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八万条数据背后的龙图腾传承传播图景
开篇:回望历史,溯源龙图腾之根
见证了中华五千年生发历程的龙图腾不仅是中华儿女的共同文化记忆,更象征中华民族的发祥和文化肇端,传递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与理想信仰。华夏大地的各个族群乃至全世界的华人,都被以“血缘”“地缘”为纽带的龙文化所联结,以“龙的传人”自称。
闻一多在《伏羲考》中指出,龙图腾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据不完全统计,仅从公元前202年至公元604年之间,各类史志当中关于人类见龙的记载就已达108次。那么,龙究竟长什么样?《尔雅翼·释龙》的描述较为全面,提到龙是一种“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生物。
龙作为一种文化标识,其形象常与祖先、神明、帝王所关联。从《三王历》中“龙首蛇身”的盘古,到 “龟齿龙唇”的伏羲,再到象征“君权神授”的“真龙天子”,龙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意涵和多样的角色表征。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清朝古籍中摘录的350个成语释义可见,龙是和谐智慧的象征,是充满神秘色彩的神兽,是权力与威严的彰显。
图1 与龙有关成语词云图
本作品的数据来源有八部分,包括汉辞网的成语、故宫博物院的文物、Temu的龙元素商品、Youtube的龙相关视、人民网等主流媒体的相关报道等,获得近八万条数据。
视觉符号:聚焦文物,铸牢印记
龙不仅是维系华夏儿女的精神纽带和中华文明的象征,其形象也被创造、发展具化为纹饰、图案,深深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对故宫博物院的7426件龙文物进行分析,从朝代与文物数量上看,周朝和宋代出现了文物数量激增点,明朝和清朝的文物数量最多。
从颜色和纹饰上看,白色和黑色作为基础色,是绝大多数的文物的必备色彩。其次是近似橄榄黄绿、苍黄、涧石蓝、茶褐色的色彩,总体色彩偏暗且饱和度低,高饱和度的淡曙红、芽绿、桔梗紫等色彩则运用较少。
最常出现的纹饰有云龙纹、交龙纹、金龙纹,这类纹饰注重龙体的协调与美观,使得龙纹兼具凶猛气势和飘逸神韵,再加上云的渲染,使龙颇有“腾云驾雾”的神秘之感。可见,古人善于借助色彩、线条、图案等表达意识所无法达到的超物质异度空间。
从文物类型上看,陶瓷占27.6%,数量最多,其次是织绣和帝后玺册。但不论龙的形象是作为礼器上的纹饰,帝王衣袍上的图案,还是墓葬中的器皿,龙图腾始终作为一种隐喻符号,于无形当中象征权威和尊贵。
从新石器时代质朴粗犷的龙图腾印迹,到各朝各代愈加完整多彩的龙图腾样式,璀璨的历史长河不断丰富着龙的形象,充实龙的内涵,强化龙的地位。不同时期的龙图腾是中国人民对于美的追求的缩影,也是各个时代经济、文化面貌的重要佐证。
图2 故宫博物院文物纹饰数量&各类型文物数量占比
仪式民俗:探秘龙节,凝聚认同
龙图腾不仅是皇室贵胄身份的象征,也是平民百姓生产生活、节日节庆必不可少的要素。作为汇聚各民族文化基因的龙,是共筑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纽带。
在统计到的32个龙节中,虽然节日名称、举行时间、民俗仪式存在差异,但皆以“龙崇拜”为核心,“祭祀”为主要内容,反映“健康顺遂、五谷丰登、太平盛世”等共同的心理诉求,如普米族会将涂有酥油的50个面偶投入龙潭以期盼风调雨顺,汉族会通过献祭酬谢敢于“反腐败”的“乌龙老爷”,满族由船长领头举杯祭祀海龙王以祈祷海事顺利。
针对同一节日,各地各民族的习俗既有共同点也有相异点,这些差异性成为特定民族或族群的文化标识。以“龙舟节”为例,傣族、侗族等民族都会进行“龙舟竞渡”,但苗族会举行开划仪式,即在有龙神之位的井边或沟边放置一张桌脚绑着去掉树叶树皮的树枝的方桌,并绑上雨伞、红布、纸钱和一把青草,以扫邪敬神。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网可知,与龙有关的非遗共100个。在五个批次的公布时间中,2008年和2011年公布的非遗项目最多,主要申报地则集中于浙江、广东、湖南等华东和中南地区。
其中涵盖九个类别,传统舞蹈占比最大,为48%,其次是民俗和传统技艺。传统舞蹈以龙舞为主,经过全国普查,发现全国各地龙舞超过100种,仅浙江、湖南等省份就有几十种。
龙节需要集体参与的特征彰显了龙文化下中华民族的集体主义精神,印证了五十六个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客观事实。
图3 不同批次申报龙元素非遗数量&不同龙元素非遗类别数量
海外传播:放眼全球,传递价值
不论从历史向度深探,还是从视觉符号和仪式民俗的维度出发,都能看到龙文化的基因已深深融进每位华夏儿女的血脉,也让诠释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龙图腾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抓手。那么,龙图腾在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的海外传播情况究竟如何?
