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重温经典|“不抛弃、不放弃”的《士兵突击》是这样炼成的

“电视艺术”微信公众号
2024-07-23 11:09
有戏 >
字号

电视剧《士兵突击》正在“重温经典”频道播出。该剧根据兰晓龙的同名小说改编,剧中无论是许三多从一个落后新兵蜕变成特种部队“兵王”的成长轨迹,还是通过人物群像对中国军人“不抛弃、不放弃”铁血担当的生动诠释,都让这部剧拥有了长久的生命力,至今仍能感动各年龄层的观众。

《士兵突击》曾获第27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长篇电视剧一等奖、优秀编剧奖(兰晓龙)和优秀导演奖(康洪雷)。现将2007年艺委会组织召开的研讨会纪要重新编发,回看这部军旅题材经典之作是如何炼成的。

创作者说

和平年代更要讲好士兵的故事

● 康洪雷 《士兵突击》导演

无论是《激情燃烧的岁月》《民工》还是《士兵突击》,我都是以一种很真诚的态度来传达我对社会、对人的认识。经常在我的作品当中出现的人其实都是很温柔的,这种温柔来自我在创作过程中的愤怒。有人跟我讲,和平年代下的士兵没有写头,拍什么?谁看?我很愤怒,我一定要拍和平年代的人民解放军的基层战士,在他们身上我真正看到了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在今天的延续和作用,所以我拍了《士兵突击》。我用极其温柔的方式,甚至略带伤感的方式传达了我对我们基层士兵、我对今天最可爱的人、我对这支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的认识。

观众认可了,我们的心就踏实了

● 张谦 《士兵突击》总制片人

2006年12月26日,《士兵突击》在陕西电视台地面频道首播,随后广东电视台、山东电视台等陆续播出,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反响。当时国内几大搜索引擎如百度、雅虎、搜狐都有链接。2007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我们进行了精心策划。《士兵突击》首先在北京、河北、河南等卫星频道进行播出,现在的播出方式很像当年《亮剑》的播出方式,这时我们的心才踏实下来,不仅是观众认可了,电视台也认可了。

“真”是这部作品最大的成功

● 明振江 时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该剧出品人

组织拍摄《士兵突击》的初衷,就是因为八一电影制片厂是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军队电影制片厂,歌颂和刻画当代军人是我们的神圣职责。要拍好电视剧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剧本。编剧兰晓龙为此隐姓埋名在基层连队深入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而且和战士交朋友, 才写出这样一个好的剧本。导演康洪雷在艺术表现上、人物塑造上是很独特的。集中好的编剧、好的导演,还有好的演员,还有制片人队伍,这是真正实现创作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

这个作品最大的成功,就是一个“真”字,摒弃虚假的东西,坚持真实、真诚、真情。真实地反映部队生活,真诚地热爱部队生活,同时真情地拥抱部队生活。

这部戏在精神层面上特别突出了当代中国军人对革命传统的传承,表现了浓厚的战友情谊,讴歌了在浮躁的商业社会中,坚持不抛弃、不放弃的士兵形象,这些深深吸引了观众,特别是一些年轻观众。有些部队把《士兵突击》作为战士、特别是新兵入伍的教材。

《士兵突击》给创作单位一个很好的启示,我们要真正像许三多一样坚持、坚守,弘扬时代主旋律的作品,用我们的真情、深情和真诚去拥抱生活。

评论家谈

从最基层的士兵角度,把握军旅题材永恒不变的主题

● 李京盛 时任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电视剧管理司司长

看了《士兵突击》以后很感动,个人感觉是近年来最好的一部作品。成功之处我认为有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创新意义上的成功。它既保留了这类题材不变的一面,同时又挖掘了崭新的一面。它创新,但并没有流于另类;有继承,但又没有落入俗套。写了一个完全不同于已经成功的军旅题材影视剧当中的普通士兵形象,在变和不变当中非常准确地塑造了一个士兵形象,让我们感到新颖、感到新奇、受到感动。

第二,主题把握上的成功。军旅题材作品永恒的主题就是歌颂英雄、塑造英雄、讴歌英雄主义,这部作品让我们看到了军队不仅仅是保卫国家的武装力量,更是塑造人、培养人、改变人灵魂的熔炉。我觉得这部电视剧确实从最基层的士兵角度,把握住了军旅题材当中歌颂英雄、歌颂英雄主义的永恒不变的主题。

