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回归常识:《地球最后的夜晚》影片文本细读
《地球最后的夜晚》不会成为毕赣最后的电影,但难保不是他最后一部艺术片。在超级营销团队的支持下,首日票房超过2.5亿,保证了他未来商业电影的道路。然而,在这部新鲜度淡化、形式感削弱但技术面提升、亲切感加倍的第二部正式长片中,其实可以嗅到他转型的味道。
《地球最后的夜晚》剧照。
概观
(一)结构:作为字卡的片名将影片工整地一切为二,这一作法类似马来西亚导演杨毅恒2017年的作品《阿奇洛》,不过后者在片名之后将视角从女主转为男主,前半的线性叙事到了后半则成了破碎的意识流手法。毕赣在这部预算高出《阿奇洛》500倍的《地球最后的夜晚》没有改变视角,而是改变了“质地”,前半破碎但时间相对坚实,后半(透过一镜到底)连续但时间感觉抽象。
(二)程式:按毕赣的说法,本片套用了“黑色电影”的类型框架。不过,一般来说,黑色电影大抵属于“风格”而非类型,毕赣显然不是学者,他的误读也将带出出人意表的呈现方式。总之,按他的理解,这种“类型”应包括一位善良的男主被一位有心机的女主魅惑,后者一般都会让前者(不管出于什么动机)去干掉一个人,并且,善良的男主确实会(为爱)照做。很显然,黄觉饰演的罗纮武是善良的男主,汤唯饰演的万绮雯则是那个蛇蝎女人(在黑色电影中常将femme fatale翻译成蛇蝎美女,但也暗含着这个女人“注定”与男主相遇的意思),而陈永忠饰演的左宏元自然就是那个要被干掉的人。
(三)反程式:毕赣相信,既然有这“人尽皆知”的类型程式作为后盾,就可以恣意地决定呈现与否。拿捏可见与不可见显得有点任性,虽说毕赣并不承认。比如,既然罗纮武注定要杀左宏元,观众就不必要看到他行凶的动作;既然万绮雯必然会要求罗纮武杀左宏元,自然也就不用给出任何合理的理由。但是毕赣还是好心地设计了少年好友白猫这个角色,罗纮武似乎间接害白猫被左宏元杀害,所以杀左宏元至少有一个情感动机在里头;再稍稍暗示罗纮武如何迷恋万绮雯(因为她像他母亲),就更加合理了。因而,本来在类型结构中,杀人行动属于某种偶然性,在这里倒成了必然。原本偶然性带来的厌世感,在这里成就了罗纮武的双重爱恋:恋人与恋母。
《地球最后的夜晚》剧照。(四)增殖:事实上,综观影片人物,最终似乎仅能提炼出少数几个人物,甚至可以说,只有一男一女的存在。也就是说,所有男性都是一个男性,所有女性都是一个女性。这种解读被毕赣直接否决,但光想到片末高潮是黄觉与汤唯接吻的旋转镜头,这个镜头无疑召唤出人们对雷路许成名作《一男一女》的印象,这算是一个证据。再比如罗纮武跟白猫,虽有罗纮武的内心独白讲明早前他俩是朋友,但情节推展过程中的矛盾难保观众不会重新锚定罗纮武的身份:在白猫母亲开的理发厅对话感觉在罗纮武还是学徒时似乎跟白猫玩得很好,说明白猫始终跟母亲在一起;但在长单镜段落中,同样由张艾嘉饰演的红发女子则似乎要丢弃一位孩子,这似乎正是罗纮武自身遭遇,简单地说,这一段落像是年长的他对年轻的母亲提出控诉,那么红发女似乎成了罗纮武的母亲,如此一来,罗纮武又与白猫有了某种程度上的重叠。
