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非遗保护年会主论坛:注重传承,让非遗真正融入日常

澎湃新闻记者 李梅
2024-07-24 17:12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非遗存续的究竟是什么?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走进百姓日常生活?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助力非遗“破圈”?

澎湃新闻获悉,近日,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主论坛在江苏省宜兴市窑湖小镇举办,论坛以“新时代非遗新使命”为主题,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及相关领域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话非遗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深入探讨非遗保护传承的新使命、新趋势及新传播方式。

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论坛包含一个主论坛,两个主题论坛,和“非遗人之家”传承人圆桌沙龙,主论坛紧紧围绕“新时代非遗新使命”这一学术命题,两个主题论坛则分别以“新趋势:非遗的生活化、时尚化”和“新传播:用非遗讲好中国故事”为主要议题。论坛还首次特设“非遗人之家”传承人圆桌沙龙,以“老手艺与新匠人”为主要议题,形成新老非遗传承人之间的对话交流,形成新老非遗传承人对话交流、 携手应对新时代新挑战的“传帮带”新格局。 

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主论坛现场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文化和旅游部原党组书记、部长雒树刚在论坛上以《非遗传承的“魂”、“根”、“本”》为题发表了主旨演讲,雒树刚部长在演讲中提出,非遗不单纯是技艺,技艺承载的是文化,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要做好非遗传承要做好三点,一是要大力弘扬精神文化价值这个“魂”;二是要守牢历史传统这个“根”;三是要建设好非遗传承人队伍这个“本”。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魁立虽已九十岁高龄,他从非遗的非物质性、人之主体性、传承性、空间、立场、实践性六个方面进行剖析,呼吁要“彰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 

宜兴紫砂非遗传承人展示的制作工艺

北京大学原副校长、教授,北京大学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张国有从“非遗存续的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入手,探讨了如何通过市场经营和政府扶助来寻求非遗存续的基本条件,并提出,年轻人的需求及爱好,是非遗存续的动能和标志。张教授也在演讲中建议,用数字复制的方式,将非遗的道义和基本技法长久地存续下去。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主任,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漆艺分会副会长陈岸瑛教授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日常生活的复魅》为主题,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走进百姓日常生活,他认为,在新时代保护非遗、复兴中国传统艺术体系,有助于确立文化自信自强,建构人类文明新形态。非遗中的传统手工艺,源于天然原材料,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就本次论坛的举办主旨与主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王晓峰谈到,希望透过年会论坛的举办,高位打造非遗传承发展学术平台,能为我国非遗保护工作凝聚更多有识之士,为全国的非遗传承人、非遗工作者提供一个展示交流、互学互鉴的平台,同时动员更广泛的社会力量参与到非遗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的伟大事业中来。

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主论坛现场

作为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论坛旨在探讨新时代如何准确把握时代特点,深挖非遗文化的时代价值,研究与开拓非遗在新时代的新表达,拓展非遗实践方式,增强非遗传承实践活力,推动非遗系统性保护,激发非遗传承人,尤其是中青年非遗传承人的创新热情。论坛的主论坛由中央电视台播音指导、电视节目主持人敬一丹主持。

在以“新传播:用非遗讲好中国故事”为主要方向的主题论坛,与会专家就如何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的渠道,形成国际传播的矩阵合力,在深化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中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等话题展开分享与讨论。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人类学民俗学系主任、教授萧放以《以节日类非遗推进乡村振兴》为话题,他认为,传统节日是我们民族的文化时间,既是我们优秀文化传统传承保护的重要时间平台,也是我们传统文化服务社会,并进行文化再生产的重要时机。

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珠宝与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全国数智时尚工美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秘书长张晓晖以《传人、承艺、铸魂——三位一体,弘扬中华非遗》为主题发表演讲,他强调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并提到,在非遗传承人才培养中,作为非遗传人:承艺是显性传承、铸魂是隐性传承,作为“非遗技艺”是隐性传承的显性表达。非遗技艺不单是精湛的技法,更是人内在品行、‌三观追求和道德情感的精气神的匠品体现。

抖音集团企业社会责任部总经理杨洁介绍了抖音新媒体平台上非遗相关的数据,以及在助力非遗与旅游融合、乡村振兴方面所做的努力。杨洁也分享了抖音未来在非遗保护传承方面的相关计划,其培育非遗传承人群数字能力、实施非遗项目保护和发展分类扶持等的目标都值得期待。

小红书公益部门品牌总经理关惠元以《从一个人的创作,到一群人的创新》为题,较全面地展现了小红书在非遗保护传承方面的创新机制和实施路径。关惠元提出,小红书会通过设计赋能、市场链接、价值共生来为“老手艺”寻找“新朋友”,激发非遗新势能,带美好的传统去未来。

宜兴龙窑

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会长、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名誉会长史俊棠分享了宜兴紫砂传承发展在乡村振兴中的成功实践,包括培育乡村陶艺人才,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建立村级合作社组织,推进乡村陶艺守正创新四个方面,为宜兴紫砂的未来传承提出了切实有效的建议。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唐金楠在总结中说,新媒体环境下,非遗一方面可以通过新的展现形式带来新的情绪价值,而这背后归根结底还是文化和价值观,非遗可以达到“物以载道”,让年轻在体验和娱乐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另一方面,非遗发展要结合新的消费场景满足多元需求,重新和当下的生活建立连接。这需要更多专业的运营机构参与进来,发现新的市场需求,完成技艺到产品的转化。

    责任编辑:顾维华
    图片编辑:张颖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