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专访|导演唐季礼:《传说》我没有很满意,可我也觉得很自豪
时值电影《传说》上映,成龙看到自己年轻样态的AI复制人时,感慨吟诗:“青丝白发一瞬间,年华老去向谁言。春风若有怜花意,可否许我再少年。”短视频网站上,这一视频广为传播。
成龙说:“少年我是回不去了,但是电影可以让我回去。”27岁纵横驰骋沙场,还能和天仙公主娜扎谈个恋爱的AI成龙,无疑成了电影《传说》最大的看点。
《传说》剧照
导演唐季礼和成龙合作了三十多年,共同开创了招牌式的功夫喜剧,《警察故事3》《红番区》《神话》《十二生肖》《功夫瑜伽》等作品,见证了二人一路以来的友谊和默契。
2005年,唐季礼和成龙的“转型之作”《神话》上映,一改以往香港武打套路,以秦朝为背景,讲述了刻骨铭心的旷世爱情,古今相映成辉的剧情,堪称世纪初电影的“穿越鼻祖”,上映时在全球创下1.2亿美元的票房佳绩,被视为中韩合拍片的经典之作。
后来,《神话》拍过电视剧,由胡歌、白冰出演。在IP最大热的那些年,唐季礼曾公开表示,自己不会拍《神话》的续集。多年后,唐季礼“食言”了。让他改变想法的原因,一方面是受到西域大地雄浑苍茫的感召,有了新的故事灵感;另一方面,新技术的发展,让他有机会和更年轻的成龙“合作”一次。
新瓶装旧酒的《传说》上映三天,票房突破5000万,在成龙电影里,不算是个好成绩。豆瓣开分5.5,和近年来成龙上映的多部电影一样,总让人有一种感慨“廉颇老矣”的无奈。
《传说》票房破5000万海报
博纳总裁于冬在上影节预告“AI成龙”时曾放言,“AI技术的出现,将让电影不再是遗憾的艺术”。但显然,目前这个阶段,AI以这种方式对电影的加持效果还不尽如人意。电影上映期间,唐季礼接受澎湃新闻记者的采访时,并不避讳影片在完成度上有着诸多无奈。但《传说》作为一次AI技术深度参与华语电影大制作的试水之作,还是有着其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
以下是导演唐季礼对此次与“AI成龙”合作的心得分享。
导演唐季礼
【对话】
AI创造“内敛”成龙,是电影科技向前的一大步
澎湃新闻:之前有采访说,你曾经拒绝拍《神话》续集,从什么时候开始,觉得《神话》可以续写一个“姐妹篇”?
唐季礼:我曾说过,我不会拍《神话》的续集,因为玉漱公主与蒙毅将军的故事已经足够完整,很难从中延伸出一个续集。
转折发生在三年前,我看到一部讲述河西走廊的纪录片,其中记载汉武帝时期霍去病建立中国第一个军马场,率领八百骑兵深入匈奴腹地,后被封为冠军侯。看过纪录片后,我自己又赶赴西北,跑了一趟甘肃河西走廊和新疆,深受感触。峡谷、沙漠、荒芜之地,那种沧桑感让我心生崇敬。我们现在驱车开着空调重走西北都深感疲惫,先烈为了守护我国疆土免于外族侵略,骑兵奔赴千里,那又是何等场景?此般见闻让我下定决心,要拍一部关于霍去病的电影。
我原本是想写霍去病的,但是“重大历史人物”的限制会比较多,所以还是选择了他身边虚构的人物,能更好地创作表达乱世儿女情的浪漫。我自己小时候看《日瓦戈医生》,在战争的背景之下人与相恋的人分开的感觉,那时起我就很喜欢。所以我就选择了拍《传说》。
《神话》(2005)时期的成龙
《传说》中的AI成龙
澎湃新闻:什么阶段决定让AI加入这部影片的创作?AI技术运用到这部电影里,带来哪些挑战?
