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荷兰画派:黄金时代的绘画
熟悉艺术史的朋友们应该知道,在荷兰(尼德兰)艺术史上巨匠辈出,伦勃朗、维米尔、哈尔斯、扬·斯特恩等艺术大师都留下了海量瑰宝,而这段时期被称为“黄金时代”。
“荷兰画派是在努力用他们质朴的笔调描绘出荷兰的风土人情、大街小巷、乡村城市、天空海洋。”
“1566至1721年的荷兰绘画大师们在一本学术著作中汇集在一起,组成了一个由风景、静物、风俗画和肖像画组成的画廊。”
所以,它不仅是一部把艺术作品简单当作彼时社会“镜像”,以艺术写就的社会史,而是一部反映社会时代的艺术史。
01.艺术史上的“荷兰画派”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绘画史上,荷兰画派是一个独特而重要的存在。荷兰画派是指17世纪在荷兰出现的一群绘画大师及他们的作品,比如伦勃朗、哈尔斯、维米尔等。
他们以写实、纯朴、自然为特点,反映了当时荷兰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荷兰画派不仅继承了15、16世纪尼德兰民族艺术传统,还创造了许多新颖而独特的绘画题材和形式,对欧洲乃至世界绘画史都有着重要意义。
尼古拉斯·埃利亚茨·皮克诺伊
《扬·克拉茨·沃洛斯维克队长与
赫里特·于德副队长的民兵团》
1642年(阿姆斯特丹)
布面油画,340厘米×527厘米
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
在这幅用来装饰阿姆斯特丹民兵团本部大厅的巨幅团体肖像中,当时最著名的肖像画家尼古拉斯·埃利亚茨·皮克诺伊(1588-1650/1656年)着重刻画的是每个人物的样貌,力求相像,而不在于追求画面的生动性。
人物如同古代晚期肖像那样刻板地排列成直线,使我们想起尼德兰早期的群体肖像画,它以这样的图像方式表现了民兵团的团体性,布局清晰地呈现了人物之间的等级差异。
伦勃朗·范·莱茵
《夜巡》
1642年(阿姆斯特丹)
布面油画,379.5厘米×453.5厘米
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
《夜巡》的俗称其实并不是作品的本意,这幅画原名叫做《弗兰斯·班宁·科柯队长与威廉·范·勒伊滕伯奇副队长的民兵团》,画中的场景不是在夜间而是白天。不过,《夜巡》这个名字标志了这幅作品的创新性。
这幅作品本来本来与皮克诺伊的画作一样,是用于装饰民兵团大厅的,因此它并不是一幅简单的聚集民兵团所有成员的群体肖像,而可以说是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每一位成员之间均有互动,彼此联系。
当站在最前面的队长与副队长发出前进命令的这一刻,他们的队员们似乎并没有全部准备好,画家好像正是抓住了他们还未准备好“上镜”的这个瞬间……
约翰内斯·维米尔
《倒牛奶的女仆》
约1660年(代尔夫特)
布面油画,45.5厘米×41厘米
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
它是17世纪荷兰艺术名副其实的典范,也是维米尔(1632-1675年)最负盛名的作品。
《倒牛奶的女仆》并不是画家唯一一幅含有隐喻的作品:从人物的打扮和工作来看,这都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仆,正在为主人们准备布丁,即面包和奶的混合物——这是仁慈新式简明的比喻。
欣赏过这些知名画作,让我们看看古早的画家如何评价荷兰画派的同行。
18世纪的英国著名画家乔舒亚·雷诺兹曾说:
“荷兰画派的作品展现他们生活的世界。在他们眼中,历史画作其实就是他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的自画像。
当他们描绘自己家园的里里外外,我们看到的是地地道道的尼德兰人沉浸在他们的忙碌之中:劳作、嬉戏、争吵。
然而尼德兰画家笔下的这些画面中的细节不是展现人世间的普遍情形。相反,它们表现的是尼德兰非常有特色的风土人情和日常细节。”
我们来欣赏阿姆斯特丹约翰·霍普收藏中陈列的一幅阿尔贝特·克伊普的风景画。
活跃于多德雷赫特的画家阿尔贝特·克伊普(1620-1691年)在生前及身后一直都是荷兰最享有盛名的风景画家之一,与著名的风景画家克洛德·洛兰以及克洛德·约瑟夫·韦尔内一样,是18世纪被收藏作品最多的艺术家。
他与这两位法国同行一样,非常擅长描绘光影和空气透视效果所营造的真实感。
阿尔贝特·克伊普
《河边的牛群》
约1646年(多德雷赫特)
木板油画,48.3厘米×74.6厘米
德国卡尔斯鲁厄(Karlsruhe)国立美术馆
阿尔贝特·克伊普笔下的风景有着非常别致优美的色彩——常常使人想起落日余晖,并且画家把他对自然深入的观察用细腻的笔触加以呈现,使他的作品成为17世纪最受欢迎的画作。
克伊普常常四处游历去发现新的风景和未知的视野,特别是沿着莱茵河游览。
阿尔贝特·克伊普
《河边的放牛人和牛群》
1650年之后(多德雷赫特Dordrecht)
木板油画,50.2厘米×74.3厘米
纽约,弗里克(Frick)收藏
