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AI时代,光伏“黑客帝国”如何上演?
20年前,《黑客帝国》三部曲,最早展现人类社会与网络社会深度融合,预言AI世界包围人类世界。
如今,预言映射现实。近年来,以ChatGPT为代表的一系列令人耳晕目眩的新名词,不断昭示着AI技术的最新热潮。美国股市的巨大估值与美国官员的公开背书,都在认证着AI时代的到来。
数字时代如潮水般涌动,而能源领域的巨大变革也正在AI的推动下展开,光伏发电则在这场数字潮流中崭露头角。新一轮人工智能浪潮阵阵袭来,光伏发电又将上演一场怎样的“黑客帝国”?
一、仿生光伏会梦见电子AI吗?
作为光伏行业最具影响力的展会之一,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展览会(以下简称“SNEC”)素有“光伏两会”“光伏奥斯卡”之称,也被称作“全球光伏T台秀。作为行业的“风向标”,可以看出此次展会企业带来的AI+光伏的创新技术也层出不穷,人工智能技术(AI)正在改变生产方式,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涌现,也为新能源产业优化升级提供了新的可能。在本届展会上,各类光储企业积极拥抱AI技术,深入推进智能化成为大势所趋。
通过AI技术,光伏电站能够实现智能化的监控、运维和能效管理。例如,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可以预测光伏板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发电效率,从而优化电站的运营策略。AI还能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故障,降低维护成本,提高电站的整体性能。此外,AI技术还能帮助优化能源的分配和使用。通过分析用户的用电行为和电网的负荷情况,AI可以制定更为合理的能源调度计划,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经济性。同时,这也有助于推动分布式能源和微电网的发展,实现能源的本地化和高效利用。
阳光电源在展会上宣布,其已成功完成了全球首个储能系统大规模燃烧测试实证。“随着大容量、长时储能的应用,直流侧电流、电压等级不断上升,因拉弧,又称‘打火’导致的安全风险增加。然而,因储能系统控制逻辑的复杂性和数据传输效率瓶颈,直流拉弧安全技术仍是空白。”阳光电源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道,借助PCS拉弧识别动态算法、高精度传感及风险数据监测等核心技术,阳光电源构建了拉弧风险预测、感应及抑制一体的技术平台,实现了源头防弧、精准识弧、快速灭弧。依托算力提升和人工智能自学习技术,可自适应各种复杂场景,达到零误报漏报,100%精准识弧,0.2秒极速灭弧。
天合光能首发了新一代AI仿生液冷工商储系统Potentia蓝海2。据介绍,Potentia蓝海2搭载A级优+车规级314Ah天合芯,采用预补锂缓释技术达成首年循环零衰减,革新电力流动算法,强化负荷预测,可有效提升1.5%的能量转化效率。此外,Potentia蓝海2全域覆盖数字化云平台,实现10秒一键自检安调,基于多端口共享运维界面,构筑APP-Web-Cloud管理循环,落实OTA远程升级调控操作。
“在储能和能源领域中,智能化和AI大模型具有巨大的应用空间。”江苏为恒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杨树指出,光伏、风电等不确定性新能源的分布式接入,以及超出常规的大负荷、大功率复合的接入,给电网侧和负荷侧都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面对这些不确定性因素,如何准确预测并配置策略、平衡源网荷储,如何推荐储能和负载的最佳使用方式,使整个系统的收益达到最佳水平,都成为了行业所要面对的重要挑战。而智能化技术将解决相关问题。
天合光能副总裁、天合储能总裁孙伟介绍,在制造端,天合储能滁州生产基地关键生产工序及4000多个质量控制点均完成智能化MES(制造执行系统)全覆盖,能对生产过程产生的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实现自识别、自反馈,自调整、自学习。“未来,随着我们自建产能中交互的增多,积累的数据也将越来越多,我们将进一步利用数学模型等信息化技术,进行产线优化,从而降低成本、保障产品品质,进一步向智能制造迈进。”孙伟说道。
爱士惟新发布的光伏行业“人工智能+”产品“爱管家”,是基于阿里云通义大模型开发的AI能源管理平台,期待成为用户的“个人能源顾问”。
“我们与阿里云合作,基于通义大模型开发了这款产品。它将前沿生成式AI技术融入到光伏电站能源管理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助力光伏行业的数智化进程。”爱士惟数字及信息化高级总监戴炜介绍说。
“这是通义大模型首次应用于光伏行业,我们期待通过更多深入合作,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光伏领域的应用。” 阿里云通义实验室高级解决方案架构师侯建军表示。
据介绍,相比传统的能源管理系统,“爱管家”通过能源管理算法,可以更加智能地预判储能电池等设备的最佳充放电时机,进一步降低用电成本等。
二、AI利好光伏,一场“2001太空漫游”
“我们在宇宙中寻找未知,每一次都是一次新的冒险。”
今年以来,美股市场上关于“AI利好光伏”的声音不断。在本届上海SNEC光伏展上,来自政府、产学研等各界专家也就“如何应用人工智能和行业大模型,对新型电力系统、设备、元件和软件进行研究”等主题展开热烈讨论。
站在光伏行业发展迈向20周年的节点上,如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如何推动能源数智化赋能新型工业化,促进“双碳”目标加速实现?