唐季礼:我和成龙都很喜欢历史,经常谈论我们喜欢的英雄人物,包括岳飞、西楚霸王,也包括霍去病。这些英雄当时都非常年轻,但我和成龙认识的时候,他已经37岁了,当时我们合作拍《警察故事3:超级警察》。我从小看成龙的电影,我特别喜欢他年轻的时候的《醉拳》《龙少爷》,那时候的他又帅又可爱。可以说,作为导演,我错过了年轻时候的成龙。这种错过成了一种遗憾。我很希望看到成龙出演17岁到24岁的霍去病。
《A计划》(1983)时期的成龙
《警察故事3:超级警察》(1992)时期的成龙
两年多以前,我了解到了AI技术,包括DeepFace深度伪装换脸技术。我见到朋友的示范,我觉得还蛮好玩。就萌生了用AI技术加持拍摄电影的想法。
一开始了解到那个技术时,它因为像素比较低,只能在手机那种小屏幕上清晰呈现,而且换脸技术在很多方面受限,比如脸的角度超过45度,换脸技术就跟不上了。
而且这两年,中国电影虽然也有一些这方面的应用,但并没有电影真正意义上建立一个全新的角色。比如吴京、刘德华,在电影中展示了自己年轻时的样貌,可是他们真正年轻时所演角色的戏都相对简单,这样的年轻化操作,其实还是人为地“做年轻”,而不是创造一个年轻的、有生命力的角色。
但这次,我们是想要创造一个全新的、真正意义上的“角色”。在电影《传说》中,一名考古学家因发掘一批汉朝战马里出土的匈奴玉佩,玉佩一经出土,师徒二人都梦到同一个年轻人。在视觉里面出现的成龙,其实是他们梦到的成龙,而不是我们现实中见过的成龙。既然是梦中的成龙,我们便用AI做了许多不同版本出来,最后我们都比较喜欢如今这个版本。
《传说》中的成龙与AI成龙
澎湃新闻:这个创造的过程是怎样的?
唐季礼:我们输入大量成龙年轻时的影像资料,AI技术通过对成龙的年轻面貌进行图像生成,并将这些静态图像转换为动态视频。我们做了不同的年龄段的AI成龙,呈现出来的感觉完全不同。我们这部戏的故事背景是在抵抗匈奴,相对严肃,金戈铁马、哀怨缠绵、荡气回肠的那种感觉,所以在不同的版本中,我就选择用一种比较内敛的方式去表现,不是作为一个更为大众所熟知的活泼的版本。
澎湃新闻:对,大哥本人以往的角色都算是比较活泼的,好像他本人都没有演过这么“内敛”的角色。
唐季礼:这样的成龙反倒有一种新鲜感,你会发现他风度翩翩、彬彬有礼,而且很有贵气的感觉,这种新鲜感,也是我希望通过AI技术能够带给大家的观影体验。
澎湃新闻:这种选择,是不是和AI本身的一些限制有关?会根据AI的实际情况,对剧本进行调整吗?
唐季礼:我们开始拍摄时,AI技术尚未成熟,所以拍摄过程中有很多情况,比如转头超过90度角就不行了,或者有东西遮挡脸部也不行了,没法跟踪了,这些都是困难。包括一些文戏场景中,需要演员细微的表情,但数字人的眼神、瞳孔的收放是无法完成的,包括一些的表情动作也一样,所以我们就要用到类似《阿凡达》那种表情捕捉和动作捕捉的方式,然后再套到数字人身上去。
在制作过程中,每一个镜头、每一个表情,其中有一些我们拍了很多次,不只是捕捉表情之间细微差别所带来的不同感觉,还因为换脸的过程中需要换皮肤,而且要做很多细节的东西,比如脸上的泪水、刀伤、雨滴落在脸上的特效,换脸真的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
唐季礼在片场
澎湃新闻:这个片子很多动态打戏,很容易转脸,或者是被其他动作物体遮挡脸部。那些动的部分后来是如何解决的?
