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食人菌”不只疯传日本,感染科专家:这种“聪明”很要命

2024-07-14 16:0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宣传中心 浙大儿院

此前,日本疯传“食人菌”的报道登上热搜。

媒体报道称,“食人菌”感染症其实是链球菌中毒休克综合征的俗称,是一种由A型β溶血性链球菌外毒素引起的急性综合征。该病致死率相对较高,常伴有手脚坏死。初期症状包括咽喉疼痛、发烧等,而后病情迅速发展为血压下降,在数十小时内就可能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休克。

很多网友在看到“食人”两字后,内心已有不安,看到致死数据、疾病后果后,更是感到心惊:链球菌究竟是一种是什么细菌?为什么突然会疯传?会不会传入我国?

本期,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感染科主任黄丽素为我们权威科普。

黄丽素 主任医师

感染科主任

专业特长:擅长儿童反复感染、发热待查、EB病毒感染、结核病、儿童抗生素应用、复杂疑难感染、细菌性脑膜炎、巨细胞病毒感染等。

链球菌其实是常见菌,不必过度恐慌

但也不能掉以轻心

黄丽素主任介绍,链球菌是我们呼吸道、喉咙口定植的正常细菌,很多人可能体内都携带,属于常见菌。因为链球菌本身比较常见,链球菌中毒休克综合征也并不算是一种新的感染症。

黄丽素主任表示,对于链球菌没必要过度恐慌,但也不能掉以轻心。

大多数人在感染链球菌后不会有明显症状,但仍有部分人会引发化脓性扁导体炎;如果无法抑制疾病并深入发展,毒素入侵到血液中,可能出现猩红热、败血症等;再严重者可能会出现重症的各种链球菌综合征,甚至出现链球菌中毒休克综合征。

猩红热是一种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感染的患儿,会出现高烧、咽痛、全身起鸡皮样的弥漫性红色细小丘疹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还有可能会累及黏膜及心、肝、肾、关节等脏器,发生化脓或中毒性并发症等。

楠楠(化名)就是一名因为链球菌感染导致的重症猩红热住院患儿。除了发热、咽痛、皮疹外,他还出现了全身水肿、关节肿痛等严重情况。在感染科近一个礼拜的抗生素和激素治疗后最终康复。

猩红热患儿身上出的重症皮疹,毛囊化脓性感染

4岁患儿 化脓链球菌引起颈部巨大脓肿

日本感染的菌株与国内常见毒株不同

暑假去日本旅游的孩子

一定要保护好自己

黄丽素表示,虽然都是链球菌感染,但国内感染的严重患儿大多基本也只是到猩红热这个阶段,与日本爆发的链球菌中毒休克综合征却是两个概念。

今年日本感染的菌株为变异株“M1UK”,与国内常见毒株略有不同,毒力更强。近年我国流行A组链球菌(group A streptococcus,GAS)的血清型主要为M12型和M1型,局部地区监测中较少见欧洲流行的M1uk菌株,尚没有证据提示国内流行菌株发生变化,突然发生极高水平流行的可能性较低。

黄丽素提醒:由于链球菌大多是通过飞沫传播,暑假去日本旅游的孩子们一定要保护好自己。

一旦出现链球菌感染,用足药物很重要

不要耍这种“聪明”,很要命

对于包括化脓性扁导体炎、猩红热等链球菌感染导致的疾病而言,长周期、足剂量的抗生素治疗很关键。尤其对于猩红热的治疗,黄丽素主任建议还是要用足10天左右的抗生素治疗。

“现在很多家长都知道滥用抗生素的危害,不愿意给孩子多吃抗生素。面对医生开足了剂量的抗生素药物,有些家长可能在看到孩子情况好转后就会自行停药,最后造成孩子病情反复,反而给孩子带来危害!这种“聪明”真的要不得,很要命。”

黄丽素主任表示,链球菌其实是一种比较好杀的细菌,基本上经过3、4天的用药后,就能将全身的发热、咽痛、皮疹等症状压下去,但此时身体内的细菌还没有完全杀完,如果这个时候停用抗生素,可能过个3、5天,孩子全身的症状就又起来了,所以一定要用足抗生素。

她同时提醒,对于链球菌的治疗,阿奇霉素效果不佳。建议家长及早带孩子到医院明确诊断,使用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等对A组溶血性链球菌的感染治疗效果更好的抗生素药物。

文末提醒:

链球菌具有传染性,儿童为易感人群

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好预防措施

链球菌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和皮肤间接接触传播。5—10岁的儿童是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易感人群。建议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做好以下保护措施,预防孩子感染:

1、链球菌呼吸道感染流行时,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出门时建议严格佩戴口罩。

2、如身边有确诊的链球菌感染者,应做好个人防护,尽量避免与其接触。

3、保持居住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换衣,降低皮肤、伤口感染风险。

4、患有急性咽峡炎和扁桃体炎者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感染科医生提醒:如果确诊为链球菌感染的患儿,建议居家隔离,避免外出,减少对他人的传染。

作者:王囤囤、木玉

原标题:《“食人菌”,不只疯传日本,其实… 感染科专家:如果中招,这种“聪明”,很要命》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