政治方面,以“龙”为关键词在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三大网站的国际新闻板块进行检索,获得2024年1月1日至3月14日的新闻报道共418篇。
在海外领导人送祝福方面,欧洲的祝福数量最多,其次是亚洲和非洲,送祝福的领导人身份包括但不限于国王、总统、省长等,祝福内容紧紧围绕“友谊”“发展”“繁荣”等关键词。
在海内外龙年合作方面,得益于“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亚洲区域内的合作数量最多,包括老挝、沙特、阿联酋等国家,其次是非洲和欧洲。
合作领域方面,经济领域的合作需求居于首位,文化、绿色发展、能源等领域合作也屡见不鲜。例如,我国与俄罗斯开展“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与吉布提建立阿尔塔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军事合作代表团访问马尔代夫。
图4 领导人送祝福词云&合作领域数量分布
经济方面,对Temu平台销往49个国家的24482件龙元素商品进行分析。根据商品名称关键词云图,“New Year”“Spring Festival”等词显著,可见龙元素商品与中国春节关联密切。 “Decoration” “Gift”“Pendant”“Envelope”等词表明商家偏向选择装饰物、礼物、吊坠、红包等龙元素商品销往海外。“lucky”“happy”“traditional”则凸显了龙元素赋予商品的内涵与寓意。
截至2024年3月11日,该平台的龙元素商品总销量接近900万。对各国整体购买量进行分析,居于前5的分别是美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墨西哥、新西兰,其中销往美国的3D打印中国龙装饰的销量为20000个,中国龙红包销量达19000个。
各国整体评论量居于前5的分别是巴林、美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爱尔兰,其中巴林的龙年福字窗花的评论量有195532条,中国结吊坠的评论量有187445条。
从商品价格上看,绝大多数商品原价位于20美元以下,极少数商品原价高于100美元,且位于5美元以下的商品最畅销。
在获取的数据中,除2553件商品维持原价外,其余商品均有1%至96%的折扣,其中折扣力度位于50%-79%区间内的商品最多,占商品总数的59.3%。可见,龙元素商品的优惠力度大。将折扣与商品销量进行关联发现,销量最高,即销量为5000-10000个的商品进行61%-80%的折扣优惠会吸引更多海外消费者。
从商品类别上看,家居装饰类的商品最多,包括桌面装饰、电视柜摆件、富贵盆等。其次是节日装饰类、个人装饰类、玩具。可见,装饰类的龙元素商品最受海外受众欢迎。
图5 龙元素商品词云&各国龙元素商品销量及评论情况
文化方面,在统计的62个国家的龙年线下活动中,非遗是最主要的活动内容,具体包括书法、戏剧、剪纸、武术等项目。据相关报道显示,中国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四川自贡彩灯企业在法国、挪威、匈牙利等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80多个城市举办了“欢乐春节 全球彩灯点亮”活动,观展游客预计达3000万人次。
除非遗活动外,舞龙、舞蹈、民乐演奏也深受海外受众欢迎。不少国家别出心裁,玩出新花样。如荷兰在有轨电车车身展示“2024欢乐春节”吉祥龙和“你好!中国”熊猫喷绘图案、巴西累西腓的民众戴上亲手制作的龙头庆新春、墨西哥的“自行车生肖装饰大赛”吸引超过1500人参与……可见,春节的“国际范儿”也越来越足,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不同国家的人们共享中国文化,海外“春节热”不断升温背后,是世界对春节这一中国传统节日认识的不断深化。
从Youtube平台7215条含龙视频可见,播放量达到10000以上的视频有3570条,占比49.5%,其中有551条破百万。
此类破百万的视频一般带有“龙年民俗”“龙年”等标签,呈现出以下两大特征。一是通过写实拍摄展现龙节日的相关习俗,如李子柒的视频围绕玫瑰洗沙粽等四种粽子从采摘箬竹到包裹馅料再到锅煮的全过程,并介绍了洒雄黄、戴五彩手链等端午节习俗,收获了2051万的观看量和39万的点赞量。二以卡通形式刻画龙年场景,如小猪佩奇围绕制作龙年红包、穿红衣过春节、打鼓舞龙等情节展开,收获了2794万的观看量和8.4万的点赞量。
视频评论情感以积极为主,可见海外网友对龙相关视频持有支持、喜爱等正面态度。
