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案例 | 看看这些城市如何通过城市更新让老街区焕发新活力

2024-07-18 17:1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导读

全国目前已实施城市更新项目超过6.6万个,完成投资2.6万亿元。重庆、贵阳、上海等不少城市如今都在通过功能更新、设施提升等手段,激发历史文化遗存的内在活力与时代风采。

本文字数:3785字

阅读时间:12分钟

全国目前已实施城市更新项目超过6.6万个,完成投资2.6万亿元。其中,围绕既有建筑改造利用,目前已改造了78亿平方米建筑,进一步提升了建筑安全和节能水平。围绕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去年,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37万个,加装电梯3.6万部。重庆、贵阳、上海等不少城市如今都在通过功能更新、设施提升等手段,激发历史文化遗存的内在活力与时代风采。

重庆:“沉睡”的老旧建筑被重新“唤醒”

这是7月15日拍摄的重庆市江北区五里店街道莺花巷合作村青年国际社区景象。新华社记者王全超 摄

重庆合作村片区为原长安机器厂旧建筑群所在地,多数建筑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

随着时间的推移,合作村片区的建筑和景观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片区内杂草丛生、建筑外墙斑驳点点。

2021年3月,江北区联合文化创意公司,在广泛征求社区居民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以“社区生活综合体+青年活动中心”为主题,对合作村片区进行更新改造。

“我们在较好地保留上世纪50年代企业家属区原貌和街巷肌理的基础上,通过优化升级公共空间、盘活闲置资源、完善基础设施、提升风貌品质、引入新的经济业态、打造多元消费场景等举措,将合作村片区打造成集文创、休闲、娱乐、鉴赏等为一体的都市文化休闲和生活方式融合的综合体。”合作村青年国际社区项目总经理吴楚鹏说。

7月15日,游客在重庆市江北区五里店街道莺花巷合作村青年国际社区游览。新华社记者王全超 摄

如今,合作村青年国际社区已引入餐饮、文创、艺术、休闲娱乐等40多家商户。“沉睡”的老旧建筑被重新“唤醒”,曾经脏乱差的背街小巷变身为潮流文创街区,催生出新的风景、焕发出新的生机。

合作村的蝶变是重庆市江北区推进城市更新的缩影。近年来,江北区按照治脏、治乱、治违、功能提升、品质提升及产业导入的“三治两升一导入”工作思路,聚焦城市存量空间提质增效,大力实施“城市体检”和城市更新行动,加快推动老旧小区、街区、厂区、商业区等改造提升,努力打造环境优美、功能完善、安全舒适、管理有序、文化气息浓厚的城市空间,一大批老街巷、老厂区变身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旅游“打卡地”、新兴产业聚集地。

老旧小区改造是城市更新的一个重点,一头连着百姓福祉、一头连着城市发展。

位于江北区观音桥街道的塔坪片区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紧邻热闹繁华的观音桥商圈,是典型的位于城市核心地区的老旧居住小区。2020年,江北区正式启动塔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涉及44栋楼、1487户居民,改造面积约12.6万平方米。

“我们秉承‘微更新’理念,在保留具有重庆本土特色的住宅风貌和山城街区景观的前提下,不断完善社区基础设施、美化社区环境。”江北区住房城乡建委党委委员、副主任范从才说。

正值暑假,参加完高考的山东女孩孟想和哥哥相约到重庆旅游,塔坪片区成为兄妹俩抵达重庆后旅游打卡的第一站。

“这里的地形和风貌都很有老重庆的感觉,还有很多新潮的商店和有意思的体验项目,很适合我们年轻人。”孟想说。

“我们对闲置在塔坪片区内的老纺织仓库等进行再利用,打造出集城市图书馆、生活美学馆、创客空间于一体的北仓文创街区,吸引各类业态商户80多家,带动500多人就业。”北仓文创街区项目负责人陈芸莹告诉记者。

