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新经济与法|结算、代发、抵扣:认清灵工平台存在的刑事风险
6 月6 日,上海高院发布了一起涉灵活用工平台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件信息,平台被罚,公司相关责任人员被判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是灵工平台因虚开被判被罚的最新案例。近几个月,多地陆续发生多起灵工平台刑事责任案件。直指灵工平台业务真实性问题。其中以渠道商模式的灵工平台风险最为显著。
灵工平台的收入“结算”业务,已经渗透到经济的每个毛孔,几乎覆盖到每一个有人员成本优化需求的企业。如果按照结算资金量估算,应该达到了万亿级别。
2024年 8 月 1 日即将施行的《公平竞争审查条例》明确没有法律、行政法规依据或者未经国务院批准,不得给予特定经营者税收优惠,实施选择性、差异化财政奖励或者补贴,也不得在要素获取、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方面给予特定经营者优惠。各地方省份开始收紧甚至清退灵工相关平台。
此处的监管不仅仅是行政监管,更有刑事监管。
一、失控的灵工平台:结算、代发、抵扣存在哪些风险
我们梳理,灵工平台以结算、代发、抵扣为关键词的外观功能,叠加财政奖补为核心的纳税政策模式,刑事风险极高。
这种商业模式来自两方面风险挤压,必定会将灵工平台高流水的规模化业务置于随时坠入悬崖的境地。一方面是以结算为核心,导致总包所需的业务真实内容被弱化,甚至形同虚设;另一方面是灵工平台采用“白条入账”的模式或者对委托代征的理解有所偏差(如将委托代征视作核定征收或委托代征协议中忽视“增值税”),因此会面临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逃税罪等各种涉税刑事风险。
1、结算:金融功能?
灵工平台商业模式的核心需要解决四大核心功能:收入结算(解决收入及税收问题)、人的来源(解决人才流动问题)、人的管理(解决人和组织的关系问题)、人的社会保障(解决福利和成本的分配问题)。四大功能集齐备,才是完整的灵工平台功能。结算是最基本的功能,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灵工平台也的确只完成了第一个功能,人的收入结算功能。
实际上,不论是银行还是第三方支付机构,都在灵活用工生态中,充当了重要的底座结算功能,不论是支付宝的安全发,还是各种银行的其他灵工结算产品。都是一个功能指向,就是协助灵工平台进行资金结算。如果灵工平台的功能只有资金结算,它和银行的区别是什么?另外,没有资金结算牌照,是否可以从事资金结算业务?因此,目前一些仅以结算为唯一外观功能的平台被部分公安机关认为涉嫌“非法经营罪”进行侦查。
灵工平台应跳出“结算”怪圈、落地实质总包功能。灵工平台不应仅仅只有结算功能。按照最基本的税务监管四流合一[合同流、资金流、货物(服务)流和发票流]的配置,灵工平台应该满足合同总包、资金支付、开票对应和实际交付四个要点。资金支付是四流中非常基础的维度,最难的是实际交付这个维度。实际交付也包括了履行总包中的交付过程合规及定价的合理性。
因此,监管机构可能以仅提供“结算”外观功能作为切入点,识别“假灵工、真结算”平台,该类平台具有构成相应的刑事责任风险。
2、代发:角色错位?