对具体评论内容进行分析。从整体上看,海外受众对中国龙的形象及相关内容表现出“beautiful”“amazing”“wow”等惊叹,并对龙的文化、历史、民俗舞蹈等呈现出浓厚的兴趣。可见,这些方面将是往后在新媒体平台宣传中国龙图腾、发扬中国龙精神的重要切入口。只有以海外受众的喜好为导向,才能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随着愈加多的国产动画作品上线国外主流媒体平台,国产动画出海已是大势所趋。在7部含中国龙的国产动画中,《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自2015年推出后,三年时间内陆续在俄罗斯、澳大利亚等10国上映;《哪吒之魔童降世》在北美上映后,以单片369万美元的票房创下发行公司的新纪录。
就对国产动画的评价进行分析可见,海外受众首先关注国漫内容,包括哪吒、孙悟空等中国特有人物形象。其次重视影片的音乐、画面。最后是对动画背后传递的价值观抒发看法。如“It has a good story, stunning visuals, good character's development, and much more.”(它有一个好的故事、令人惊叹的视觉效果、良好的角色发展等)。可见,国产动画是推动龙元素等文化图腾海外传播的重要载体,担负文化输出的重要作用,在制作时需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思维相结合,注重动画的故事内容、剧情发展和视觉效果。
时代传承:立足当代,讲好故事
不论是回望历史云烟,还是聚焦文物载体,亦或是寻根探秘龙节,都可以看到龙是维系华夏儿女的精神纽带和中华文明的象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龙图腾素作为中华文化符号,不失为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的重要载体。
政治上的多领域合作与友好交流,经济上的互惠共赢与密切往来,文化上的亲身体验与深入了解,呈现出中华龙文化的多元包容特质。随着“Chinese dragon”被收入新版《牛津英语词典》,龙年春节正式成为联合国节假日,龙图腾的海外影响力不断攀升。以此为契机,深挖龙图腾精神价值,创新龙图腾传播途径,将龙图腾推向国际舞台势在必行。
或许,可以在一个个影像作品与一场场线下活动中,寻得传播龙图腾的有效脉络。
后记
泱泱中华,龙的传人,肩负中华之复兴大任。乾坤之间,龙腾四海,尽显华夏之文化精髓。我们希冀以青年之声、数据之力,描绘中国龙图腾对内价值与对外传播的全面图景,推动愈加多的年轻人加入传承与传播龙文化的行列中,让中国的自信龙吟穿越千山万水,唱进世界人民的心间。
数据来源/参考资料:
1. 汉辞网
2. 故宫博物院数字文物库
3.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4. 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
5. Youtube平台
6. Temu电商平台
7. 姚莉,屠飞鹏.“龙”的传统文化内涵及其当代价值解析[J].唐都学刊,2022,38(04):88-94.
8. 王宪昭.“中华文化共有符号记忆”系列之一 龙图腾: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记忆[J].中国民族教育,2023(06):62-64.DOI:10.16855/j.cnki.zgmzjy.2023.06.009.
9. 潘东东,杨博钊.互嵌与共构:龙文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共生路径研究[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37(02):16-20.
10. 陈佳慧.龙图腾:图像·符号·记忆[J].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0(03):64-67+72.DOI:10.19717/j.cnki.jjus.2021.03.013.
11. 王洪斌,胡晓琦,顾丹,等. 龙文化地图与中国龙的精神特质[C]//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9年南国博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出版者不详],2019:4.DOI:10.26914/c.cnkihy.2019.057012.
12. 澎湃新闻:《走进博物馆——文物里的中国龙》
13. 搜狐新闻:《苗族龙船节,独特的传统习俗多多,场面热闹有趣》
14. 中国文化研究院:《民俗节日中少不了的龙》
15. 网易新闻:《你知道龙年的哪些习俗吗》
16. 东方网:《中国非遗“扬帆出海”,促进世界文明互鉴》
17. 新华网:《综合消息丨温暖迎春 全球共庆中国年——龙年春节庆祝活动在多国举行》
18. 澎湃新闻:《龙腾四海|“中国年”渐成“世界节”,各国同庆龙年新春》
19. 新华网:《传承龙文化 弘扬龙精神》
20. 大河网:《弘扬中华龙文化 提升国家软实力》
作者 | 司徒颖琳 林姿延 黄婧岚 张雨铮
指导老师 | 赵甜芳 谷虹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