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夜读丨当年背过的课文,还记得吗

江流
2024-07-25 21:21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早起晨跑时,耳机里传出歌曲《琵琶行》,熟悉的歌词,独特的曲调,旋律悦耳动听、朗朗上口。搜索演唱者,原来是90后国风音乐人奇然和沈谧仁,他们迄今已创作了包括《出师表》《爱莲说》在内的60多首高考必备古文歌曲。二人婉转的唱腔,搭配上唯美的曲调,在网络上吸粉无数。

聆听着歌曲,使我想起读书时背诵课文的那些日子。不禁遐想,若读书时便有这些歌曲,在哼唱之际便能不知不觉地增强记忆,那该多好。

读小学时,我堪称背书困难户,极不擅长背诵,最不愿看到的便是课文后“背诵全文”四个字。由于背诵速度慢,有时会在课后被留下来补课。年近半百的语文老师,坐在讲台后,眯着眼,课本铺开在讲台一角,我则站在一侧,紧张又忐忑,结结巴巴地背着,还不时偷瞄一眼课本。直至老师挥挥手,我方如获大赦,庆幸自己又逃过一劫。

后来,学校里来了一位年轻的实习老师,刚从师范大学毕业,风趣幽默,颇受大家喜爱。我们的教室在教学楼二楼,一个午后,窗外柳枝轻柔地摇曳着,鸟儿在树枝上跳跃欢唱,清风透过窗纱溜进教室,阳光撒下来,教室里一片明亮。“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朗诵声,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里。受他影响,《岳阳楼记》或许是我背诵得最为迅速、最为熟悉的长篇古诗文,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依然能够一字不差地背出来。

这位老师采用的教学方式是,同学们选出组长,组长挑选组员,全班分成几个组,以竞赛的形式背课本。我诚惶诚恐,生怕给全组拖了后腿。这种比赛的方式确实能激发大家的胜负欲。

记得有一回背《琵琶行》,背到描写琵琶女弹奏音乐那一段,难以相信古文言竟有如此魅力,描述弹奏的情景,栩栩如生,让人身临其境。“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此刻回忆起来,仍觉精彩绝伦。我把句子一个个抄在小纸片上,就连去卫生间也在背,终于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任务。

十几岁的少年,懵懂青涩且单纯,我们组的组长是个开朗活泼的姑娘,也是班里的文艺委员。那时我对她有一种朦胧的情感,总想引起她的注意,为了给她留下好印象,背诵起来总是格外卖力。

记得《背影》中描写父亲买橘子的那一段,那时并未有太多感触,只是通过作者的语言,一幅画面在脑海中浮现,感觉描写中透着淡淡的哀愁。直到若干年后,外出求学,从未出过远门的我要前往陌生的城市。父亲相送,在火车站给我买了一包糖炒栗子,一遍遍叮咛嘱咐,在我的催促下才缓缓离去。看着他逐渐苍老的背影,我突然领会了《背影》里蕴含的深厚情感。

走出校园多年,那些年背诵过的课文大多已遗忘,但受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却始终延续着,总会在某个特定的情境下忆起。

有一次,我于某水乡的夜色中,聆听苏州弹唱,脑海里不由得浮现出鲁迅先生《社戏》里的描写,“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曾在四月时于一个以桃花闻名的风景区游览,山谷两岸桃花遍布,娇艳似火,如纱般轻盈,一阵春风拂来,花瓣纷纷飘落,不禁忆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描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更难忘的是一次探望老同学,他家住湖北山区,坐了火车又坐客车,还得步行十几里山路。步行穿过一片竹林,山雨不期而至,被浇了个透心凉,想到千年前苏轼在黄州经历的那场雨,写下“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词句,不禁慨叹,大自然是如此奇妙,人的情感亦可穿越时空。

时光如流水,当年的翩翩少年,人已到中年,就如同当年背诵过的《匆匆》里所说,“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有一次无意中听到央视主持人康辉用富有磁性的嗓音朗诵这篇《匆匆》,我的眼睛不免湿润起来。

尽管不擅长,我依然认为背诵是一种极佳的学习方式。经典就是“值得一再阅读的典籍”,那些年背过的课文,串联起人生的记忆,勾起无数的情感,即使曾经的人和事都随风消逝,背过的经典诗文却依旧不时在脑海中闪现。

 

    责任编辑:甘琼芳
    图片编辑:朱伟辉
    校对:姚易琪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