另一方面,万绮雯像罗纮武母亲,并且曾经堕胎,随后,当罗纮武试图探询陈慧娴(这个名字是由邰肇玟写在给罗纮武的纸条上的)的下落时,旅馆老板讲述中这位很爱说故事最后成为他老婆又成为他前妻、跑去荡麦唱歌的女人,事实上也指向万绮雯(片尾滚动字幕也证实了这一点,饰演旅馆老板的段钧豪的角色名字是“前夫”,英文翻译成“The Ex-husband of WAN Qiwen”)。这大概可以解释为何这次不像《路边野餐》一样在长镜头中那样,只保留一位观众熟悉的演员(饰演陈升的陈永忠)外,其余不论是谁的人物分身,一律采用不同演员的作法,毕竟万绮雯化个名似乎又成了一个新角色(当然也不排除是因为找了名演员的顾虑)。以此类推,影片中其他人物的发散基本上都可以因为各种矛盾设定在看似线性又非线性的时间关系中得到重合的可能性。事实上,豆瓣上随便搜到的一句话短评就能说破问题所在:人物性格单一,基本都是同一个人。
分析
在情节上,影片显然拒绝被化约为简短的剧情介绍,这种态度其实是积极的:以此来抵抗一般观众(甚至老师在教学现场)将影片简化成剧情、人物、情感与议题从而改变影片性质的普遍现象。因此,任何试图简化与转化本片的尝试都不太讨喜。但既然片中依旧充满对各种物品的意义添加,或许汇整、罗列片中几项重要的道具元素会比较有意思,毕竟,或许正是这些材料建构起了影片的完整世界与世界观。
《地球最后的夜晚》剧照。(1)水果:就像是一个通关密语,片中的两样水果似乎都有催情作用。我们知道苹果作为原罪的形象化借喻,原本是夏娃先吃了苹果的,但在片中变成了男性在吃苹果(女性如白猫母亲只是负责削苹果),白猫吃到哭,罗纮武则是在3D段落走到凯珍在后台的化妆桌前把苹果吃完。同样在戏院中吃水果吃哭的情节,是万绮雯吃柚子。这类水果切开的形象常能让人联想起女性生殖器官,在王家卫为《给戛纳的情书》拍摄的那段短片中可以看到类似的手法,那里用的是橘子。相较橘子,柚子因为肉白,或许给人另一种肉欲感,或许也带有某种纯洁的印象;或者说,起码是在男主角心里的某种欲望投射。柚子都跟万绮雯/凯珍有关,万绮雯吃了柚子,凯珍想在野柚子歌唱比赛中献唱一曲。可能因为万绮雯真的找到了柚子,所以罗纮武势必要帮她完成一个任务:杀害恰好与自己有杀友之仇的左宏元。
(2)绿皮书:类似“卖高分”(即通过悬念刺激观众兴趣的意项,如果大家还记得希区柯克怎么使用它,或者像《低俗小说》中老板那个会发光的箱子)的效果,它里头写了什么,没有人知道,但知道被那个化名为陈慧娴的女子视为珍宝,而被那个名为万绮雯的女人坚信记诵第一页就能让房子(在凯珍那里的前提是房子是一对爱人所拥有的)转起来。在听完邰肇玟讲述陈慧娴/万绮雯的故事之后,他表示要将这本(不知道是万绮雯有意还是无意留下来的)书送给邰肇玟。绿皮书里头似乎收了很多故事,也许使得陈慧娴变得很会说故事,甚至拿用讲故事抵房钱。
《地球最后的夜晚》剧照。(3)钟与表:好像代表永恒的钟表,其实很单薄,说代表永恒的反正是剧中人(凯珍),我们姑且相信。然而我们更加清楚地知道,片中的钟与表都是不动的,所以时间被迫停在某个点。罗纮武父亲留下的钟指向九点,后来在2D终点处,他想去的歌厅也说是九点才开门。不知道当罗纮武在戏院最终将枪抵在左宏元位子时,左宏元的手表显示出八点40分左右是否也有一个关连(比如九点要开枪)。需要花脑筋的无疑有两点,一个是红发女把“最珍贵的”手表送给罗纮武(谁知道在3D世界他是不是还叫这个名字),为何?或许说故事需要时间,所以一个女子对载满故事的小本子特别珍视,另一个女子则钟爱时间。另一个困惑在于罗纮武来到废墟房间,端详那只钟并找到了一张照片之后,透过水洼反映,看到他正在逆时针转动时钟,像是时间要开始倒退;但是实际上,在倒影中的逆时针其实是现实世界的顺时针,也就是把时间拨快,于是乎,后续行动究竟是面向未来还是探询过去?这是一个时序倒回(闪回)还是时序推前(闪前)的叙事呢?
