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夜读丨你我谁人不是猫
作者供图
小滚刚到我家时,还是只小小猫,充满好奇,什么都要咬一口,小到电线,大到沙发。我家沙发的边边角角都是被它咬坏的,棉絮钻出来,它就继续咬棉絮。
我想,这么下去,沙发总有被它掏空的一天。但没成想,绝育后,小滚的性情变了,温顺得像个大姑娘,小心翼翼胆小怕事起来。
沙发不咬了,对任何动静都万分警惕,即使在埋头吃食,一听到门外有声音,立即弹射般飞奔进卧室,逃到它自认为安全的角落。家里来客也绝不轻易出来,以至于我朋友都认为,我养了只不存在的猫。
我特意去查了猫的行为方式知识,结论是:猫咪普遍胆小,所有的行为都以安全感的下限作为依据。小猫少不经事,安全感的意识还没觉醒。一旦长大,就像小滚,不安全的人或生物不接触,不安全的地方不去,不安全的东西不吃,不安全的东西不咬。
一个凌厉调皮的小生灵,突然变得老成持重起来。于是乎,它的猫生,就在寻找安全感、暂时找到安全感,再到安全感被打破、重新寻找安全感的循环往复里度过。
说起小滚的安全感,倒是让我想起一个朋友。她人在海外,离开上海十万八千里。那天,她和我提到自己的跨国婚事。
这位朋友,别人看来是芸芸众生里的普通人一个,我却觉得是个传奇。女生,三十上下,老家在偏远农村山区,亲生父亲是赌鬼,在她很小的时候便已不知所终。
所幸后爸为人忠厚,和她妈妈一起含辛茹苦供她读书。后来她走出大山,毕业后来到了大城市,有一份不错的职业。但她仍不满足,突然铁了心要去万里之外探索新的人生方向。父母听说女儿要去海外,万万不同意,说去了就断绝关系。但也不知道她用了什么法术,最后和爸妈关系没断,人也到了大洋彼岸。
我们失联很久,某日她突然打来微信视频告诉我,她要结婚了,未婚夫是个当地华裔,会说中国话,待她很好。我自然为她高兴,送上祝福,但她却说她妈一万个不同意。理由呢?说不上来,大概觉得女儿嫁到海外,真就回不来了,以后自己养老没法指望。我说父母生儿育女,也未必只是为了养老。她却不停摇头,说农村老人的想法实际也合理,养儿确实能为他们的老年生活带来安全感。
她妈后来放低了要求,实在要嫁,彩礼还是要的。彩礼先由爸妈收着,未来还是留给女儿。朋友自然说,国外没有彩礼一说,开不了口。他妈只好再把要求放低一档,姑爷不给彩礼也行,得在她老家买套房,万一婚姻破裂,留洋不成,女儿回老家也有个退路。
我听完她的诉说,哑然失笑。但细想,这事其实合情合理。她妈的所有要求,都是在给自己和女儿寻找最低限度的安全感保障。不留洋,在身边,最安全;去了,别嫁给当地人,最好还是嫁给中国同乡才安全;实在要和外国人结婚,收个彩礼或者有个房,实打实的财产也能提供安全感。这位母亲,所有的行为,都是在为自己和亲人寻找一个安全的许诺。
我没有半分不尊重老人家的意思。她来自农村,已经用最大的能量,帮助女儿走上了一条更宽广的人生道路。丰富的阅历塑造了这位母亲的观念,她的言行完全源于她的认知范围里,最有效的人生经验。
非独她妈,我们大多数人,行事的底层逻辑都是在为了寻找自己小小的安全感。多少人穷尽一生的努力,买房、生子、工作,不过是为了买到一生的安全感。努力考公的,花钱去寻一个铁饭碗的,存款防老的……例子数不胜数,我们就像长大了的小滚,小心翼翼地寻找安全领地,沿着一条最实惠最没有风险的轨道滑到老,把人生活成了一个“基础套餐”。
那位朋友是勇敢的,她从来不考虑所谓的安全感,利用一切资源寻找自己要的东西。她的道路很难,但活得舒展。她是那个没长大的小滚,对什么都充满好奇心,对什么都要咬一口,而且永远不会长大。
社会福利现状和历史文化积淀,都在塑造我们,譬如这种普遍缺乏安全感的个性。但如果让我回到20年前,一定选择像我朋友那样“狂妄”“大胆”地过日子,做一个没长大的小小猫,而非畏首畏尾的成年猫。
别拖,现在这么做也来得及。毕竟,我们是人,不是猫,还是有不少事情,可以自决。这话是对每一个你说的,也是对我自己说的。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