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圆桌|“非遗人之家”里的老手艺与新匠人
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论坛近日在江苏省宜兴市窑湖小镇举办,此次论坛首次特设了“非遗人之家”圆桌沙龙,沙龙以“老手艺与新匠人”为主要议题,让新老非遗传承人真正进行对话交流。
“‘非遗人之家’圆桌沙龙的特设,目的和初衷就是让老一代传承人帮助年轻一代的传承人成长,这才能真正做到跟本届年会的主题‘守正创新,赓续薪火’相契合,以后这种论坛机制也将会是常态化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王晓峰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说。
论坛当天,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王晓峰、东阳木雕国家级代表传承人黄小明、登封窑陶瓷烧制技艺国家级传承人李景洲、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国家级传承人吴元新、热贡艺术国家级传承人娘本、凤翔木版年画国家级传承人邰立平、湘绣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江再红,以及畲族银器锻制技艺项目传承人林陵祥、满族刺绣项目传承人孙艳玲、龙泉青瓷烧制技艺项目传承人汤忠仁等17位“全国青年非遗传承人扶持计划”2023年度扶持对象出席了圆桌沙龙,并展开了交流。
“非遗人之家”圆桌沙龙现场
东阳木雕国家级代表传承人黄小明从事东阳木雕已有43年。“从16岁学艺,一路走到现在,从不会到会,到学会后喜欢上,最后爱上这个职业,已经做了一辈子。在我心目中对工匠的理解就是永葆初心,坚守和执着的心态才能把一门手艺代代相传。”黄小明说。
登封窑陶瓷烧制技艺国家级传承人李景洲介绍了登封窑的特点和制作工艺。他感叹道:“我是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当时的传承侧重于工匠,侧重于技艺,我们这一代算是过渡的。现在年轻一代的非遗传承人很幸运,受过系统的学习、训练,有着广泛的知识面和专业理论,这是作为非遗传承人的充分条件,但最重要的还是要有情怀,就是专家们讲的择一业,终一生。此外,我们还应要练好基本功,基本功不到位是做不好非遗传承人的。”
吴元新 蓝印花布飞天壁挂
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国家级传承人、南通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吴元新说:“我是从宜兴陶校毕业的,专业学的是蓝印花布。当时有人就说你做染布的去考做泥巴的学校没什么出息,后来我母亲说毕竟是一个学校,你应该去。我到了陶瓷学校学了很多相关的艺术方面的东西,然后反哺了我的蓝印花布的设计,所以从中我体会到做专业人员不仅要在乎你的专业,还要更好地从其他民间艺术方面吸取营养,来反哺我们的专业。”
“我们不仅有家族传承,还有院校传承和社会传承。在南通大学,我们培养了12期非遗传承培训班,在全国20多个省市都有我们蓝印花布传承人。为了更好的把蓝印花布立体式地传承下去,我们还把收藏的300多件祖先留下来的蓝印花布捐给了中国非遗馆、中国工艺美术馆,尽一份非遗传承人的力量。”吴元新谈到,“传承人不仅要把技艺传承好,还要研究好、出版好,把精湛技艺留给后人,所以在研究方面我们已经出版10多部与蓝印花布相关的国家级重点图书。”
热贡艺术国家级传承人、青海黄南州热贡画院院长娘本介绍,热贡艺术有700多年的历史,绘画的材料都是纯天然矿物质原料绘画的,技艺和东方的壁画是相同的。娘本说:“我从12岁开始学艺,创办了热贡画院,现在培养了300多个自己的亲传弟子,每年有70多个小孩一直在学习。以前热贡艺术是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现在是谁都可以学,我们现在有几万手艺人在绘唐卡,从一个贫困县走到今天的小康,每一个艺人都可以用手中的笔画出美好的生活,这也让我们更加有信心把唐卡艺术传承下去。”
凤翔木版年画国家级传承人邰立平是凤翔邰氏年画的第二十代传人,“我从6岁到现在71岁,跟我爷爷、父亲一直干到现在。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从无到有,我一直在做的事情就是恢复凤翔年画,到目前为止恢复了400多套版,有3000多块。什么概念?过去一代人刻5到60套版,我这一生刻了400多套版,这是恢复的情况。”
邰立平贴版待刻现场