《河边的放牛人和牛群》这幅作品便是雷诺兹在阿姆斯特丹约翰·霍普的收藏中见到的那张。雷诺兹曾高度赞扬画家对大自然的精彩描摹及高超技巧(“这是他最棒的一幅作品”)。
不过雷诺兹却对这幅作品典型的尼德兰的粗俗品位表示遗憾,这位英国艺术家还批评道:
“画家给这个独个儿的放牛人设计的动作太不诗意了。尽管我们必须承认它十分真实和自然:放牛人正在抓跳蚤或者是别的什么更不堪的东西。”
02.17世纪荷兰绘画,大师的珍品“画廊”
立体、多元化地梳理荷兰黄金时代的绘画,用557件作品构建出庞大的图像资料库,不仅包括绘画,还有历史、社会、经济、政治、外交、家庭等方面,多视角了解荷兰画派的历史成因、背景等。
通过艺术史的视角,还原17世纪尼德兰共和国艺术与社会现状,沉浸式体验这段风云诡谲的时代艺术。
阿德里安·范·德·费尔德
《斯海弗宁恩区附近的沙丘》
约1659年(阿姆斯特丹)
木板油画,24.2厘米×30.5厘米
印第安纳波利斯艺术博物馆
自17 世纪起,位于海牙北边的斯海弗宁恩区便是尼德兰人和游客们都非常喜爱的观光地。它有着广阔的海滩,海边的沙丘给人们提供了绝佳的观赏北部海景的视野。
“海面在左边,阶梯状的沙丘向右侧延伸,一层层缓缓地与灰蒙蒙的水平面相接。草、沙丘和沙滩都是淡淡的,海水也是灰白色。布满云彩的天空光滑柔和,很是爽朗。”
彼得·克拉茨
《书、眼镜、凸肚玻璃杯和蜡烛》
1627年(哈勒姆)
木板油画,26.1厘米×37.3厘米
海牙,莫瑞泰斯皇家美术馆
这幅作品展现了彼得·克拉茨(1596/1597-1661年)观察的唯象的力量,可以捕捉到世界万物最微小的细节。
画中物品的材质均不相同:有铁、黄铜和锡,还有皮革、木头和纸,罗默式玻璃杯以及一副眼镜。
然而这些物品之间亦存在联系——都与光学相关。例如,蜡烛台的阴影穿过了画面,它在玻璃杯上投射下变形的倒影。
伦勃朗·范·莱茵
《尼古拉斯·蒂尔普医生的解剖课》
1632年(阿姆斯特丹)
布面油画,169.5厘米×216.5厘米
海牙,莫瑞泰斯皇家美术馆
伦勃朗并不是第一个描绘解剖课的尼德兰画家,但是他的这幅作品在该主题上进行了创新,以纪实的手法描绘了尼古拉斯·蒂尔普医生的课堂。
他们的解剖对象是1632年1月31日因偷窃被处以绞刑的阿里斯·金茨的尸体。蒂尔普医生正在对照着一本解剖书向同行们讲解左前臂的肌肉结构功能。
面对尸体解剖,他们有的惊叹、有的尚难以适应。这幅画也是年轻的伦勃朗在向实验医学的进步致敬。
约翰内斯·维米尔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1665-1667年(代尔夫特)
布面油画,44.5厘米×39厘米
海牙,莫瑞泰斯皇家美术馆
这幅画并不是肖像——她的形象过于理想化,作者抹掉了人物的笔触使她光滑细腻得近乎完美,还有隐去的鼻梁和眉毛的线条,遮住头发的头巾。
这张面庞写满欲望并勾起观者的欲望。她的眼睛亮晶晶的,双唇微启使人隐约幻想着其中的舌头与牙齿,珍珠耳环提亮了少女的色泽:她转头看向我们,让我们去爱上她。
下面让我们把目光从艺术作品中稍微移开,看一看现实中的故事。
如果说近半个世纪以来的经济学研究可以帮助学者们更好地掌握彼时尼德兰艺术家工作的社会职业条件,那么我们也要知道艺术品市场并不是17世纪尼德兰的专利。
远在尼德兰黄金时代到来之前,肖像画与风景画就已经被认为是尼德兰画家的特长。然而,我们今天所称呼的绘画“类型”,诸如“静物画”或“风俗画”的称呼,在17世纪还未出现,至少不是这么个叫法。
其实大量的研究显示,在尼德兰这样一个面积仅相当于小小的威尼托地区(以威尼斯为首府的大区——译者),并且各大城市之间均有陆路及水陆网四通八达的国家,艺术家和订购人的生活轨迹非常多样。
以画家扬·达维茨·德·海姆的职业生涯为例,当时的许多艺术家都是如此游走和工作在欧洲的多个地方或者接收着来自整个欧洲的订件。
扬·达维茨·德·海姆
《被花环围绕的圣体饼》
1648年(安特卫普)
布面油画,138厘米×125.5厘米
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绘画部
扬·达维茨·德·海姆(1606-1684年)被认为是17世纪最伟大的花卉画家之一。他生于乌德勒支,但是根据安特卫普艺术从业者行会——圣吕克同业工会的记录,他于1636年定居于此。
在此期间,画家的名字也常常会出现在他家乡的文献中。可见他在定居安特卫普之后仍然经常在家乡乌德勒支逗留。他应该是惯于游走于两地之间的。这一点也被画家作品收藏地的丰富性所证实。
扬·达维茨·德·海姆
《丰盛的餐桌》
1640年(安特卫普或乌德勒支)
布面油画,149厘米×203厘米
巴黎,卢浮宫
在莱顿开启了画家生涯之后,扬·达维茨·德·海姆的轨迹非常特别,他跨越了西属尼德兰(曾生活在安特卫普)和联省共和国(画家在乌德勒支有一间画室)。
他的画作华丽丰富,和谐的色调、精彩的质感还原以及宏大精密的布置都十分受欢迎,使他在晚年有非常高额的润笔。
节选自——《荷兰画派:黄金时代的绘画》
[法] 扬·布朗 / 著
褚纪亭 / 译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有书至美
2024年1月 / 出版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