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高质量发展下的绿色低碳转型之路 | 《2024年中国绿色经济发展分析》摘录

2024-07-18 10:1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中国绿发会讯】本文节选自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4年3月出版的《2024年中国绿色经济发展分析》的序——“因势利导,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原作者为周晋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政府和市场关系的不断变化、调整、优化和优势互补的情况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即便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大环境下,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依然发挥积极作用,共同推动经济持续增长,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2%的佳绩。

然而,面对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发展环境,我国市场仍存在准入门槛限制、激励不足、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等情况。市场经济瞬息万变,特别是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气候变化影响加剧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要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在坚持政府引导的基础上,还需站在生态文明的时代高度,遵循市场、自然和社会规律,进一步激励全民践行绿色理念,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的要求,因时因地、动态调整政府和市场关系,形成“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合力,加快推动绿色经济高效、公平、可持续发展。

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归根到底是要改变“环境不友好”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型。这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共同努力、共同推动、共同实践。

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例。在经济快速发展的40年间出现渤海的海草床大规模丧失的过程,而这种丧失与经济发展存在着正向关联。这就要求在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充分发挥海洋的碳汇作用,包括海草、珊瑚、海藻等的固碳功能,推动可持续、气候友好的发展。现在,很多近海区域在开展海草的种植恢复,尝试海洋珊瑚的人工种植。地球表面海洋覆盖面积超过70%,如能合理利用,对于实现碳中和目标、促进海洋经济发展有非常正向的意义。

以企业践行ESG为例。我国有关部门引入强化ESG管理体系,以此衡量企业环境、社会和治理状况是否符合绿色发展要求。企业对自然资本核算的整体逻辑要自洽,要创新思路,要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核心。例如,在核电基地自然资本核算项目中,缺少对核电站冷却海水循环中产生的热影响的调查与评估,而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一个非常突出的案例就是海水升温会给海洋生物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又如,在风电场项目自然资本评估中,应该增加“人类活动情况”条目。所有的自然资产,都可能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因此,建议对人类活动情况予以评估,有效控制或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此外,相关企业在做自然资本核算或评估中,都有类似缴纳植物恢复费这样的行为,如核电基地需要缴纳500万元绿化经费。这是工业化时代所形成的惯性绿化,并不等同于生态保护。

再以绿色消费为例。中国绿色消费溢价水平在3%-4%[1],而财政补贴激励消费者的低碳绿色消费行为的力度较弱且覆盖范围小,现有绿色税种优惠政策的覆盖面小且分散,这种情况不利于促进绿色消费。另外,工业文明发展到今天,“绿水青山”更加弥足珍贵。目前,地球的自然资源日益匮乏,如继续工业文明理念下的生产方式以及生活方式,人类的生存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浪费型消费”“无效消费”在当下及今后都难以为继。因此,完善绿色消费激励机制,倡导理性消费,是我国绿色发展的必循之路。

参考文献:

[1]徐根兴:《绿色消费从意识到行动还有多远?》,《中国环境报》,第3版,2023年08月11日.

整理 | 蓝天

审核| Cherry

排版| angel

本文来自“中国绿发会”微信公众号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