唐季礼:对。电影中有大量骑马打戏,人的脸部和身体都会有上下移动,实在是太难了。如果完全是AI数字人的话,那就变成制作动画了,而我们始终是一个国产电影,预算有限。比如好莱坞的《夺宝奇兵》,他们做得很好,可是他们的特效费用,已经超过了我们整部电影的费用。
这就好像我经常看到华为的新闻,我们没有自主研发的芯片,可是我们不能放弃去研发芯片,研发的过程肯定有很多不满意的地方。我们中国改革开放这么多年,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既然要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首先要勇敢,其次要承担很多风险。
这部电影中,因为剧情的关系,在我原先想象的难度之上,在拍摄过程中增加了很多新的难题,给我们的技术团队攻克,我们在拍摄过程中一直在进步,我们从刚刚开始做后期,到最后做后期时,很多表情、很多镜头,我们换了很多次,一次不行就再做一次。
澎湃新闻:作为导演,怎么评价这次“AI成龙”作为演员的表现?
唐季礼:老实说,这次电影制作完成后,我并没有很满意,可是我也觉得很自豪,自豪在于,我能克服诸多困难,制作出一个年轻的、27岁的成龙。有某些场景,其实已经做得很足够好,但在宣传AI技术之后,大家关注的重心从看电影偏移向了看技术,针对技术最后的呈现,故而觉得不好。可是从整体而言,能活灵活现地制作出一个像成龙年轻时的将军,一个character。对我们来讲,电影科技向前走了一大步,可是也要承认,这一大步仍是有缺陷的。
我记得2004年拍《神话》的时候,也是受限于当时的技术和预算,电影中的天宫是通过国内技术电脑特效制作呈现的。对我而言,作为一个编剧导演,我觉得中国电影很需要原创的作品,所以《神话》就是第一部穿越类电影,当时也是冒着风险去做。结果出来,其实当时我自己一样是不满意的。可是有一些观众愿意原谅我的不足,让我知道天宫没有做得尽善尽美,可是漂浮的感觉,观众觉得有创新有创意,也就愿意包容。
《传说》剧照
澎湃新闻:当年《神话》是一部大片,这次《传说》也有很宏大的部分,是动用了真的上万匹马去拍“千军万马”,在特效如此发达的今天,为什么这样选择?
唐季礼:这部分拍摄难度挺大的,马的部分特别难拍,包括冰冻的场景,各方面难度蛮高的。但我觉得拍大电影,是希望观众去电影院去看。这几年,很多小品式的电影,也卖得非常好,大家都不愿意去拍大场面的戏,希望小成本赚大钱。
作为电影人,我觉得,我要选千军万马,因为我从小到大看历史,在历史课本里的三国、岳飞、霍去病,我们都无法真正想象“千军万马”的场景。港片没有这个条件,香港太小了。但这次刚好去我们新疆,有军马场,而且昭苏县有天马节,他们在那个时候会整合1万多匹马出来,只需要就沟通好,让那些牧民多留两天给我们拍摄,我们来负担多出来两天的费用,就可以完成银幕上千军万马那个场景,我觉得很值得。
我希望让观众能真正地感受到,当年我们的先烈骑兵深入、奔赴千里的那种战况。他们所经历的困难,如果拍不出真实感,用电脑特效模拟的话,其实很难打动观众的心。
70岁成龙仍在真打,人类是无法被AI无法取代的
澎湃新闻:你是动作导演出身,这次用到数字替身,你觉得能帮助解决武行高危作业的问题吗?
唐季礼:其实目前还解决不了太多。有一些动作,我们可以拼接,比如翻跟斗、从马上摔到地上的时候,我们的人和马会分开来用:马先摔,然后人再配合马的动作摔。人也是真摔,只是不再是骑在马上摔下来。整体的动作,如果用纯粹数字人当然会安全,但打戏制作相当耗时,而且很难做得好看,只能通过动作捕捉,然后再换动画上去。所以我们所有的打斗场面都是实拍。
澎湃新闻:《传说》的后半部分中,大哥本尊也贡献出招牌式的、略带搞笑成分的打戏,和他合作这么多年,到这个年龄段,给70岁的大哥设计动作戏时,和年轻时候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吗?
