仑站。从南极科考大国向强国迈进从1984年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第一次将五星红旗插在南极的大地上,到现在,中国极地考察历经了35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建成有4个南极考察站,一个北极考察站;拥有一艘极地考察破冰船“雪龙”号,还有一艘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正在建造中;一架固定翼飞机“雪鹰601”;可谓实现了海陆空立体考察。同时,更有一支精英团队,作为极地考察后勤保障和科学支撑。
中国目前正在向极地科考强国迈进,35年以来,随着国家各项科研条件的发展,除了科考设备不断地更新完善,科考队员在南极的生活条件也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善。以前的南极科考站没有网络,那时候最主要的娱乐活动就是打乒乓球和唱歌,所以从南极回国的科考队员连犄角旮旯的歌曲都会唱。而现在有了网络,大家可以通过网络和家人联系,南极中山站还建起了室内体育场,几个国家的科考队员经常会一起参加体育活动。幽默解答现场观众提问
节目现场,李院生开启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演讲,仿佛带领所有人一起踏上了那片纯净而遥远的“白色大陆”,现场观众与青年代表也大开脑洞,提出各种出人意料的问题:“作为一个去过南极十一趟的人,有没有什么抗冻妙招?”“许多化妆品品牌宣传产品采用了极地植物精华是真的吗?”“在南极室外光膀子会不会感冒?”“在南极洗澡吗?”
有趣的灵魂总会相互碰撞,如果你也对这些问题充满好奇,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观看完整节目!南京大学
视频&图片来源:央视网
文字来源:“CCTV1开讲啦”公众号
编辑&责编:张晓芸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