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火把节进入倒计时:来看看传承千年的巍山火把是如何做成的

2024-07-14 19: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随着夏日的热情逐渐升温,一年一度的火把节即将来临。

巍山,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文化底蕴的古城,即将在农历六月二十五日,绽放出最为璀璨的节日光芒,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巍山县润泽村委会麻秸房村,隐匿于巍山古城东部翠绿山峦间的的一个纯彝族聚居的村寨,随着节日的脚步悄然临近,空气中弥漫着特殊的期待与喜悦。距离火把节还有十多天,村民李文军家中新建的房屋里,已经摆满了过节用的火把杆和香面,静候着它们大放异彩的时刻。这些东西不仅是节日的象征,更是彝族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深情寄托与美好祈愿。

火把的制作,始于冬腊月的精心筹备,历经数月方得成型。“制作火把的树枝早在冬腊月就要开始准备了。天干季节,我们进山爬到树上对大树的树枝进行修剪,遇上干死病死的松木,也会取回家备用。选出直的材料,然后把树皮削了晾晒一两天,等到表皮没有了水分就可以开始劈了。”李文军向我们介绍道。

火把杆的制作,工艺并不复杂,却是对彝族先民智慧的传承。就地取材,纯手工打造,使用古老的传统方法,不使用布料、油料、助燃剂。原本直径并不粗的一根树枝,在村民们的巧手下,利用破木镂空方式,体积成倍增大。加上各家各户彩旗、松明、火把头、柏树叶等装饰材料,使得火把点火后氧气充分燃烧,火光耀眼,燃烧持久。无需现代工具的辅助,仅凭双手与匠心,便能让平凡的树枝焕发出不凡的光彩。

“树枝在留去稍端手握部分后,其余部分用刀、斧、凿子辟出缝隙,劈的时候不能劈成直缝,要劈成错缝,让树枝整体有丝相连,却又不会断开。点火把时,火从上面往下烧下来,缝里面的火焰就是直的,而且是不能炸空。如果工艺不过关,火把容易炸,既不耐烧,又有掉落的危险。”“劈好以后,把事先削好的楔子打进缝隙里,让树枝撑开,基本就成型了。”刚才还一手可握的树枝,在李文军的摆弄下,顷刻间就变成了类似狼牙棒的模样。

“麻秸房村盛产麻秸,历史上村民多数用麻秸来铺垫房顶,所以得名麻秸房。如今当地居民响应政策号召,禁种麻秸,退耕还林。”据润泽村党总支书记赵黎波介绍, “麻秸房村属于纯彝族村,过去过火把节采用麻秸来制作火把,如今在林业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对现有林木进行修剪,以及对病死有虫害的林木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砍伐,用来制作火把,增加节日的气氛。”

火把节,作为彝族人民心中的神圣节日,其文化内涵深厚而多元,火把作为光明的使者,象征着希望、繁荣与丰收,是彝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与追求。村民们继续传承并发展着火把制作技艺,让这一文化瑰宝得以生生不息。

“根据材料,火把可以做成一米至一米二左右的小火把,供人们拿在手里撒香面用。枯死的树木,则可以做成两三米的大火把,供人们竖在家门外。”从冬季农闲时期开始的忙碌,大自然的馈赠加上几个月的辛勤劳作,李文军夫妇每年能制作出大大小小数百把,售价从十几元到一两百元。

(资料图)

随着巍山县知名度的日益提升,火把节已成为吸引国内外游客的热门旅游品牌。村民制作的火把,将在节前走进市场,走进巍山古城的千家万户,以其淳朴的工艺与独特的文化内涵,承载起节日祝福,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让游客在体验彝族文化的同时,也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在火把节当天,所有的火把将打扮一新出现在巍山这座千年古都的大街小巷,接受火的洗礼,寄托人们的祝福。火把节之夜,巍山古城将被万火齐放的壮丽景象所包围。在这片被火焰点亮的土地上,彝族人民用最质朴、最热烈的方式,向祖先致敬、向自然祈福、向生活献礼。数以万计的人们,将齐聚巍山古城,在燃烧的火把下尽情踏歌,共同庆祝这盛大的火把节。

记者:阿世刚 左希义 章潘琪(见习) 伍洁(见习)

编辑:字金美

责任编辑:杨继稳

终审:邱兴跃

免责声明

本公众号部分转载的文章、图文、视频来自网络,其版权和文责属原作者所有,若您是原作者且不希望文章被转载,请联系我们删除。

原标题:《火把节进入倒计时:来看看传承千年的巍山火把是如何做成的》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