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新质观察|通向重生之门:传统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三种模式

杨志勇
2024-07-16 07:18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商学院 >
字号

2024年5月22日,江西赣州,安远县产城新区的一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化生产车间内,技术工人在调试新型生产设备。视觉中国 资料图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要特别关注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而且更要注意通过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传统产业升级。传统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不只是简单的嫁接,更要注意在嫁接中实现生产力质态的变化。

经济增长离不开传统产业

新兴产业发展很快,增速超过国内生产总值(GDP)。以国家统计局公布“三新”经济数据略作说明。“三新”经济是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核心内容的经济活动的集合。“三新”经济的相关数据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三新”经济增加值,衡量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从事“三新”经济生产活动创造的增加值。2021年和2022年,中国“三新”经济增加值分别为197270亿元和21008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6%和6.5%(未扣除价格因素,下同),分别比同期GDP现价增速高3.8个和1.2个百分点;分别相当于GDP的比重为17.25%和17.36%。

需要注意的是,国家统计局所公布的“三新”经济数据包含了三次产业的数据。“三新”经济增加值衡量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从事“三新”经济生产活动创造的增加值。分三次产业看,2021年和2022年“三新”经济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均为4.0%;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分别为44.4%和44.2%;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分别为51.6%和51.8%(数据均见国家统计局网站:2021见https://www.stats.gov.cn/sj/zxfb/202302/t20230203_1901536.html ;2022年见https://www.stats.gov.cn/sj/zxfb/202307/t20230727_1941591.html)。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解释,新产业指应用新科技成果、新兴技术而形成一定规模的新型经济活动,既包括新技术应用产业化直接催生的新产业,又包括传统产业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形成的新产业,还涵盖由于科技成果、信息技术推广应用,推动产业的分化、升级、融合而衍生出的新产业。这说明,新产业统计中包括了升级的传统产业。

新业态指顺应多元化、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或服务需求,依托技术创新和应用,从现有产业和领域中衍生叠加出的新环节、新链条、新活动形态,包括三种类型:一是以互联网为依托开展的经营活动;二是商业流程、服务模式或产品形态的创新;三是提供更加灵活快捷的个性化服务。从现有产业和领域中衍生叠加出的新业态,说明新业态与传统产业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新商业模式指为实现用户价值和企业持续盈利目标,对企业经营的各种内外要素进行整合和重组,形成高效并具有独特竞争力的商业运行模式,具体表现为三种类型:一是将互联网与产业创新融合;二是把硬件融入服务;三是提供消费、娱乐、休闲、服务的一站式服务。新商业模式的出现,离不开新技术的支持。新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改造了传统商业模式,成为新商业模式。

从国家统计局的指标解释和数据来看,传统产业升级理应成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容。“三新”经济有全新的成分,但在很大程度上与传统产业密不可分,其中有不少需要靠传统产业的升级。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最终表现在对三次产业发展的促进上。因此,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不可能将传统产业放在一边。

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三种模式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中国经济不断塑造新动能新优势。传统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不可持续,中国正在转向经济高质量发展。落实高质量发展,需要创新,需要进一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重要。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具有决定性意义。这里,重点谈谈传统产业如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总体上看,传统产业要在国民经济中继续保持绝对优势,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升级。传统产业涉及面广,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建立在对特定产业特定行业特定企业的实际情况的准确把握上。有的传统产业持续成功的关键是保持传统工艺。面对这种情况,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很可能是如何通过创新让传统工艺得以更好地传承和更有效地发挥作用,而不是去改变传统工艺。正因为如此,当一些主要靠传统工艺支持的企业提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让人产生传统工艺要改变的误解。实际上,对于这样的企业来说,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有区别于新兴产业的着力点。

更多的传统产业需要嫁接新技术来提升产业本身。嫁接新技术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带来的新技术嫁接在传统产业上;第二种是传统产业自身发展出的新技术;第三种是发展适合不同产业需要的通用新技术。

新技术嫁接传统产业

第一种模式较为常见,也较为容易理解。数字技术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具体内容参见:盖凯程、韩文龙《新质生产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4年版),不仅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之所需,而且可以嫁接到传统产业上,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

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关系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全局,它们的发展所带来的新技术特别是数字经济对于各行各业来说都可能带来直接的影响。传统工业的数字化升级,就可以理解为这种新技术的嫁接。农业的升级早就有六次产业的提法,农业(第一产业)、工业(第二产业)、服务业(第三产业)融合在一起,大大提升了农业的地位。农业的再升级同样受益于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技术无论在农业管理,还是在农业科技发展上都有重要的应用。

传统产业自身加快发展新技术

第二种模式的发展,靠的主要是传统产业自身。传统产业为了适应新发展阶段的需要,从自身存在的问题出发,进行科技创新,让本产业的生产力有了质的变化,形成新质生产力。

农业领域的种业振兴,需要农业科技的进步。农业企业特别是有研发能力的大企业,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农业企业直接面对市场,对市场需求的变化最为敏感,研发的技术更能适应市场的需要,更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增加值。传统制造业企业,面对市场竞争,需要不断开发新技术加以应对,当技术有了质的突破,生产力质态发生变化,就形成了新质生产力。

传统产业的不同企业,面对的具体问题不同,技术开发实力不同,在新技术的发展上,所发挥的作用也不同。不能因此就歧视小企业,新技术的突破有时可能是某个关键环节的突破,需要的不一定是巨额资本,这样,在某个特定领域有技术研发优势的小企业也可能实现生产力质的突破。总体而言,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产业中的不同类型的企业之间形成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的企业生态,不同企业在这样的生态中相互作用,共同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贡献。

树立全产业发展理念,发展通用技术

第三种模式,强调开发适合各产业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所需的通用技术。通用技术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现代社会的产业界限越来越模糊,强调某个产业的发展,可能失之偏颇,甚至顾此失彼。

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有全产业发展的理念。全产业不仅涵盖传统产业,而且包括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通用技术与全产业是契合的。通用技术对于各行各业来说,是公共产品,是共同知识。

企业开发通用技术,首先要解决的是本企业的问题。这样的技术具有外溢性,可以让其他企业也受益,因此仅凭特定企业的开发是不够的。企业之间联合攻关毫无疑问是重要的,但这只能是市场行为。通用技术往往需要基础研究的加强。加大基础研究投入的力度是重要的。仅此是不够的。基础研究的突破不仅仅需要资金投入,科研管理需要遵循科研规律。不按科研规律的资金投入可能无法达到加强基础研究的目的。政府的基础研究投入,如果管得过多过死,不能适应科研规律,不能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基础研究投入多了,有钱了,如果只是用于发表论文的游戏,而不是真正推动科技进步,那么投得再多,效果也要打折扣。

近年来,中国科学进步显而易见,但也存在不同程度的资金浪费问题。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科学技术的进步提供了另一个衡量指标。这与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要求是一致的。纯理论研究仍然需要鼓励,基础研究的作用不一定马上就能看得出来,暂时的无用,可能对应的是未来的大用。

总之,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产业升级是通向重生之门的必由之路。这条路需要结合产业的实际情况,实现科技创新,让传统产业嫁接新技术,并最终实现传统产业的脱胎换骨。这条路既要注意传统产业的“传统”因素,在“守正”的同时,坚持创新。这条路走下去,亟待树立全产业发展的理念,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持。

 (作者杨志勇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税收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著有《新中国财政政策70年》《大国轻税》等。)

    责任编辑:蔡军剑
    图片编辑:朱伟辉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