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做情绪稳定的家长,给孩子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2024-07-19 16:1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不少年轻父母都有这样的体会:有了孩子以后脾气变差了,爱发怒,常吼娃,夫妻矛盾增多,家里气氛紧张,孩子担惊受怕。从家教角度来看,父母经常情绪不佳对孩子的成长危害巨大。一些家长很想控制情绪,却又苦于没有好办法,常在发泄与自责之间反复。

01

我有两个孩子,大的8岁,小的不到4岁。因为两次生产后都没有休息好,这几年独自带俩孩儿又很辛苦,我不仅身体上落下毛病,心理上也有点儿抑郁。我老公是个粗线条的人,平时工作也忙,对我的抑郁心情非但不理解,还说我矫情。我们之间因此经常闹别扭。

从去年春天开始,我觉得自己的脾气越来越差,经常忍不住对孩子发火。虽然我没打过孩子,但一不顺心就拿孩子撒气,过后又很自责。我很不喜欢这种情绪化的状态,但又无力改变自己。有时跟老公吵了架,我也会迁怒于孩子,对孩子实施冷暴力,不理他们,或者威胁他们:“我要离家出走!”“不要你们了!”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觉得自己是个受害者,直到有一天我发现,孩子才是真正的受害者,特别是二宝果果,完全成了我的出气筒。

果果的幼儿园老师不止一次对我说,果果在幼儿园表现不正常,胆小、内向、不爱说话,但有时行为又很偏激,爱咬别的孩子,爱发脾气尖叫。老师提醒我,果果的反常表现折射出一些心理问题,希望我加以重视。当她得知我的精神状态后,更加肯定果果是受了我的影响。

我又吃惊又难过,问老师怎么做才能帮助果果。老师说:“现在最需要帮助的不是果果,而是你。你只要调整好自己,她的问题便迎刃而解。建议你去看看心理医生。”

心理医生对我进行了长达数月的疏导,其间还多次跟我老公深入交流。幸运的是,我和老公在医生指导下都及时做出了改变,我渐渐走出了抑郁。心情好了,身体也一天天好起来,我的情绪越来越稳定、平和。

如今回想起来,用“涅槃”二字形容我的那段经历最贴切—似乎从濒死状态复活了。我有了充足的能量“拯救”女儿,不再因为一点儿小事就吵她,不再给她冷脸,经常给她讲故事,陪她玩游戏,每个周五还会跟丈夫和儿子一起去幼儿园接她……

一段时间后,果果的状态明显改观:爱说话了,爱跟老师亲近了,不再攻击同学了。

这段经历让我深知家长的不良情绪对孩子的伤害有多大,因此我希望每个家长都能明白:想要孩子健康成长,你首先要做个情绪稳定的家长,别动不动就对孩子发脾气。

02

说起父母的不良情绪和紧张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影响,我和妻子都感同身受,因为我们都是典型的无辜受害者。

我们的父母都是那种关系不和的夫妻,经常吵架,吵架以后都爱拿孩子撒气。我小时候一被父亲吼,就吓得浑身哆嗦,直到现在见到别人吵架还会不由自主地想起童年经历。可以说,父母的不良情绪给我留下了严重的心理阴影。

我妻子也是,她小时候父母不但天天吵架,还经常动手。她多次痛苦地跟我回忆,每次放学回家,如果家里氛围不对,或父亲脸上有伤,她的心就提到了嗓子眼儿,会特别小心谨慎。久而久之,她形成了讨好型人格。可见,父母的不良情绪和紧张的家庭关系对孩子的影响有多深远。

因为有着相似的经历,我俩惺惺相惜,婚后计划要孩子时一致约定:要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的家,不当着孩子的面吵架,不对孩子乱发脾气。

但我们都不是圣人,总会有情绪不佳的时候,也有冲动之下对孩子发火的时候。我和妻子商定:如果对儿子发了脾气,就一定要找个合适的机会跟他谈心,说清楚为什么吵他,并强调我们一直爱他。这样,孩子一般都会理解我们。如果我们夫妻俩吵架了,事后也会跟孩子解释我们为什么吵,并告诉他:“这是爸爸妈妈之间的事,跟你无关,不是你的错。”

在我们的共同呵护下,儿子一直阳光开朗。

以我的总结,从小长期受父母不良情绪影响的人,长大以后,要么带着父母在自己身上烙下的伤疤,将同样的悲剧延续到下一代,由受害者变成迫害者;要么像我和妻子这样,时刻警醒自己,努力避免孩子受到同样的伤害。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希望广大家长都能成为后者。

