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颗种子的旅行:银川当代美术馆新展儿童艺术
澎湃新闻获悉,银川当代美术馆独创儿童展览品牌“西北艺术种植计划”全新篇章“黄河儿童艺术展——一颗种子的旅行·元点”近日对外展出。不同于以往的儿童展,此次展览不只为儿童打造,还希望成人能够共同参与,就像面对现实世界一样,各自发现属于自己的角度与见解。
展览特别邀请世界各地关注儿童现状的具有代表性的40位多媒介艺术家、5家参展单位,携手45位共创伙伴带来的15个共创项目,以及614位小艺术家,从艺术史的角度重新审视儿童的思维与表达,以“洞穴微光”“时空涟漪”“群星闪耀”和“碳硅纪元”四个板块,展示了84/组代表作品/项目,其中包括专为此次展览量身定制的新作品。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在展览开幕现场,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在致辞中说:来到银川总有几许和幻想有关的感受,在全国这么多地方,银川是一个非常美妙的名字,让人觉得有星空之感!
“一颗种子的旅行·元点”展览,是以面向未来为建构方向,并蕴含当代意识的艺术展览,因而它与常见的儿童艺术展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貌。中国台湾地区舞蹈家林怀民曾发表见解:在简化字中,鲜少有字能让人觉得特别美观,但“愿”字的简化却颇为巧妙,它由“原”与“心”二字组合而成。本次展览不仅追溯至“原”的概念,更进一步深入到更为深邃的“元”之层面。在当今时代,特别是作为当代艺术的从业者,我们应当如何理解这两个“yuan”字的深层含义?又该如何维系那些与艺术最本质的联系,并富有创造力地将它们表达出来呢?此展览成功地将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人们的心灵紧密相连,因此,这是一个值得深入“阅读”与品味的展览。
展览现场
策展人赵子懿在致辞中提到,展览以儿童为切入点来探讨人类问题,通过儿童艺术,我们看到艺术对人类行为的映射和启示,认识到艺术在理解自我和探索世界中的独特作用。展览不仅为儿童而做,更希望成人通过本次展览来思考自身。儿童是我们的过去和现在,孩子们是我们的未来,“元点”所探讨的是起点、是每个个体、是伴随时间的相互影响,是历史和未来,是当下的全新开始。
展览开幕现场
在开幕现场,“遥剧场”创始人李思遥与团队带来剧目《我从未对你诉说》,让观众近距离聆听到一群稚嫩的孩子日常生活中细碎的故事与烦恼。澎湃新闻记者了解到,此次展览以“洞穴微光”“时空涟漪”“群星闪耀”和“碳硅纪元”四个板块,展示了84/组代表作品/项目,其中包括专为此次展览量身定制的新作品。
“洞穴微光”映射出人类早期艺术与儿童艺术之间的深厚纽带。艺术家陈粉丸带来全新创作《这是不是一群动物》,在一个高达12米、纵深达36米的独特展厅内构建了一个模拟“洞穴”的空间。通过洞穴隐喻与传统艺术的当代演绎,展示了人类最初的艺术表达和创作动机。在这个“洞穴”中,儿时的手影游戏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它们模糊了空间与时间的界限,将观者带回那个远古洞穴的火堆旁,感受摆弄手影游戏的无忧时光。
展览现场
《不存在的朋友》骆馅饼,羊毛毡综合材料,100×80×50cm,2023
《神灵庇护鲸鱼》欧阳春,布面油画,220×385cm,2006
