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防汛进入关键期形势复杂,水利部:“三大体系”提升防御能力

澎湃新闻记者 刁凡超
2024-07-18 17:31
来源:澎湃新闻
绿政公署 >
字号

当前,全国已进入防汛关键期(7月16日至8月15日),据水利部此前预测,今年“七下八上”期间,我国旱涝并发、涝重于旱,暴雨洪水等极端突发事件趋多趋广趋频趋强,致灾影响重,形势严峻复杂。

面对严峻的防汛形势,水利部如何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

7月18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水利部获悉,水利部通过流域防洪工程体系,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和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我国水旱灾害防御能力。

大力推进重要堤防达标建设

据水利部副部长王宝恩介绍,防汛的第一大体系是流域防洪工程体系。主要包括水库、河道及堤防、蓄滞洪区“三大件”,一般通过上蓄、中滞、下排等措施,有效治洪,减轻洪涝灾害风险和损失,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目前,我国已建成各类水库9.5万多座,5级及以上堤防约33万公里,开辟国家蓄滞洪区98处,形成了以长江三峡、黄河小浪底水库等为核心的主要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大江大河基本上具备了防御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洪水的能力。

王宝恩介绍说,近年来,我国实施了长江流域姚家平、黄河流域东庄、珠江流域大藤峡等控制性工程,黄河下游防洪治理、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太湖吴淞江治理,以及国家蓄滞洪区等一批骨干防洪工程,大规模开展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灾害防治。

“十年来,新增库容1632亿立方米,新增5级以上堤防约6万公里。特别是近两年来,大力推进大江大河大湖干流重要堤防的达标建设,太湖环湖大堤已全面全线达标,今年辽河干堤也将全线达标。去年国家增发了1万亿元国债资金,其中安排了水利项目达到7800多个,目前已全部开工建设,建成以后将极大地提升水旱灾害防御以及防灾减灾救灾能力。7月9日,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工程正式进入建设阶段,该工程建成后可与小浪底等骨干水库联合调水调沙、拦洪蓄洪、调配水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安全保障。”王宝恩说。

加快构建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

第二个体系是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王宝恩说,加快构建气象卫星加测雨雷达、雨量站、水文站组成的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实现水旱灾害防御“预”字当先、关口前移、防线外推的需求,实现延长预见期和提高预报精准度有效统一的需要,这也是实现防汛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措施的重要支撑。

水利部按照“应设尽设、应测尽测、应在线尽在线”的原则,积极推进暴雨洪水集中来源区、山洪灾害易发区以及大型水库、重大引调水工程防洪影响区的测雨雷达组网建设,推进新技术、新装备研发推广应用,提高各类水文测站的现代化测报能力。结合去年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灾后恢复重建等工作,率先以流域为单元在永定河官厅山峡区间建成现代化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

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措施

第三个体系是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体系。据王宝恩介绍,水利部门在总结历年水旱灾害防御、防汛抗旱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以锚定“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工作目标为牵引,贯通雨水情、汛情旱情、险情、灾情“四情”防御,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措施,完善体制、机制、法治、责任制“四制(治)”,着力提升水旱灾害防御管理水平。进一步构建完善思路清晰、分工明确、易于操作的“三位一体”(即责任落实、决策支持、调度指挥)的工作体系。

在责任落实方面,立足单元最小、全面覆盖、严密有效,逐项明确水库大坝、堤防、蓄滞洪区、在建水利工程、山洪灾害等防汛责任,让每个责任主体都知道“为何防”“谁来防”“防什么”“怎么防”四个方面的基础知识,确保责任落实纵向到底、横向到边。

在决策支持方面,立足科学专业、支撑有力、反应迅速,各级水利部门健全水利专业人才队伍,特别是基层水利部门要明确决策支持工作的专业人员;全面摸清基础数据、推进新技术新装备的应用、优化洪水预报模型、加强洪水风险图的应用,夯实技术支撑基础;以数字化场景、智慧化模拟、精准化决策为路径,建构“四预”决策支持系统,为调度指挥提供强有力的决策支持。

在调度指挥方面,立足权威统一、运转高效、分级负责,精准发布江河洪水、山洪、干旱、险情等预警信息,加强水库、水电站、水闸、蓄滞洪区等工程的联合调度,强化水库安全度汛、堤防巡查防守、中小河流洪水防御、城市内涝防御等决策部署的落实,确保调度指挥指令畅通、执行到位。

 

    责任编辑:蒋子文
    图片编辑:朱伟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