7月15日,游客在重庆市江北区北仓文创街区游览。新华社记者王全超 摄

在塔坪片区改造过程中,江北区还十分注重倾听居民意见、问需于民。打造百姓议事厅等“家门口”完整社区基层治理平台,建起养老驿站、托育中心、健身广场等空间,更好满足居民对高品质生活的多样化需求。

“塔坪片区的改造提升,走的是一条老旧小区改造与商业、文旅相融合,城市发展与民生改善、城市治理相贯通,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相协同的城市更新之路。”范从才说。

贵阳:赓续城市文脉 让老街“活”起来

太平路街区是贵阳市推进城市更新、优化城市品质的一个缩影。得益于贵阳城市更新行动,这条老街旧貌换新颜。

“一直以来,这里有着独特的商业基因和历史文化,玉带桥等‘五桥’、大同路等‘五街’都是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太平路商业运营管理项目相关负责人童文曦说,城市更新应以保护、传承整体历史风貌为前提,以空间转型和文化建设需求为导向。对具有保护价值的老建筑等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修缮和改造,赋予“老”建筑以“新”生机。

城市更新并不只是通过简单的拆与建改善外部环境,还在于追求内涵的增值,通过延续历史文脉和彰显文化底蕴来守护好城市的“根”与“魂”。

据了解,太平路城市更新改造项目是贵阳市“一河一道两片”改造提升中“一河”的首开项目,于2023年3月启动,总用地面积4.59公顷,包含太平路、大同街、龙井巷、沙井巷、贡院巷等区域。项目通过改造“一河两地五桥五街”,焕发出太平路新生机。

老街区改造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持久不懈地努力。那么,如何在保证历史底蕴的同时,焕发出老街区的现代活力呢?

以打造贵阳文化展厅为重点,引进开心麻花、太平之眼等新兴文化体验场馆;通过微改造和微更新,复现北门桥、玉带桥等“五桥”古迹,打造龙井路、太平路等“五街”景观……太平路潮汇街区既保留了传统中式亭台的风格,也拥有现代新潮的气质。老街在文脉被唤醒的同时,商业业态也一同焕新,开市后吸引了大量店铺入驻,市民游客争相打卡,呈现出勃勃生机。

“用有设计感的形式再现老建筑,让人眼前一亮,太平路街区在文化传承中有了更多新意。”游客张月感叹道,这里有独特的韵味,从头逛到尾都不会腻。

让历史文化遗产在被观赏、被分享中得到保护、阐释与传播,让老街巷、老建筑展现全新的面貌,在留住一座城市记忆的同时迸发出富有现代感的潮流意趣,城市才能散发出古今融合的魅力。

一巷一名,一步一景。人们在太平路品味历史文化、市井烟火的同时,更能感受“潮经济”。在太平路,随处可见城市漫步的年轻人,衣着时尚的他们与网红街区相映成趣。

“整条街既传统又时尚,很多新潮设计都贴近年轻人的审美和消费。”打卡太平路的“00后”王晓迪说。

老街区是城市文化的魅力所在,如何既留住记忆、延续城市人脉,又与时俱进、激发城市活力,是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课题。南明区曹状元街、云岩区新印1950、花溪区十字街……这些都是贵阳修旧如旧,赓续城市文脉、保留城市记忆的生动诠释。对历史街区的更新改造,要在保留历史记忆、突出地域文化特色的同时,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让老街“活”起来。

上海:公园与城市无界融合

上海昌平路始建于1923年,20世纪末,昌平路将工厂聚集区改造为市民聚居区,马路被拓宽,街道两旁被种上高大茂密的栾树。每到秋季,赭红色的花朵便成为落叶中的一抹亮色,昌平路也由此成为上海首批20条林荫大道之一。