儿童是一类群体的集合,也是人类成长过程的一个时间阶段,“时空涟漪”主要展现在这个角度下我们无法忽视的时间概念,关于童年的记忆如何被留存,那些经历又是如何影响到个性乃及整个人生。这个板块的艺术家们一方面在回溯儿童时期的艺术,例如,艺术家李维伊复刻儿时画作,踏上自我探索之旅,发现其儿时的“任何决定都是严肃的”;欧阳春以孩童视角创作,强调艺术的精神联系,代表作《神灵庇护鲸鱼》反映其初到北京时的激情;Yusra Al-Abbadi作为儿童美术教师,其作品展现的是回归自我的一种童趣的表达;田地通过跨年龄动画展现艺术成长轨迹;骆馅饼羊毛毡作品温暖了儿时的记忆,乔乔兔则传递乐观与治愈;甲板从孩子涂鸦汲取灵感,展现儿童艺术与成人视角之间的转换;汪桦互动作品从绘本衍生而来,探索家庭的陪伴与关怀。另一方面,艺术家们以更当代的创作方式,让其成为探讨“标准化艺术教育”问题的独特途径。比如,银川兴庆区实验二小集团的学生们借光影装置《对话》勇敢发声,表达苦恼;由艺术家李维伊发起的“补交作业”计划,邀请展望、李明、谭天、蒋志、高磊、武子杨、葛宇路、杨圆圆8位艺术家重做小学作业,与孩子共面问题,从不同身份探索问题的更多答案;王礼军的三组作品《风景》《童话》《小黑屋》构成一个艺术场域,一边呈现成人对儿童施加带有权指导现象,另一边则希望引导成人进行自我反思。
王礼军 《童话》
《大墙》赵延斌,纸本丙烯,76.5×165cm,2018(秋刀鱼艺术中心惠允)
“儿童”是一个大而泛的概念,在这个称呼之下隐藏着无数鲜活的个体,“群星闪耀”意在说明:想要认识儿童,不得不诚恳地面对具体的孩子:他(她)们是如何在成长的初期认识自身,又是如何随着时间在不同的家庭和社会文化背景影响之下,形成独特的身份,借由此板块提出问题,引发关于“未来”的探讨。例如,周珠旺的《十二生肖》以孩童模仿动物形象,展现了中国属相文化对个人和群体身份认同的重要性;源于青海支教时与182名孩子的十年之约,刘成瑞的《十年计划》不仅关乎童年记忆,更呈现出不同生命轨迹造成个体或群体人格塑造的差异性;艺术家蒋建军的画作《失踪儿童》聚焦遗失儿童,由个体构成的群像使得社会意义温和而又激烈地显现其中;姚志燕的“恩米克斯”项目带来的作品是来自单亲家庭的孩子用玩具和衣物缝补的一块织物,透露儿童视角中生活的痕迹与智慧;“是光诗歌”以《诗藏彩虹》激发乡村儿童关于生活、关于自我的勇敢表达;李博的“无声合唱团”用艺术的方式与聋哑儿童建立连结,借由展场空间的视觉表达,完成了观看者与被观看者之间的相互救赎;摄影师莫里森的《孩子们睡觉的地方》借由摄影作品,揭示了全球儿童生存差异,引发对复杂社会问题的思考。
李思遥 《我从未对你诉说》
《Where Children Sleep》James Mollison,摄影,2024(©︎ Takeshi Asano-KYOTOGRAPHIE 2024)
“碳硅纪元”板块强调如何在数字洪流中有效利用现代技术参与社会公共生活,并且保持个体独立性和创造性,成为我们(成人与儿童)需要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艺术家张钊瀛《24小时艺术史》是关于艺术史如何面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考;田太权结合儿童纯真与AI创作新作品,引发对艺术基本功与科技变革的讨论;周巍用3D打印记录女儿成长,展现科技记录方式的瞬时与永恒;自媒体时代,许毅博揭示“屏幕暴力”对儿童影响,引发对屏幕角色的深思;邓大非则继续关注家庭美育,创作探索后人类主题作品,展现孩子对未来乐观思考;艺术家张海超的作品结合了贺兰山岩画、西夏文字与AIGC的数字活化交互作品,旨在探讨宁夏地域古文明、数字化公众交互体验与生成式人工智能等跨越多个时间维度的议题聚合为元点所形成的全新结构关系,与展览主题呼应。
硅基生命-《她叫露西》项目
艺术沙龙现场
展览开幕当天,银川当代美术馆还特别邀请到13位行业学者、艺术家、策展人、媒体等多领域嘉宾,开展了一场名为“谁在为儿童发声:儿童教育的现场、观念与问题”的艺术沙龙,通过多维度、深层次的交流与对话,深入探讨了关于儿童和开展儿童工作时,如何面对儿童这个真实的主体,以及如何开展应有之工作。
据悉,此次展览由银川当代美术馆主办,银川市文化旅游广电局、银川市人民政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永宁县文化旅游广电局指导,策展人赵子懿策划,将展至10月28日。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