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闽都古韵,石刻今风——评陈伟《福州鼓山摩崖石刻》
文/郑梧沐
在碧波荡漾的闽江之畔,福州,这座千年古城,依山傍水,不仅孕育了无数才子佳人,历代以来更是积淀了丰富的文化瑰宝。其中,鼓山摩崖石刻,以其悠久的历史与深邃的文化,成为了福州不可磨灭的记忆符号。
2024年上半年,福建山水画家陈伟以一支妙笔,将这份古韵今风凝聚于画作《福州鼓山摩崖石刻》之中,让世人得以穿越历史时空,领略古人书法的精髓与魅力。
福州鼓山摩崖石刻 230cmx215cm 陈伟 2024年
一、古韵流淌,复原石刻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陈伟笔下的《福州鼓山摩崖石刻》,长2.3米,高2.15米,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历史长卷,将鼓山之巅的沧桑与辉煌历史尽收眼底。画面中,石崖嶙峋,古木参天,而那错落有致的摩崖石刻,仿佛是时间的低语,诉说着过往的故事。陈伟以其精湛的技艺,复原了这些历经风雨的石刻字,每一笔一划都透露出古人书法的力与美,大气磅礴,令人叹为观止。正如古诗所云:“石刻千年字未磨,风吹雨打更嵯峨。”
陈伟新作 福州鼓山摩崖石刻(局部图1)
二、石刻精粹,与史对话
在这幅画作中,几处重要的石刻尤为引人注目。“无水亦佳”,简洁四字,却道出了超脱物欲、追求精神境界的高远;“威音王佛”,庄严神圣,让人心生敬畏;“卓越恒流”,则是对人生追求与坚持的颂扬;“云泉法雨”、“犹如天竺”,描绘出一幅幅超凡脱俗的禅意画卷;“溪山清净”、“云境心源”,更是将自然之美与心灵之净完美融合。这些石刻字,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传承,它们在陈伟的画里熠熠生辉,照亮了古今对话的桥梁,透过石刻,观者与史共语。
福州鼓山摩崖石刻(局部图2)
三、石刻背后,意义深远
古人为何要在石头上刻字?这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与当时刻者的情感寄托。在那个信息不易保存的时代,摩崖石刻成为了记录历史、弘扬文化、寄托信仰的重要方式。它们或颂扬功德,或抒发情怀,或传播教义,或纪实史事,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而对于当今社会而言,摩崖石刻不仅是研究古代历史、文化、艺术的重要参考资料,更是激发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的不竭源泉。
福州鼓山摩崖石刻(局部图3)
像“无水亦佳”这一题刻有着特定的文化背景。相传唐末五代时期,著名的神晏法师在福州鼓山灵源洞修行诵经时,因水声喧闹影响了他,便大喝一声,使得水流逆转而上,从别处流走。此后,灵源洞这里再也没有溪水,于是有人题刻“无水亦佳”四字,以表达对这种超脱物欲、追求高远精神境界的赞美。
福州鼓山摩崖石刻(局部图4)
四、画笔传情,再现古韵
陈伟在画作中摹写摩崖石刻,不仅是对古人书法的再现,更是对自我艺术追求的极致挑战。这需要他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能够捕捉到石刻字体的微妙变化与独特韵味;同时,还需具备高超的书法线条复刻水平,将古人的笔墨精神准确无误地传达在画里。故,陈伟多次前往鼓山,仔细观察每一块石刻。陈伟以笔为舟,以心为帆,穿梭于古今之间,让古人的智慧和神韵在现代艺术中得以再现。
《闽地画家陈伟妙绘福州:清新文韵,闲适画中游》一文
五、闽都情深,展望未来
因画福州而声名鹊起的陈伟,对这座城市的热爱其实是深入骨髓的。画笔下,不仅有鼓山的摩崖石刻,更有三坊七巷的古韵悠长、闽江的碧波荡漾、千年古塔的巍峨挺立……每一幅作品,都是他对福州深情厚谊的抒发。早些日子,我曾撰文《闽地画家陈伟妙绘福州:清新文韵,闲适画中游》讲到,他的画里,可以让观者放下所有的疲劳,穿越时空,重返福州的街巷,闲适遨游。
福州马尾罗星塔公园 180cmx96cm 陈伟 2023
展望未来,我们期待陈伟继续以笔为媒,以心为墨,走遍大江南北,记录下更多城市的独特风韵与故事,无论是江南水乡的温婉柔情,还是北国风光的豪迈壮阔,让更多人通过他的画作,感受到中华大地的深厚文化底蕴与无限魅力。
(本文作者:郑梧沐,知名艺术评论家,艺术媒体“八链名人”之核心执笔者)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