代发这个词,是典型的工资薪金支付代发的场景用语。2020年之后,越来越多的传统人力资源企业转型进入灵工平台生态,由于思维模式惯性,其仍然将传统的人力资源企业的代发业务与灵工平台业务混同。甚至出现一种变种模式,即“前端为灵工业务总包模式,后端为人力资源企业代发模式”,我们称之为“两张皮”。
在该种“两张皮”模式下,灵工平台仍认为自身提供的是人力资源服务,认为“活”和“人”都是甲方的,自身只提供了人的招聘、管理、结算业务,进而对C端进行“代发”。然而,根据灵活用工业务实质,灵工平台需要向甲方提供“总包”服务,“活”和“人”都应该是灵工平台的,符合该种业务实质后,灵工平台才能依据总包甲方业务内容及金额向其开具专票、基于C端对灵工平台提供的经营所得发放服务费用并提供完税服务。
因此,监管机构会以此作为切入点,识别“假灵工、真代发”平台。因为这种“两张皮”变种模式与灵工平台总包实质的商业模式,直接冲突。
3、抵扣:总包实质?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有一个客观的条件,就是构成国家税款损失,如何界定这个损失,一般需要通过是否属于虚开、是否进行纳税、是否进行抵扣等维度判断(详见《罪与非罪(下):虚开专票案中如何认定“造成国家税款损失”——基于典型案例对比分析》)。而实践中,我们观察到不少灵工平台在宣传业务时,直接介绍灵工平台的功能就是为其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用来抵扣难以入账的成本。
为了开票而开票,赤裸裸提示客户以发票抵扣作为降本增效的节税策略,使灵工平台具备极大的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风险。
二、灵工平台业务劣币驱逐良币:逆向选择机制
1、懂逆向选择,认清客户真实业务
逆向选择机制,在灵工平台的业务真实性的判断上,理解起来十分简单。假如,灵工平台的风控满足基本的合格线,我们称之为四流合一的风控标准,那么这些基础的风控要求就是对于甲方灵工业务真实性的一个筛选标准,因为只有证明业务真实,甲方自身才是合规的。我们假设甲方不愿意配合,或者甲方对于灵工业务的合规性比较漠视,我们判定这一点不符合常理,因为甲方收到的总包业务增值税专用发票是需要进行抵扣的,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法律责任风险在灵工平台与甲方间穿透。
因此,我们大概率判断,不配合进行合规风控的甲方,出现业务真实性风险的概率较高。
2、逆向选择证明:放任等于鼓励,加速平台进入恶性循环
如果灵工平台,自降风控标准,放任不配合进行业务真实性验证的甲方,那么意味着,会鼓励大量通过简单API接口直接进行资金结算的风险业务涌入灵工平台。灵工平台势必成为一个巨大的犯罪所得洗钱场所,比如成为赌球结算工具。同时,因为平台对合规的放任,让具有真实灵工业务需求的甲方会觉得自身风险加剧,从而选择舍弃合作。这种现象与美国的二手车市场劣币驱逐良币的经济学模型完全一致。我将这种现象称为灵工平台的逆向选择机制。
所以,风控弱的灵工平台,会自动吸引高风险、非真实场景的灵工业务,而挤出真实业务场景的甲方,最后灵工平台仅剩下非真实业务。
三、理性看待监管与认知误区
我们发现灵工平台从业者有两个典型的错误认知:一是监管会让子弹飞一会,二是大家都在这样做,我为什么不能?
灵工平台从2017年发展伊始,一开始并没有如此简单粗暴的结算痕迹。大家对于业务真实性,保持着敬畏之心,虽然灵工平台的部分宣传用语具有结算痕迹,但是仍然秉持着业务真实的灵工场景去设计,最初的形态以三大运营商体系的灵工场景为典型,其次最为熟悉的场景就是快递小哥和网红达人。但近几年,灵工业务竞争极为激烈,“内卷”报价非常严重,部分灵工平台选择“舍风控选市场”,其以低廉的报价大量招揽甲方客户,而对其业务场景不加以验证,同时怀有“侥幸心理”,认为监管不会查到自己,或者在查到前就停掉业务,或者出于简单的 “从众心理”,认为大家都这样做就是安全的。
我们通过实际业务数据分析,2019-2022年是灵工平台风控业务比较向好的年份,头部灵工平台逐步关注和启动合规管控体系ISO37301。但2022年之后,平台主动寻求合规体系建设的意愿在下降,大部分是等遇到风险事项后的被动风控。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现状,并积极应对和有效防御风险。
1、如何看待监管?
实际上,监管部门从2021年开始就对全国范围内的灵工业务进行治理,并逐步通过财政税收两条线的分离以及财政审计的专项介入,逐步清理不合规的灵工平台。2024年8月1日开始实施的《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可能成为监管的一记重拳。
2、不能有侥幸心理
我清晰记得,在2023年灵工平台大会上,我看到很多灵工平台的服务商展台,简单直接售卖“税源地”政策。灵工平台业务发展至今,已经沦落为税源地的财政奖励大比拼——荒诞至极。
当从业者看到身边有类似的以结算为唯一功能的灵工平台,就会产生错误认知,认为灵工行业商业模式就是如此,十分安全可靠。安全感来源于众人参与,法不责众。有些平台甚至面对异地账户冻结等问题时,习以为常。
最后,我们还是要提醒灵工平台,要认真审视自身在宣传、推广、风控、业务模式设计等重要环节上的合规性,以免因认知的误区,造成刑事责任。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