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离婚冷静期的背后:三十天中的多面世界

2024-07-26 17:4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离婚冷静期

“当婚姻中的问题变得难以承受时,我意识到我们之间的裂痕已经无法修补。

经过长时间的挣扎和反思,我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离婚。

我们坐在婚姻登记处,提交了离婚申请。

工作人员告诉我们,根据新的法律规定,我们需要进入一个为期30天的离婚冷静期,

接下来的30天内,我们中的任何一方可以撤回申请……”

从年度数据来看,相比于2018年—2020 年的全年离婚数,2021年离婚登记总数急剧下跌。这似乎能够说明我国在婚人口总量得到了一定的保障,那么离婚冷静期真的有效调节了离婚冲动吗?

数据表明,自2021年实施该政策后,我国粗离婚率于2023年达到了近6年的最高值,在人口总量逐步增加,离婚登记数不断降低的当下,该数据显然是不合常理的。

而与此同时,不能忽略的还有逐年下降结婚率,我国的结婚对数和结婚率自2013年开始下滑。2013-2020年,我国结婚登记对数从1347万对的历史高点持续下滑至814.3万对,在进入2021年后结婚对数仍在不断减少,跌破至2022年的683.5万对。

当然,离婚冷静期并非毫无作用,在程序流程上其对于冲动性离婚起到了很好缓冲作用

通过我们选取民政局官网发布的山东滨州、安徽合肥、海南省三个地区 2021年的离婚数据,我们可以观察到,离婚冷静期实施后,在该期间撤销离婚申请数占据总申请量近半的比例。

它意味着更多的夫妻在申请离婚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冷静和思考,改变了离婚的决定。且数据中我国2013年—2022年协议离婚占比在2021年后有所下降。冷静期通过调整或增设时间门槛,增加了诉讼或协议离婚的时间成本,的确促使当事人在离婚问题上更加审慎。

离婚率的整体升高反映着当前社会观念的变化以及个人对婚姻质量的期望提升或更多婚姻中需要面临的压力与挑战。而在这些情况受到限制无法得到快速解决时,他们只能通过司法程序来解决。

在同年数据中可以看到的是诉讼离婚数的增加。在离婚问题中由于担心协议离婚可能存在的后患,如财产分割、子女抚养权等问题并未能因此妥善解决,一些夫妻选择诉讼离婚以确保这些问题得到法院的裁决,来缩短离婚期限。以及在一些家庭暴力等特殊情况下,协议离婚的不适用,受害者可能更倾向于通过诉讼离婚来获得法律的保护和救济。

在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2023年发布的全省法院家事审判白皮书(2018—2022年)中则指出,离婚案件主要呈现案件数量常年高位运行、起诉离婚者年龄年轻化、女性起诉离婚数量多等特点。这其中有因为社会的进步和男女平等观念普及、女性婚姻地位提升且对婚姻质量要求更高的原因,也同时有一部分极端事件的影响。

在2019年至2022年江西法院受理的416件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中,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主体基本是女性,就可以看出,女性在部分家庭婚姻中的弱势位,她们仍是遭受家庭暴力或潜在家庭暴力侵害的对象。在面对这样的特殊情况下,三十天的冷静期对她们而言就不再是一副防止冲动草率的缓冲剂,则成为了一道对受害者的枷锁,将原本支离破碎的家庭捆绑在当事人的身上,延长着他们的痛苦与折磨,让本就纠纷难辨的状况变得更加棘手。此时的她们就只能倾向于通过诉讼离婚来获得法律的保护和救济,来为自己摆脱暴力婚姻。

那么离婚冷静期是否是我国独创呢?不少人对此有所争议,我们将目光放置全球,能够发现政府对离婚进行合理调节并非个例。

在国际上,以设置适当的离婚程序,比如对离婚时间进行约束性规定,来延迟离婚行动,提高离婚门槛,达到减少冲动离婚的效果,也是较多国家与地区采用的普遍做法。

三十天中的形形色色

离婚冷静期在这三年实施以来,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争议。这条政策的确在防止冲动离婚方面起到了作用,给夫妻双方提供了修复感情的机会

2023年底,宁夏盐池县李女士向法院提交离婚诉状。李女士和陈先生结婚8年,两人因性格差异和生活习惯不同,婚后经常发生争吵,矛盾越来越深。法院委托盐池县婚姻家庭人民调解委员会对二人进行调解。调解员让二人尝试重新审视彼此的优点和缺点,认识应该正确地处理和解决婚姻中的矛盾和冲突。经过 30 天的冷静期和当地婚姻家庭人民调解委员会多次调解,李女士和陈先生最终达成和解。