第三,人物形象刻画的成功。许三多的形象已经成为当今电视剧人物性格画廊当中最生动鲜明的形象之一,他笨拙、呆板、胆小、怯懦,同时他又善良、质朴、坚韧、吃苦耐劳、克己为人。许三多让所有人看到了自己可能曾经有过的经历、心态、处境,这个人物就具有了被广泛认同的形象特征,这也是他打动人的地方。

第四,人物群像刻画的成功。这部电视剧看完以后,不光是许三多,里面的形象,无论戏多戏少,每个人都有感人之处,这是非常难得的。他们每个人都是主角,都非常准确地完成了个人人物形象的塑造,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第五,细节上的成功。细节是最真实、最生动来表现人物、刻画人物的,每当我们看得热泪盈眶的时候,都是那些细节在感人。

许三多:高扬了生命的意义

● 范咏戈 时任《文艺报》总编辑

在平凡当中发现伟大,在这样一个老的题材当中做这个事是很难的。这个故事是笨人成为好兵,故事远远比题材重要。在讲故事的时候,始终把握主流话语,完全正面反映战士的成长和基层部队的精神风貌。这部戏非常注重人生经验的传达,从生活具象中超越出来,这是一种文学精神、艺术精神。许三多自己对自己命运的挑战和对既定条件的超越,把生命意义高扬了起来。另外,很多台词都能够化为人生经验,使这个作品具有了很高的精神价值,而不是一般的观赏价值。

深入思考了什么是军营精神

● 丁临一 时任武警部队政治部电视艺术中心主任

这是一部丰富而纯粹的军旅题材剧目,走进军营之前的许三多和最后的许三多变化之大是令人吃惊的。在塑造这样一个人的过程中,充分反映了这部戏的主创对于时代、生活的理解和讴歌。这部戏深入思考了我们军营文化,军营精神的内涵到底是什么,突出一种集体英雄主义的精神。

从生活中提炼深刻的处世哲学

● 边国立 时任解放军艺术学院教授

我们处在一个多样化的时代,但是多样化不等于价值混乱,我们不能丢弃核心价值。《士兵突击》的核心精神就是磨炼军人意志。剧中的人物许三多是合格的,他的艺术塑造别有味道,与过去的类似人物都不大一样,在他看来,人活着就是做有意义的事,他提供的是一种艺术内蕴的处世哲学,也是本剧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深刻主题。

本土特色是中国电视剧取得成功的根基

● 王一川 时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我们常常说电视剧应该本土化,《士兵突击》也有这种家族文化传统的影响。本土特色恰恰是中国电视类型剧取得成功的根基,主旋律理念的青春励志剧,恰恰需要本土特色文化的支撑,最终传统的东西也能引发流行,也能具有文化的品位,在这一点上,这部剧做得是很成功的。

我特别感兴趣的是“龟儿子”这场戏。许三多的父亲一再恨铁不成钢地把自己的儿子称为“龟儿子”。但是许三多当了兵王以后,父亲说你不是“龟儿子”,我也不是“龟”,两人的手紧紧地揉搓在一起,这个细节至关重要,就像中国儿子的成人仪式,凸现了最中国的东西,最传统的东西,唤起了千百万观众内心深处的东西。

我认为这部戏的成功还有四点原因:第一,满足了观众多层面的认同需要。第二,人物对白小品化,源于部队又超越于部队,具有普遍性,思想性很丰富。第三,精心设置了多样化的对立角色,如史班长的温和与许三多的暴躁等,充满喜剧感。第四,从传统原因看,体现了孩子如何成人的家族文化。

实现军旅题材电视剧的全面突围

● 刘晔原 时任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教授

第一,从“四高”当中突围。以往有些军旅题材的作品中出现的都是高学历、高职务、高智商、高出身,其实军营里最多的不是干部,也不是城市兵,而是农村兵。以往军旅题材对农村兵的刻画并不精彩。

第二,从平庸之中突围。以往有些军旅题材的电视剧,家长里短过多,在表现军旅生活的电视剧中,如果不弘扬奉献、牺牲的精神,军旅剧就失去了它的灵魂。

第三,个人能力极限的突围。电脑是不是会取代军中所有的一切,代替了士兵体能的训练?我们的士兵是不是还需要军营?这部戏最后点明,战争最终还是人和人的对抗,所以军营文化需要全面地突围和回归。

第四,英雄本色的回归。这在许三多、伍六一身上体现了出来——爱部队爱到超越了自己对未来前途的考虑,这是英雄本色的一种回归。

原文刊载于《中国电视》杂志2007年第10期。

    责任编辑:程娱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