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改革开放四十年时装史,离不开这五个关键词

2019-01-21 18:3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2018年,最经典的关键数字就是“40”,如果要更精确一点,那就要说“改革开放40年”。为了“40”,全国各地大大小小展览馆都策划了不同内容的“40年”展。其中,最令人眼睛一亮的就是,中国丝绸博物馆策划的“大国风尚——改革开放40年时尚回顾展”,正所谓服装是穿在身上的历史画卷,是时尚变化最为灵敏的风向标。因为服装以非文本的形式记录着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人们思维方式的转化,所以,我们可以透过不同时代人们的穿衣变化,看到改革开放40年的变迁与进步。

其实,服装艺术与时尚文化在这40年里觉醒、碰撞、融合、变迁,除了建立改革开放之初,中国艺术和文化向世界发声时最为普遍的态度和观念“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之外,我国在改革开放的40年里,一步一步地从制作、设计与穿着中带出传统文化元素和民族风格,展现了中国设计与中国时尚不断增长的文化自信。

1

“蓝蚂蚁”与“灰蚂蚁”

《中国1972》截屏

以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首度进入中国拍摄纪录片《中国1972》为代表,标志着被街头排山倒海般的自行车洪流所震撼的外国人,对于中国男女都一样的单调、朴素,统一清一色蓝、灰、军绿色衣着——样式只有中山服、列宁服与军装感到印象深刻,并称呼中国人是“蓝蚂蚁”或“灰蚂蚁”。

《中国1972》截屏

2

“的确良”

1976年之前,人们穿的、盖的都是全棉制品。后来,国家认识到,要解决老百姓穿得暖、穿得好,就必须引进新的纤维材料。为了腾出棉花用地,增加粮食、蔬菜种植土地面积,1976年至1979年,全国大量进口化纤设备,引发了国人在“穿衣”上的革命。70年代中期,满足人们最基本的温饱需求,又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极度渴望“小资情调”的“的确良”(dacron,涤纶,的确良是的decron的粤语谐音)面料开始走俏,但到了80年代中就开始没落。

1977年,北京印染厂在百货大楼举办“的确良”花布图案选样投票,群众踊跃参与,摄影/致谢:胡敦志

3

皮尔·卡丹

第一位来到中国的欧洲设计师“永远的冒险者”皮尔·卡丹,看准了中国大地蕴藏的商机。1979年初的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幕开启。4月9日,国务院提出要加快发展“投资少,见效快,积累多,换汇率高”的轻工业,服装行业名列前茅。同年4月,皮尔·卡丹访问中国,他带来了12个外国模特,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一场服装观摩会。一个临时搭起的简易T型台上走秀,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场时装秀。

“服装观摩会”a.k.a “时装秀”

4

”斩衣”、“斩裙”、“红裙子”

1984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的《街上流行红裙子》,继《庐山恋》之后又一部引领时尚的作品,是第一次直接以时装为题材的电影,讲述纺织厂女劳模从保守退缩再到大胆展现美丽的曲折心路。当时的上海,姑娘们会在公园里穿着漂亮衣裙赛美,争奇斗艳的服装被冠以“斩衣”、“斩裙”这样的霸气之名。女主角陶星儿最终鼓起勇气走入“赛场”,一袭红裙艳压群芳,把其他美裙“斩”得落花流水,获得自信的她由此挣脱了旧观念的束缚。结尾处,一排年轻姑娘们身着各式红裙走下台阶,裙裾翻飞,笑容明媚,一片鲜艳的红色仿佛照亮了世界。

这部影片一公映,红裙子随即风靡全国,标志着中国女性开始自由追求女性化色彩的服装,从单一刻板的样式与颜色中解放出来。

开心的红裙女孩们

5

“兄弟盃”

1993年,由中国服装研究设计中心和日本兄弟工业株式会社联合创办的“兄弟杯”中国国际青年服装设计师作品大赛,连续十年在每年春季的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期间举办,其中创意服装设计的“兄弟盃”大赛——鲜明的个性风格和时代感,并融于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之中,同时要求系列服装设计完整统一,富有美感,服装服饰配套有新意。

这个奖项造就一系列中国的服装设计师与服装,具有阶段性的意义。奥运之后,中国元素则成为国际时尚舞台上常常出现的一种流行风格,本土设计师在与国际时尚同步的同时,也改变了对中国元素的宏大叙事——不用承载向世界发声的使命,不必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而还原为服装的设计元素本身,运用更为成熟和时尚的设计语言,表现中国元素的华贵、雅致与神秘。

1993年,第一届兄弟盃金奖,吴海燕《鼎盛时代》,作品精心提取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竹编头饰富有中国古典亭台楼阁的造型意味,通过手绘丝绸和对比感的配色来表现极具古韵风味的时装艺术效果。
1994年,第二届兄弟盃大赛金奖,马可《秦俑》,通过艺术化的材质搭配,再现古代秦俑朴拙而威武的风采,将中国的传统内涵转换成现今的创意精神。
2004年,第10届全国美展获奖作品,裘海索,《寻凤行凤循凤》,将具有千年文化积淀的传统手工染色精华——蜡染作为设计主体,用具有质朴、原始、自然的传统染色技法表现耀丽的纹饰图样,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时装造型相结合,使时装朴实中现华丽。
薄涛,《水瑟丹青·白云红树图》,以故宫博物院的藏画作为设计元素,创造性地将明代蓝瑛的《白云红树图》融入设计优美曼妙的时装,运用织、染、印、绣等工艺将书画浓缩于一件充满了东方典雅的礼服之中。把中国优秀古典文化与现代时尚巧妙融合,充分再现经典的传承之作。
2018年,王雷,《今日大汉》(图右),以汉代服饰为造型元素,收集大量记录当下时事和新闻报道的报纸,经过挑选、裁切、粘贴、抽取、打湿、搓线、打板、编织、缝合、熨烫等数十道手工工序后制作成衣。伴随国家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让昨日的丝绸之路重现历史的光明。作品巧妙采用标志丝绸之路的汉代服饰,使用今天的事(报纸信息)来说古人的事,以古喻今,古今结合,用今日的材质表现昨日的形式。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