(4)照片:片中的照片大多数时候是用很隐晦的方式呈现的,尤其是那一张看起来像罗纮武母亲的万绮雯照片。它首先是一张面部像是被火(或者烟头)烧过的照片,如此一来,面容应该是不容易辨识的,罗纮武如何笃信那跟他母亲很像?尤其,假如他的母亲如3D版中的红发女一样在孩子年幼时就离开了,这种记忆又如何可信?不过,片中设定了罗纮武对记忆的信念,因此才有一段处理他比较记忆与电影的差别——电影得以永续流传,所以肯定要比记忆明确,但电影总是假的,记忆则永远是真的。由于随后照片出现的场合(比如在罗纮武开着旧货车尾随万绮雯时,强调她长得很像他妈且试图将照片拿给她看时;或者在3D段开始不久,在少年面前把照片扔进火炉时),常是虚晃一下,根本来不及看清是否为同一张照片。于是照片作为一种图像式的材料因为无法辨识、来不及看清,而成为无效信息,而成为语言的某种不充分的辅助工具。总之,照片为何出现在小凤餐厅永远成谜。
《地球最后的夜晚》剧照。(5)镜子:镜子的作用也同样失效。主要的镜子是万绮雯手上的小镜子。小镜子本来主要作用是化妆用、检视自己的脸,但万绮雯的那面镜子似乎是作为一种确认是否被看见的工具,所以它第一次伴随万绮雯在列车上出现时,我们明确感受到了万绮雯看向镜子这一头的我们那道目光。随后一段时间内(由于被分化为几场戏而拉长了时间感受),我们留意到她化花的口红,她说是列车颠簸而化坏,显然,她不用镜子来修整妆容。后来,很可能是同一面小镜子,裂开,在水里,两次从废墟拍摄的横摇镜头都像是不经意地拍到了它。它破碎了,也不反映任何东西。再有,就是荡麦歌唱比赛后台的梳妆台上的镜子。还有两个场景,一个是罗纮武出场时在洗脸时,照的是一面破裂的镜子;另一处则是在小凤餐厅,满墙马赛克式镜子,映出他与万绮雯。前者像是透过破镜隐喻他的分化,当然也体现他自身内在的某些损伤;后者则以此象征了在他们俩之间存在的各种框线,还有一小格一小格独立出来的小世界,回应他对她说的:“你的一切都是谜。”
(6)球拍:喜欢这部片的人自然会帮忙解释,这似乎是从最源头的角度来致敬电影(视觉暂留),不过很现实的是,在这个好不容易拍成的长镜头中,黄觉努力尝试了两次都未能将球拍很顺畅地转动,只好把它排除到场外,用声音来弥补。然而,球拍(上的鹰指涉了白猫的父亲)其实更重要的是带出了“父子”这个脉络。罗纮武在听闻万绮雯说她怀孕后,表示将来可以教孩子打乒乓球(虽说立即被告知孩子拿掉了),而他则在见到少年后,就跟少年打乒乓球,我们从滚动字幕得知少年的角色名是“白猫(童年)”,因为打乒乓球而使得罗纮武跟白猫之间找到了一种关于父子的关系链。进而,假如他成为白猫的父亲,那么他理所当然就跟红发女有了关系,加上母亲与万绮雯相像,于是恋母情结也就相当明显了。不过,私下与毕赣对谈时,他强调其实影片开始时应该有一场罗纮武与父亲打乒乓球的梦境,但被剪掉了,理由不明,似乎是既想给观众这种父子的印象,又不想让观众直接联想。他强调,削弱父子情谊是刻意的,而我则认为确切的行动动机还是需要的。我们于是把宝贵的30分钟专访时间中的一半拿来争论这个问题,结果只是说明:毕赣确实刻意排除掉显而易见的联想。
《地球最后的夜晚》剧照。小结
本文写作于影片上映之日,断断续续的书写过程,眼见本片豆瓣均分从7.3稳定下降到6.8,估计还会继续下跌。排山倒海而来的负面评价当然也杂有些许的赞赏与同情。我在想的还是一句老话,不把观众放心里,结果还是危险的,特别是这等规模的制作。至于对毕赣的最终评价会是怎样,就让我们继续观望吧!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