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国家叙事与个人际遇:大庆油田的故事在今天要如何讲述

澎湃新闻记者 王诤
2024-07-16 15:02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座谈会现场

7月13日,“大庆故事:中国式现代化的国家与个人”座谈会,在北京三联韬奋书店美术馆店举行。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讲师侯丽、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院长王凯、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严鹏,以大庆这座独特的工业城市为切入点,通过多维度的探讨和分享,为公众提供一个深入了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机会,为思考未来发展道路提供有益启示。座谈会由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王洪喆主持。

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王洪喆

今年6月,以大庆油田为背景,深入探讨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史诗性著作《大庆:为了石油的建设》,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发行。该书作者侯丽,现执教于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研究兴趣主要在城乡规划历史与理论、共和国城镇化与工业化历史、城市政治等。

《大庆:为了石油的建设》 侯丽 著  张欢 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4-6

作为一本城市史研究的别致之作,《大庆:为了石油的建设》讲述了关于大庆油田这座模范“城市”如何成为时代工业地标的故事。有评论指出,国外关于城市的书籍非常多,但中国学者写一座城市的前世今生,而且和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如此密切的著作却不多见。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书中采用双线叙事,一方面透过大庆城市的设计与建设,折射出新中国前三十年历史环境变化及政治路线选择;另一方面通过女规划师晓华的个人经历,讲述她在大庆的工作、生活与大历史中的个体抉择。如此双线交织、互为补充,为过往早已被宏大叙事塑形的历史,注入了其间个体参与者的情感与温度。

“个人的角度是这本书重要的切入点和贡献”

座谈会上,侯丽首先发言。她表示自己写作该书的初衷,“就是希望展现大庆除了战天斗地之外更加多面性的故事,从多个角度讲大庆的故事。说起来,我这个70后也是石油子弟,从小在胜利油田长大。我也常会去思考现代化进程中国家叙事和个人命运如何交织在一起,因而这本书一个重要的切入点或者说它的一个贡献,也是个人的角度。”

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讲师侯丽

“过往我接受的学术训练是作为规划师,探讨的多是国家的使命、国家的叙事、空间秩序的塑造。但说到底,还是如何把国家的建设和个人的生活、日常的空间紧密联系起来。我在大庆调研的时候,始终被很多曾经在那里生活和工作过的大庆人所深深打动。在那个创业的年代、开拓边疆的年代,我们去看那时候人们的照片,眼中都是闪着光芒的。在接触了许多大庆人之后,我把目光聚焦于一对上世纪50年代从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晓华和阿松夫妇身上,他们的故事与书中的每一个章节平行展开。”

晓华和阿松在大庆的第一个家:萨尔图的“科学干打垒”

“之所以选择他们,首先是他们手中有第一手的资料,包括当时的信件、日记。另外,晓华作为我在同济大学的师姐,她是一名女性、一位规划师,也是一名妻子,一位母亲,从1962年到1975年间一直工作生活在大庆,她在理性和情感间,在对专业的追求和家庭的责任间不停地转换角色,很容易就让我产生共情。”侯丽说。

“1963年,大庆的领导决定建造‘干打垒’来永久性解决住房问题,晓华所在的大庆油田土木工程第四室接到的任务是设计出‘科学干打垒’,一种可以存在‘至少五十年’的土坯房。今天再看那时的设计图纸,我们很难体会到当年这些从中国最好的大学建筑专业毕业的设计师如何花费了几年的时间去完成这样一种建筑,包括干打垒村的建造。”侯丽说。

第一个“科学干打垒”村:红卫星村

在她看来“科学干打垒”体现了那时的美学。“这是一种用生土、干草,石油生产沥青、油渣,这些最简单的材料和木材的边角料所形成的突破材料本身最大可能而形成的结构和构造,设计师却尽可能赋予它曲面的线条。当时一方面要抓石油生产,同时这批人还要在大庆垦荒,突破资源的不足,于是形成了大庆工农村特有的场景。他们改变了居住的模式,改变生产生活关系的模式,又进而影响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和家庭之间的关系,以及人和集体的关系。”