唐季礼:其实也没什么不同。我现在跟大哥合作已有33年,从1991年的《警察故事3》开始,我就当他的导演和武术指导,所以我们在套招时,成家班的人会报一些大哥现在还能做的招式,他自己做,不用替身。
成龙的特点,就是所有招式都是他自己做,所以我们套招时,尽量把招数设置为成龙他自己能做得到的。所以这次你看,大哥已经70岁了,最后那场冰冻的打斗,该摔的摔,该滚的滚,该踢的踢,一招一式,他全都自己做。这是成龙作为一名演员的敬业精神,我十分敬佩。
所以,我们制作出了年轻的成龙,但打戏反而没有动画CG,没有替身。作为导演,我希望让观众看到,成龙还能打,而且还打得这么好,还有这么好的身手。而且,在拍摄年轻成龙部分的戏时,其实大哥每天都在现场。
《传说》剧照
澎湃新闻:从我个人观感而言,当大哥后面那场打戏出来,我更感受到,果然AI是没有办法替代真人的。
唐季礼:对,绝对替代不了。随着AI技术发展,它会越来越好,画面越来越清晰,这是肯定的,可是它的人物跟观众产生的沟通、唤起观众的喜爱,还是会和真人有差距。
所以这部《传说》对我而言,包括剧本,我也希望创新。比如张艺兴,以往他没演过笑点这般密集的戏,在创作剧本时,我希望给演员向观众展示更多样化的感觉。
《传说》剧照
澎湃新闻:这两年,大家讨论AI,包括AI可以帮助影视行业降本增效,这次实践下来,觉得拍一个《传说》这样体量的电影,由于新技术的加入,带来哪些改变?片中这次是不是也用到比较多的虚拟拍摄技术?
唐季礼:对,有一些景非常远,比如甘肃沙漠远景,一千多个骑兵,我没法带过去,这些场景我就会先拍空镜头,然后回来再合成。AI的降本增效,我觉得最主要是美术设计方面,确实帮了大忙。
我们原有的美术团队,把美术场景画到很真实、很漂亮,要花很多时间,现在AI技术能给我们提供很多选择。我作为导演,以前要设计某一个场景、分镜,甚至创作剧本,都需要去网上、去图书馆大量查阅资料。现在有了AI技术,它可以快速给出参考资料。
其实AI技术目前看来还不成熟,Sora制作的画面很真实,可这也只是Sora导演出来的东西,不能代表李安、张艺谋、王家卫、成龙或者我,不能代表不同的导演心目中的感觉。
所以它做预览片、分镜头、美术设计、剧本创作的过程中,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多的参考资料,可以是我们很强大的助手,可是距离能够成为一名真正的“导演”,我觉得还有相当的距离。当然,随着技术的发展,这类助手会越来越聪明,掌握的技能会越来越多。
澎湃新闻:这次和AI成龙合作之后,你还会想和它合作吗?
唐季礼:版权还是在成龙跟博纳这边,未来如果能攻克这个阶段的缺点和局限,也许将来还有机会。目前看来,AI在大银幕上像素、皮肤的质感,包括细节的演技方面,还需要一些时间才能完善。但我还是很看好数字人在这方面的潜质,比如一个人演他的一生,从二十几岁演到七十岁,那二十岁时的他,如果只能找其他演员来代替,观众还是会比较容易出戏了。可是如果AI技术成熟,未来一些类似的长时间跨度的故事内容,就可以实现由同一个演员完成。
澎湃新闻:我看到你之前还畅想,通过AI可以和梅艳芳、张国荣再合作。
唐季礼:因为以前我们都合作过,但现在不可能了。可是当AI技术成熟时,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