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马上评丨驾校“学时造假”,危害的是公共安全

澎湃特约评论员 伍里川
2024-07-23 13:23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据记者调查,深圳多家驾校均要求学员“刷学时”,有些还可以交钱“代刷”。

深圳的梁先生向澎湃新闻反映,他在深圳某驾校练习科目二和科目三时,被教练要求坐在空车上对着摄像头刷学时,“每15分钟看一下摄像头,偶尔挪一下车,不让发动车辆,也不让练车”。考前教练只带他练习了4小时,如果想增加练习时间,需要另外支付300元/小时的模拟费。

十几年前,笔者考驾照时,也听闻过一些驾校“学时造假”。但随着相关治理的不断加强,比如珠海、重庆、昆山等地均有驾校因“学时造假”被警方立案调查的案例,看起来,这一违规行为得到了遏制,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没想到又被曝光在一个城市普遍存在。

这些驾校热衷“学时造假”,为的是最大程度降低成本、“产出”最多过关学员,同时也是受行业竞争诱导,以低价获客继而借驾考服务的“偷工减料”弥补成本。它们玩的是“以量取胜”,赌的是“运气”和监管“盲区”。

近年来,对驾考学时予以严格规定和强力监管,是不争的事实。2022年3月发布的新版《机动车驾驶培训教学与考试大纲》规定,自2022年4月1日起,C1驾照需完成62个学时,其中科目二16个学时,科目三24个学时,每学时60分钟。广东省也发布规定,要求按照统一学时标准执行约考,每个科目学时全部完成后共享至省公安平台,学时共享后学员才可约考。

按理说,在监管越发严密细致的情况下,驾校的驾考服务应该更为规范,何以一些驾校还能公然肆意违规操作?

这些驾校大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一套,以定时刷脸、预先拍视频、车子空转等诡计应付监管,将硬性规定架空。有的地方还出现“跑马机”:根据汽车的脉冲信号原理制作出小仪器,学员不用上车练习就可以将IC卡里的时间充满。“无需上路,车内静坐24小时即可学会科目三”等吐槽,展现了本该严肃对待的驾考训练过程的荒诞性。

并非没有学员提出质疑。但据投诉者提供的与驾校签订的合同显示,“合同解除”项有一行小字:“如有练车则支付实际操作培训费200元/小时”。这一“免责声明”,足以将很多学员拿捏得死死的,加上一些人只想尽快拿到驾照,很容易就陷入甚至配合驾校的套路。

驾考是严肃、专业的技能考试。“学时造假”不仅严重违背契约精神、损害学员正当利益,更会导致学员实操能力减弱,最终给道路交通、公共安全带来隐患。对此,必须高度警觉,坚决治理。

针对各种新旧“学时造假”手段,监管需要同步“更新换代”,精准制约肆无忌惮的造假和坑人行为。例如,通过技术升级,将学时共享机制由事后统一上传变为实时上传,并且加大不定时监测力度;梳理驾考合同中有无霸王条款、不合法合规的内容,及时清理或纠正,为学员权益撑腰。

事实上,一些地方对于驾校“学时造假”采取过种种措施,包括专项整治、罚款等。此次深圳市交通运输局也表示,如果情况属实将严肃处理。但坦率地说,如果最终的处罚仅是一个不痛不痒的罚款,或者停训、辞退个别教练,震慑力不大。唯有惩戒力度让驾校感知到一旦违规就有“关门”危机,才能促使其从灵魂深处反思和纠错。

其实,“学时造假”并不难识破,监管部门暗访几次就可以全然掌握。唯有打破运动式整治、流程式监管的窠臼,实施下沉式、常态化监管,且合理提高市场准入门槛,遏制行业内恶性竞争,倒逼驾校把精力放在精心育人而不是费力抢人、忽悠人上,方能逐步消解乱象,重塑驾考的严肃性,让每一名学员都掌握真技能。

    责任编辑:甘琼芳
    图片编辑:乐浴峰
    校对:姚易琪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