行业人士认为,光伏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性行业之一,其战略地位日渐凸显。虽然光伏发电逐步实现平价上网,在能源结构占比中不断提高,但光伏发电的间歇性、波动性等特点正在制约其进一步发展,这也决定了未来储能系统将成为发电和用电的核心和枢纽。同时,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尤其是ChatGPT爆发出的惊人潜力,将进一步加速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
人工智能技术已经与光伏碰出了火花。在“光储系统解决方案与集成技术”主题论坛上,上海思格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全球销售副总裁马锐发表了关于“云生新智慧,光储新势能”的主题演讲。据悉,该公司去年推出了全球首个五合一光储充一体机SigenStor,这一系统采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集成了最新一代的GPT-4模型。该公司也成为业界首个将该先进技术应用于能源领域的企业,重新定义了行业标杆。
我们正身处在一个全球气候变暖日益严峻的时代。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据国际能源署的权威报告显示,在全球可再生能源产能扩张的进程中,光伏发电依旧占据主导地位。2023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容量高达420GW,同比激增85%。这一数据强有力地印证了光伏作为一种清洁、环保的能源形式,已经崛起为全球能源转型的核心推动力。
这其中,2023年中国在光伏领域的新增装机容量达到了令人瞩目的261GW,占全球新增装机总量的六成以上。更为值得注意的是,仅2023年一年,中国的光伏装机容量便已经超越了2022年全球228GW的总装机容量。这一数据不仅彰显了中国在光伏技术方面的卓越实力,更进一步巩固了我们在国际光伏领域的领导地位和不可动摇的领先优势。
光伏堪称新时代中国的闪亮名片。现在,光伏产品更是被定义为中国的“出口新三样”,在中国经济的发展中扮演着领头羊的角色。这些论点都是无可争议的事实。随着AI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声音指向新能源。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就曾在公开演讲中指出:“我们不能只想着算力,还需要更全面地考虑能源消耗问题。”他强调,AI的未来发展与光伏和储能紧密相连。同样,OpenAI的创始人山姆·奥特曼也表示,未来AI的技术取决于能源,特别是光伏和储能技术的进步。
在AI电力支持方面,光伏发电确实展现出了无可比拟的潜力。这主要归功于它的清洁性和可持续性,再搭配储能技术,能够构成一套完善的清洁电力解决方案。因此,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科技领军企业如亚马逊、微软、阿里巴巴、腾讯等,均积极响应清洁能源的倡议,并在自家的数据中心率先部署了光伏发电项目。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降低能源成本、提升供电稳定性,同时也体现了这些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决心。
三、光伏+AI的未来之路
就当前形势而言,中国在AI领域相较于美国,由于芯片技术的差距,确实处在一个追赶的阶段。然而,在这场长期的竞争中,中国的AI技术是否有机会迎头赶上甚至超越呢?鉴于美国目前新能源的开发进度,以及其对中国光伏产品所采取的一系列“搬石头砸脚”的贸易手段,长此以往,美国的电力供应问题势必将显现。对于高度依赖能源的AI产业来说,这无疑会成为巨大隐患。
中国光伏的崛起,正是新时代中国科技进步和全球能源转型的缩影。它不仅为中国经济带来了新的增长点,更推动了全球清洁能源的发展,同时,它赋能科技,引领我们走向一个更加智能、可持续的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光伏与AI的融合将在未来能源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推动我们走向一个更加清洁、高效的能源未来。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光伏+AI的融合带来了巨大的潜力和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AI算法的透明度和可解释性问题等,都需要行业内外共同努力来解决。因此,在享受技术带来的便利和效益的同时,我们也应关注这些技术可能带来的风险和挑战,以确保其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不断降低,光伏+AI的融合将成为未来能源领域的重要趋势。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光伏电站的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还将为全球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从智能化的发电预测到精准的故障诊断,再到智能的能源分配,AI正在为光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描绘出一幅全新的蓝图。
光伏与AI的结合为能源产业带来了一场深刻的变革。通过智能化的管理和运营,我们希望利用好清洁、可再生的能源,提升新质生产力,为全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