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冬病夏治”正当时,您准备好了吗?

2024-07-25 11:2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特色疗法,源于《素问·四气调神论》提出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以及《素问·六节脏象论》中“长夏胜冬”的克制关系结合后世医家在中医整体观和天人合一理论指导下发展而来的中医养生治病指导思想。冬病夏治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就是在夏天的时候治疗冬天容易发作的疾病。

冬病夏治,养阳驱寒治疗疾病

“冬病夏治”是指对一些因阳虚、外感六淫之邪而导致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发作或急性加重的疾病,在夏季阳气旺盛,病情有所缓解时,通过中医内治或外治法辨证施治,达到温阳散寒之目的,增强抗病、祛邪能力,以预防和减少疾病在冬季来临时再发作,或减轻其症状。

冬病夏治的中医原理涉及到两个方面:

1. 功邪学说:夏日阳旺,为驱赶体内寒邪的绝佳时期。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提出: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巳午未三时,以日而言正值日中,以年而言,正是夏季。夏季为阳盛阴衰之季,也正是人体阳气旺发之时,体内凝寒之气处于易解的状态,“寒者热之”,用热驱寒正符合中医之治则。

2. 储阳学说:春夏为阳,是储蓄体内阳气的佳期。正如《黄帝内经》里提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天自然界阳气最盛,由于天人相应之故,人受自然界阳气感应,加之适当的中医调摄,能使虚损的阳气得以补充。

冬病夏治适合5类人群

顾名思义,冬病夏治主要针对的是冬病,所谓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慢性疾病,这类疾病有两个特点,一是反复发作,二是冬重夏轻。所以冬病夏治适合有以下5种病症的人群:

1. 呼吸系统疾病:慢性咳嗽、慢性鼻炎、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2. 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脾胃虚寒所致的胃脘疼痛、腹冷泄泻、便溏、呕吐等症状。

3. 各类痛症: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颈椎病、肩周炎、网球肘、腰腿冷痛、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膝关节炎等虚寒性的疾病。

4. 妇科疾病:月经不调、痛经、产后头痛、坐月伤风等。

5. 亚健康状态的调理:如阳虚体质、气虚体质、亚健康疲劳、体虚易感以及免疫力低下等。

冬病夏治常用的5种方法

一般来说,冬病夏治应当根据疗效观察,治疗以连续三年为佳,不能到医院临时抱佛脚“短治”,更不能网上下载“网治”和不分病种、体质地“乱治”。另外,还可以到冬天冬至时结合“三九贴”,联合使用加强疗效。

冬病夏治包括中医内治法和外治法。内治法以中药汤剂和药膳为主,外治法包括三伏贴、艾灸、热奄包、拔罐、穴位注射、熏蒸、泡脚等,均简便安全,疗效显著。

下面着重介绍几个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

1. 三伏贴:又称“天灸”,指将药物敷贴于某些特定部位,通过药物和穴位的共同作用治疗疾病的方法。可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健脾和胃,鼓舞阳气,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等。

三伏贴通过透皮吸收给药,不破皮,无痛苦,一则避免了肝脏及消化液对药物成分的分解破坏,从而使药物保持更多的有效成分,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二则避免了口服药物对胃肠的刺激及可能对肝肾功能造成的影响,有效弥补了药物内治的不足。

2. 艾灸:《扁鹊心书》中有云:“扶阳之法,灼艾第一”。以艾叶为原料制成艾绒、艾柱或艾条等,放置体表的腧穴或患处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通过经络的传导,以温通经脉、调和气血、协调阴阳、扶正祛邪。在阳气最旺的夏季行灸,以艾火的纯阳,唤醒身体的正气,可以改善体质,增强人体抗病能力,促进和调整机体免疫功能。

3. 拔罐:拔罐法又名吸筒疗法,它是以杯罐做工具,作用于经络穴位之上,能够使腠理开泻,使病邪或一些病理产物被吸附出来,起到疏通人体气血经络的作用。

4. 泡脚:很多人认为,夏天太热就不用泡脚了,实际上,中医一直将“泡脚”作为一种非常好的养生保健方法,有“人之有脚,犹似树之有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的说法。夏季采用一些舒筋活血的方药泡脚,可疏通腠理、活血通经、发汗解表,能有效祛除体内寒气,对于缓解关节疼痛,尤其是膝关节疼痛效果较好。

5. 饮食疗法:如今,饮食疗法已成为当今防治疾病的重要方法。大家可以根据专业医生的建议结合自身的情况来调配饮食,如慢性咳喘病人要少吃肥腻荤油以免体内生痰;肺虚之人提倡多食生姜、萝卜、百合、粳米等,有利于补益肺气;脾虚之人,应多食人参、莲子、薏仁以利脾气强健,从而令痰无处可生;肾虚之人,可进食白羊肾、肉苁蓉、五味子等以补肾纳气平喘。

治疗及调理应在

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哪些人不能“冬病夏治”

感冒发烧者、恶性肿瘤患者、强过敏体质者、肺结核活动期患者、支气管扩张患者、孕妇、3岁以下的儿童等患有感染性疾病以及阴虚火旺者,不宜进行“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应注意夏季特点,从饮食、药物及起居方面综合调养

1. 在饮食方面,应有所节制,不吃冰冻食品,不吃海鲜等过敏、易发性食物,同时减少肥腻、辛辣食物的摄入,以免使沉积在体内的寒气凝滞,影响效果。

2. 注意保暖,贴敷、艾灸、拔罐之后要避免冷风直接吹到治疗部位,也不要用冷水洗澡,以免遭受寒邪。

3. 原本在服药的慢性病患者在冬病夏治期间不要盲目减药、停药。

4. 忌过量运动,以免汗出过多,导致气阴两虚。

医生提示:冬病夏治一般在三伏天开展

初伏:2024年7月15日(农历六月初六)至7月24日(农历六月十五)

中伏:2024年7月25日(农历六月十六)至8月13日(农历七月初四)

末伏:2024年8月14日(农历七月初五)至8月23日(农历七月十四)

文 | 陆云圻

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中医科住院医师

审核专家 | 马赞颂

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

编辑 | 王婧铭

审核 | 叶海霞

监制 | 李文井

医学支持 | 上海医学会科普专科分会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