尽管仍保持着的老上海味道,但经年累月使用,昌平路的整体路况能级下降,斑驳的人行道与陈旧的绿化带也给沿线的小区边界留下了一道单调冗长的界面。

而且,即便昌平路有很好的绿化资源禀赋,街区内绿化覆盖面积达2.5万平方米,相当于大半个静安公园。但以往的绿化种类单一,观赏性弱,加之栾树树冠茂密,遮挡了大部分阳光,使得整个街区暗淡无光,欠缺活力。

因此,2022年,静安区将昌平路“美丽街区”建设作为区政府重点工作,经过前期规划设计,街区改造项目于去年11月正式启动,以“栾树林”为带,以周边绿化为“园”,因地制宜地对绿化带进行改造提升,并结合街区整体改造,打造生活与自然深度融合的公园城市街区。

如今漫步在昌平路,阳光穿过修剪后的栾树投射在绿道上,周边层次丰富的景观绿化带中新增种植了月季、杜鹃、八仙花、鼠尾草、百子莲、鼠尾草、形态各异的蕨类植物等200余种花草乔木。“确保每个季节都有花开,四时的景色均不相同。”昌平路街区改造总设计师虞金龙说。

街区更新之细致用心,还体现在地砖和花坛等细节中。比如,改造后的人行道及公园地砖摒弃了原本耐脏的深色系,转而采用更明亮的灰白色系,缓解栾树遮光导致街区幽暗的窘境。景观花坛则大多采用无边框的设计,即便有,也被设计成了公共座椅,让市民与自然得以无界融合。

作为街区边界的线型园林,设计团队借助绿道,因地制宜地串联起了沿途的口袋公园、廊亭、水景等,在保留其原本格局的基础上,对老旧设施进行改善提升,营造出功能复合、充满生活风味的社区中心花园,更好地回应周边全龄段市民的需求。

比如,昌平路西康路路口的“溪梦园”,设计团队在保留水景的同时,重塑改造休憩廊亭,并加入跌水、喷泉、雾森等设计元素,增添了水景体验更富多样性及趣味性。改造后的廊亭伞盖呈错落有致的花瓣状,搭配竹节状的立柱与四周茂密的花草植被,形如三片白玉兰花瓣错落有致地飘在林间。廊架南侧,白色的小桥横跨水景,连接起公园的另一端的水上花园。桥身与花坛均延续了流线型的花瓣设计,蕨类植物搭配氤氲水汽,营造如梦似幻的仙境感。

昌平路陕西北路路口的蒋家巷花园则大刀阔斧辟出了一处儿童乐园,橙黄色的攀爬架、滑滑梯等游乐设备与黄绿间隔的橡胶跑道色彩呼应。每到傍晚时分,就有不少市民带着孩子前来,大人坐在公共座椅上赏花,孩子则嬉戏追逐,尽情玩耍。

据静安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副局长沈柳介绍,项目一期中,已有6个口袋公园建造完毕,二期还将陆续建成4个口袋公园,并根据公园周边的业态,嵌入不同的功能,营造全龄段友好生态。

作为一个整体,街区更新不止于一草一木,小到店招、地砖,大到街区外墙立面的融合、城市慢行系统的重构、市政地面的铺装,美丽街区的营造更是全要素一体化更新。

经过昌平路陕西北路转角处,会产生来到石库门里弄的恍惚感。这原是一处旧改基地,通过彩绘,设计团队将灰色的水泥墙绘成海派风情的红砖墙,并在墙面上开出“窗户”“石库门”,墙上的“人们”正喜庆地放着烟花,用精美的墙绘让城市消极空间重现活力。

本文来源:综合整理自新华社、贵州日报、上观新闻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进行牟利。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你可能还想看这些

要闻 | 住建部:全国已实施城市更新项目超6.6万个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行业动态 | 上海市更新办召开上海市城市更新专家委员会座谈会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理论研究 | 从场所到场景:城市更新中的愿景认同与城市设计转型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轻触阅读原文

中国城市规划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原标题:《案例 | 看看这些城市如何通过城市更新让老街区焕发新活力》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