邰立平意识到凤翔年画要想更好的传承下去,必须要做二次创作,因为老花样现在的人不一定接受,另外对花样里的布局、人物造型必须要更合理,要更美,“为此我后来在花样上下了极大的功夫,有时候一做就做到凌晨两三点,五年时间我每天晚上睡觉没有超过4小时,后来脸都肿了,我的朋友都劝我现在再这么干就没命了,后来只能放慢脚步。”
邰立平年画作品
“今天对年轻的传承人有一句话,做非遗产品也好,文创产品也罢,一定要在设计上下足功夫,这样你做的作品才能有销路,才能更好地传承下去。”邰立平说。
湘绣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江再红介绍了他们在非遗进校园、国际研学、国际人才培养方面的具体情况。江再红说:“我们给国际友人做培训的过程中,其实就是在用湘绣讲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我也希望用湘绣为世界文化发展和世界文明,贡献非遗力量。”
论坛现场,渠县刘氏竹编工艺省级传承人刘江、龙泉青瓷烧制技艺项目传承人汤忠仁、畲族银器锻制技艺项目传承人林陵祥、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市级传承人石彦敏、满族刺绣项目传承人孙艳玲等多位“全国青年非遗传承人扶持计划”2023年度非遗传承人也作了现场发言,并谈及了自己对非遗传承的理解,以及过去一年在“全国青年非遗传承人扶持计划”帮助下的收获与体会。
入选“全国青年非遗传承人扶持计划”2023年度名单的渠县刘氏竹编工艺省级传承人刘江作品
龙泉青瓷烧制技艺项目县级传承人汤忠仁坦言,自己没有家族传承、师徒传承的背景,开始进入这个行业的时候会有很多技术上或者专业上的壁垒,经过五六年的坚持、钻研,才慢慢积累了很多经验,烧出了相对成熟的作品,逐渐在市场上立足,慢慢走出来。目前汤忠仁正在中国美术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我希望通过这个阶段把我这十几年积累的经验,通过系统方式整理出来,方便后面再想进入这个领域的人少走弯路。爱好之后要有意志坚守或者坚持,在这条路上才可以走得更好。”汤忠仁说。
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项目市级传承人、首批国家乡村工匠名师石彦敏带来了她创作的新年画。“杨柳青年画大多以彩绘为主,工艺也比较复杂,分钩、刻、印等等,大部分人没有创新的意识,最近几年,我意识到只有往前走一步行业才有发展,所以一直做年画的创新。”
夏布绣的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吴婉菁在“全国青年非遗传承人扶持计划”的帮扶下,如今成长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吴婉菁认为:“非遗传承文脉的赓续还是要靠人的接续,要靠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接力,通过一手扶老和一手牵小的方式,非遗传承就可以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王晓峰现场总结发言
非遗传承人交流结束之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王晓峰总结发言说:“今天的‘非遗人之家’圆桌沙龙是专门为非遗传承人设置的平台,论坛前面已经有3场了,今年论坛和往年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去年第一届年会就举办了一个主论坛,这次我们安排了4场,我希望未来论坛变成一个开放式的、多元化、多视角、多领域、多学科参与的平台。”
“为什么要设置这样的论坛和话题?我们想未来的年会要打造更多的人参与,有更多的声音在这里汇集,更多的思想在这里碰撞,让非遗得到更好的保护,真正代代相传。”王晓峰说,“今天邀请的人基本上都是老传承人和新传承人,培养青年传承人是我们协会的重要工作,是协会推进非遗社会化保护实践的重要部分。”
“非遗人之家”圆桌沙龙现场
据悉,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指导,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主办,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无锡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无锡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宜兴市人民政府承办,中国数字文化集团、宜兴阳羡旅游集团执行。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