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华北某乡村振兴调研手记:原来乡村和我想的大不一样
2018年中旬,华北某地开展乡村振兴工作,建设美丽乡村。我和同事作为规划设计师,应区农委的严格要求,设计周期全部驻村规划,被要求在村里开村党员代表大会及村民代表大会,而项目建成后也会立碑,上面会刻上规划师的名字。我们对其中两个村子进行了细致的走访和调研,像是新时期的“上山下乡”。这篇文章是作为亲历者的我写的一份白描,主要陈述规划师眼中看到的一些不曾预想到的乡村现状。
激烈的村民代表大会
为了解村民对美丽乡村的真实需求,一天晚上,我们让A村村长组织了一个村民代表大会。本以为是一次走过场的意见需求,但结果超乎我的预料。
在A村进行的村民代表大会。全村总户数56户,总人口223人,劳动力人口 108人。其中党员21名,村民代表23名。 本文图片均为作者拍摄
当晚来了30多人,看上去参与的村民年龄以中年为主(30-60岁)。会议开始后,我们刚说明来意,一个蓝衣大妈就开腔了。
她说:“现在开放二胎,家里的房子不够住,而镇上又不让加建2层,导致居住拥挤,你们看怎么给解决一下吧!” 周围人也七嘴八舌支持她的说法,都强烈要求加盖二层。
蓝衣大妈接着说: “我们也不要政府补助,就给我们政策,让我们自己加建就行。”
这时其他人又开始反对她:“你凭什么代表我们呀,并不是每家条件都像你们家那么好,政府能支持当然是最好。”然后村民都转向讨论加盖房子的问题,以及没有增加房屋面积有多不方便。
为了不在这一个问题上纠缠,我说:“我们会向上面领导反映这个问题,不过这涉及到大的政策,需要镇里决定,你们可以继续说还有没有其他需求?”
这时,村民开始不依不饶了:“我们就要最基础的生活保障和便利,这都做不到,要什么美丽乡村,把墙粉刷了,修个小公园都是表面文章,对我们啥用没有,治标不治本!我们连房子都不够住,你们要做事就要先把房子问题给解决了,其他没得谈!你们是政府派下来的,如果不把加盖二层的问题解决,你们的方案我们就都不同意,都不通过!”
我长这么大,还没经历过这样激烈的村民代表大会,很是震惊。
煤改天然气费用太高
村民关心的另一个大问题是“煤改气”费用太高。2016年,A村作为第一批试点村做了“煤改气”的改造,政府花钱给家家户户做了煤改气,可是用了几年后发现,一个冬天要花5000-6000元;而别的村近年进行了“煤改电”,一个冬天只花2000-3000元。
很多村民为了省钱,冬天只敢开一小部分天然气,家里很不暖和。天然气管道是相互连接的,有些屋子没有人也要通管道,不像电路在各个屋子有开关,而且管道必须全部联通,给村民改造房屋带来了很多不便。此外,管道外露在墙面上,其实也不安全,尽管这样造价相对低些。
外露在墙面上的天然气管道。
仔细想一下,以前花钱做了煤改气,怎么好一下子推翻改做煤改电呢?但是年年上涨的天然气费,为何要让村民来买单呢?
发展旅游还是保护环境
A村其实是个搬迁村,1994年从大石沟里拆迁到现在的位置。村集体还拥有大石沟里一大片面积的林地所有权。当年村里把山沟林地租给外面10来个老板搞旅游开发。靠着山沟林地的租金,村民每年能分得一份收入(约3-4万),村民躺着收租也乐得清闲。
近几年,国家对山沟里的旅游开发建设管理得非常严,而之前那些做旅游开发的租地老板大多没有正规合法的手续。虽然,2010年前后,该市曾有一段时间大力发展沟域经济,不过现在已经不太提了。所以,一些做旅游开发的老板萌生退意,村子里也就慢慢失去了租地的收入来源。这是环境与发展的矛盾,也是民生与政策的矛盾。
A村大石沟里的林地。
我们进山访问了十年前就来到山沟搞旅游开发的张总,他表示,这些年景区是渐渐打造起来了,但他付出的代价是卖了城里的房子,之前开着大奔进山,现在换成了二手吉普。他在山沟里花了十年时间,为城里人打造了休闲地。没想到政策一收紧,且不说发展,之前建的木屋、景区不被拆就算万幸了。
张总对山里的资源如数家珍,对一草一木也充满了感情。他算是幸运的,更多不幸的开发商砸了钱租山租地,投巨资建设,如今成了被束住手脚的困兽。
村民也知道山沟是村子的经济动脉,也建议村集体成立一家旅游开发公司,和现有的开发商一起开发旅游。想法虽好,但不符合政策。因为,目前的政策对山地旅游开发收了紧箍咒,最重要的是考虑环境保护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也和镇里主管领导进行了沟通,其反馈意见是:“这条山沟是泄洪沟,自从房山7·21特大暴雨后,每到汛期,主管领导都会如临大敌。”
因为之前的开发存在不规范的问题,但是已经建好的不好拆,只好把路封了,将其困在里面,让时间去自然解决问题。
之前我想当然地以为农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农业。在这些村子转下来才知道,如果不靠国家的补助,农业根本不赚钱。有时即使有国家的农业补助,也赚不到多少钱。尤其是基本农田只允许种玉米、小麦等经济作物。加上现在人工越来越贵,原材料种子、肥料都在涨价。现在的年轻人大多进城打工了,很少有继续种地的,只有老人在种地,也有不少地在撂荒。
小结
在我们走访过程中,见到一个老奶奶坐在户外一个破旧沙发上乘凉,就随手拿起手机给她拍了张照片,我们给老奶奶打了个招呼:“大娘,我们给你拍张照。”
老奶奶笑眯眯地随即回复:“给钱么?”
我们只能笑着说:“大娘您也挺会开玩笑的。”
我们心里感到一丝悲凉,村子里无形的精神世界也在凋零,撂荒的不只是土地 。村里的老人们说,以前每个村子都有两座庙,一座是关公庙,管活人;一座是阎王爷庙,管死人。不过,破四旧的时候全都拆了。现在的村子似乎已经失去了信仰和精神寄托,曾经的文化遗迹也都消失了。
我们在考察期间刚好碰到文化艺术进村活动,一大早一个大篷车载着一车演员来到村委会,给村民们表演。我好奇地站在门口观察,陆陆续续来的都是老人,他们兴致勃勃地观赏着,有个大妈一边听一边鼓掌,也给演员很多鼓励。
演员也不容易,大夏天的正午,在大太阳底下唱歌跳舞,而我们都站在阴凉处看他们。快结束的时候,主持人一首接一首地献歌,大家都热烈鼓掌不让他下台,最后他唱了一曲《我的老母亲》,我瞥到旁边的大妈悄悄地摸眼角,泪光盈盈,我也一下子心酸起来。
借着规划美丽乡村的机会,我们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走访调研,让我有所闻,有所思,有所感,更接近了真实的乡村。我能做的首先是记录这些华北乡村的当下时刻,而作为规划设计师,也只能解决村民生活环境中的一些表面问题。
这个美丽乡村规划设计的大行动是在2018年5月-8月间风风火火开展的,直到2018年底,区政府都没有和设计单位签订合同及付款。100多家规划单位也再次感受到了作为弱势群体的凉意。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