03

父母的不良情绪对孩子的伤害有多大?相关研究显示,父母不良情绪发作越频繁,情绪化程度越深、时间越长,孩子遭受的创伤就越大。研究人员做过一个比喻:如果父母只是偶尔有轻度的不良情绪,对孩子来说,就像下了一场毛毛雨,很快就会雨过天晴。但如果父母长年、频繁地对孩子发泄不良情绪,就会在孩子心里掀起一场暴风雨,留下无法挽救的摧残性伤害。这种伤害可能伴随孩子整个童年,甚至影响孩子一生。

受父母不良情绪及家人关系不和连带影响的孩子,普遍表现出性格方面的缺陷,比如胆小、敏感、内向、自卑等。行为上也会有偏差和怪异表现,比如有的孩子会像父母一样大吼大叫,有的会有攻击性,容易走极端。这样的孩子一般都极度缺乏安全感,要么以自闭的方式自我保护,要么极力向外寻求安全感。总之,这种伤害是双重的,很多人一生都难以康复。

那么,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怎么做才能避免因不良情绪对孩子造成伤害呢?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释放过不良情绪以后,要有补救措施

很多家长对孩子发过脾气,或者夫妻发生争吵以后,意识不到会给孩子造成伤害,要么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不给孩子任何解释,也不与孩子沟通;要么夫妻继续冷战或冷脸对待孩子,让孩子长时间生活在恐惧、担忧或自责之中。这是非常可怕的。正确的做法是,等心态平和了,与孩子沟通、交流,给孩子一个合理的解释:为什么对孩子发脾气?夫妻为什么吵架?孩子犯了什么错?让孩子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是不是与他有关系。假如你对孩子发火纯粹是自身的原因,孩子是无辜的受害者,应诚心向孩子道歉,并保证下不为例。假如是因为孩子犯错你吵了他,也要向孩子表达爱,让孩子知道,你即使吵了他,也不影响你爱他。这样做,能彻底消除孩子内心的担忧与猜疑,重建孩子的安全感。

自我设定一个“情绪发作上限”

凡事都应有个度。家长对孩子发泄不良情绪也应自觉设限,控制发泄程度和发泄频率,不能由着性子来,完全不顾孩子的接受程度。

有位妈妈的做法值得借鉴。她一个人带三个孩子,两个男孩一个女孩,难免有孩子惹她发火的时候。她给自己定了个规矩:每天对孩子发脾气不超过三次,一周不良情绪的天数不超过三天。

这一点非常好,因为谁都保不准偶尔发个脾气,但如果一天发火七八次,搞得家里紧张兮兮的,别说孩子,家长自己也难受。

建议大家也像这位宝妈一样,做这种情绪管理方面的练习,给自己设定一个情绪发作上限。有了这个限制,当你发泄一次情绪后心里就会预警:哦,我得克制自己的情绪,少发作。这种心理建设,有利于自己掌控情绪。

最后一点建议我是特别留给宝妈的:先爱自己,再爱孩子和家人

妈妈往往是一个家庭的育儿主力军,更是一个家庭的情绪晴雨表,而妈妈又更容易情绪波动,影响整个家庭的气氛。所以,妈妈要先学会爱自己,自己心情舒畅了,才能更好地爱孩子和家人。

怎么爱自己呢?感觉累了休息一会儿,遇到困难积极求助,有了烦恼学会倾诉,别把自己绷得太紧,时不时地满足一下自己的爱好,尽可能让自己心情愉悦。比如有位宝妈,每个月来例假时脾气就特别暴躁。为了不因此累及孩子,影响家人,她主动向丈夫求助,让丈夫给她“放假”:那几天由丈夫承担更多家务,比如做做饭、带带孩子,让她休息休息。这样一来,问题得到妥善的解决。

一些有闲暇的宝妈,我建议培养一项修身养性的爱好,比如练毛笔字、写日记、养花、做美食等,不要总把目光聚焦在孩子和家庭上,要有自己的空间。

对每位家长来说,情绪管理都是一堂必修课,面对调皮捣蛋的孩子,只有管理好情绪,才能保持好心态,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有爱的家庭环境,让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

(原载于妇女生活杂志社《妇女生活》2023年第2期“幼教天地”栏目)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