据了解,盐池县婚姻调委会成立以来,已成功调处矛盾纠纷379起,163对欲离婚夫妻在他们的说和下重归于好。

离婚冷静期的确不断发挥着婚姻破裂弥补剂的作用,无论在小县城还是大城市。深圳2021年前三季度的离婚登记人数21537对,实际办理离婚登记人数的14204对,也就是说离婚冷静期落地的九个月以来,深圳有7333对夫妻改变了离婚意向,减少了34%的离婚登记,冲动型离婚确实减少了。

但另一方面则是离婚冷静期可能会给那些深陷痛苦婚姻、急于摆脱的人带来伤害,且对于一方有过错的婚姻,长时间的冷静期可能对受害方造成二次伤害

2023年7月,85后女子周雪(化名)周雪因丈夫赵某超长期不务正业,多次出轨,且长期实施家庭暴力提出离婚。在30天离婚冷静期的第一周,赵某超淡定地同意了离婚,并签署了离婚协议。但在第二周,赵某超多次以电话威胁等方式逼迫周雪与其见面,并扬言要杀害其家人。迫于威胁周雪前去赴面,最终造成被丈夫捅伤杀害的悲剧。

遗憾的是,这样的极端案件并非个例。在以“离婚冷静期”、“故意伤害”、“家暴”为关键词调查了大众媒体自2021—2024的相关报道,共有38篇新闻真实地诉说着女性的血与泪

而有关周雪个案的微博热词讨论又无声地告诉了我们,为何女性难以决然捍卫个人权利。或许是“为了孩子想想”、或许是“你会没有经济来源”,还或许是“拿了离婚证就好”。

离婚冷静期制度主要适用于减少“冲动型”离婚,它对于婚后因矛盾无法调节而导致的离婚,则无能为力。同样,它对于存在特定情形如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具有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情形,或者在一方被宣告失踪式的离婚,都并不适用。

因而,我们对于离婚冷静期审视,并不应该以时间为尺。并且,在规定构造的其中,除了要符合法条,严肃客观,还应思考如何保证个体的生命和尊严,还需考虑可能超出家庭矛盾之外的社会矛盾。离婚冷静期的三十天,于个体而言,不应是让人感到难捱的、痛苦的、提心吊胆的,应当是在对夫妻双方充分人生保护下的延后自足抉择;于社会而言,是努力去营造构建家庭和美,社会和谐。

数字的背后

自2021年民政部对婚姻登记程序进行调整,在离婚程序中新增入“冷静期”,便让这一话题冲上热搜。在不少网友看来,“离婚冷静期”会产生的恶性事件更为让人担忧。

2019年年末,人民日报在微博上发起了关于“是否支持设置离婚冷静期”的调查,在21万参与投票的网友中,超半数表示“不支持”。

而在这三年的实施以来,公众们对于离婚冷静期仍有较多的不安全的情绪在其中。在17000余条关乎该话题的讨论中,60%的观点呈消极态度。为何三年时间大众对该政策依旧不够认可,大众疑虑的地方聚焦在何处?

为了更好理清大众对政策正式实施后疑虑困惑的原因,我们以“离婚冷静期”为关键词,在微博中抓取2021年1月1日至3月31日期间的共计42577条博文,通过数据清洗得到19801条相关微博。在这些数据和案例的背后,关于妇女拐卖等极端事件的讨论占到17.1%,登记办理带来的焦虑讨论占到总内容的12.08%,婚内事务相关的家庭关系、家庭暴力、财产纠纷三类在公众关注度中则占比34.77%,婚育问题的婚育意愿,生育保障和生育问题三类相关讨论占36.05%,是最多人感到焦虑的方向。

在这最后,我们应该明确的,离婚冷静期的目的不是增加离婚难度,把数字本身当目的,去实现更“理想”的离婚率;它的本意是避免夫妻在冲动之下草率离异,冲击正常的家庭结构和社会秩序。

从效果看,离婚冷静期是有意义的,但由此产生的新问题也必须得到正视,即有些人的婚姻自主能否充分表达。

抽象来看,离婚是很多人的客观需要——对于家暴中的受害一方来说是刚需,抑制冲动需求本身不是全部目的,提供“离婚认证”的充分供给依然十分必要。否则,我们难免感到一种基础人身权利受压抑的感觉。

即便离婚是件不幸的事,但程序上不应该是困难的事。存在家暴等极端情形的家庭,离婚不仅是解除民事法律关系,更是底线上的权利救济,如果因为司法资源配置不足,受害一方无从得到解脱,那只能加剧当事人的不幸。

作者:

数据收集及整理:赵睿、涂丹清

文案撰写:黎思睿

图表可视化制作:朱莉、张艺

指导老师:

高殿鸿、钟俊辉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