现代地理学家大卫·哈维有句话,“场所营造是一种包含了物质、表征和符号的政治活动。”侯丽介绍说在大庆,前后有三代“铁人纪念馆”。“在大庆除了有居住建筑,也有公共建筑。铁人是大庆的模范和典型人物,第一代铁人纪念馆是阿松在1975年离开大庆前设计的,2008年我去到大庆的时候,阿松设计的纪念馆已经变成了一个建材市场。你会看到这处清水砖墙的建筑朴素地几乎没有任何装饰,但在顶部依然是‘铁人帽’的造型。和大庆当年所有的公共建筑一样,这里的厕所只有小便池,没有大便池,大便一定要在室外的旱厕解决,要‘为革命积肥’,体现出服务农业生产的特征。”

1976年,大庆人在阿松设计的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前庆祝“四人帮”的倒台

“总结一下,这本书是我尝试去讲述在一个国家和社会关系的发展过程中,一个特定的石油工业城市的故事。它涉及到非常多的话题,包括资源、性别、个人和集体,城乡关系、政治、空间形态,以及特定的干打垒这样的建设形成,是如何集中展现当时各方面的张力和矛盾的。而当所有的‘坚固’都烟消云散,仍然有一些看似不那么‘坚固’的东西始终存留在当下,跟我们发生着固定的联系。希望大家从不同的视角去理解大庆,从大庆人身上的勇气和韧性中会得到更多的启示。历史不仅仅是记录、重构或者再现,历史也让我们相信变化是会发生的。”侯丽最后说道。

“工业遗产更重要的价值是作为一种见证”

“我读这本书就像是重温了一遍历史,说大一点是补了这一段历史的‘课’,侯丽把中国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的工业史以案例的方式鲜活地展示出来。我这个年龄段的人,对那时的生活场景还有些感受,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就没有什么感觉,其实这段历史很珍贵。”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院长王凯说。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院长王凯

“第二个感受是这本书的写法很新颖,体现了大历史中的人文情怀。这种写法对于我们如何去理解历史,理解历史当中的人是有很大启发的。全书娓娓道来,反映出的思想还是相当深刻的。对于当下的规划师而言,书中对当年工业化时代的城镇化方式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价值。”

大庆化肥厂,厂房采用了经济实用的砖砌工业建筑风格

在王凯看来,读者要注意里面大庆模式的十六字总结,“工农结合、城乡结合、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石油是国家的命脉,大庆的地位之所以重要,其实跟工业化的命门所系有很大的关系。书中提到的干打垒村,在钻井的边上建生活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一种切合实际的选择。现在我们来到了新时代,谈谈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的时候也会提到‘产城融合’,虽然不是要回到当年在工厂边上建宿舍的模式,但还是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讲到城乡一体和城乡融合,关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道路该怎么去走,我们其实一直在探索之中。”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严鹏回忆说,自己最早关注《大庆:为了石油的建设》英文版时,还以为是历史专业的学者写的。“拿到中文版,仔细拜读之后才发现是规划设计学者的作品。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就是把国家的大趋势和个体命运很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如此一来,就是用复线而不是单线的形式呈现出历史价值的多元性。我们都知道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但工业发展本身不是单纯的经济过程,而是一个综合性的历史进程,是政治、经济的,也涉及到文化的综合过程。”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严鹏

“大庆在中国现代化、工业化的过程中意义非凡。过去我们提到工业,就会提到‘工业学大庆’,大庆是一个典型和代表。但是‘学大庆’学什么,过去的宣传更加突出铁人的干劲和奉献,一谈到大庆就是忘我、无私、奉献这些语汇。但是它的另一面,它的工业文化、工业精神,以及背后的管理模式,我们可以从今天的大庆石油历史陈列馆包括侯丽的这本书中,看到历史的叙事已经把技术和科学强调了起来。”

大庆油田在现而今的国家能源安全战略中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作为一处国家工业遗产,如何在文旅热的当下更好地发挥作用?在场专家也纷纷献计献策。一直参与工信部国家工业遗产评选认定工作的严鹏认为,物质性的和无形的工业遗产都值得重视。“我们把老厂房、老车间保留下来,它们承载的是什么?当然它们也有建筑上作为文物的有形价值,但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见证。除了做工业文旅,我们现在也在做工业文化研学,把青少年、学生带到这些地方去,去了解历史、学习精神,了解其间的生存演变。其实在更大的叙事维度,这些工业遗址也承载着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劳动精神、工业精神和创新精神。今后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是把和这些工业遗产相关的普通个体参与者,他们当年的个人史、生活史通过技术手段融合进去。从这个角度上讲,侯丽的这本书在工业遗产非物质文化层面的推广上,做出了一次非常好的示范。”

图/三联书店提供

    责任编辑:梁佳
    图片编辑:金洁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