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社论】高校异地办学,考验“百年树人”的定力

2024-07-12 17:49
来源:澎湃新闻
社论 >
字号

一度轰轰烈烈的高校异地办学潮,正面临收紧。

近日,在回复网友留言询问时,青岛人民政府办公厅政务服务热线办公室表示,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已与西海岸新区解约,暂无新项目落地。事实上,2021年,教育部颁布从严控制高校异地办学的政策,原则上不审批设立跨省异地校区。不少高校的异地校区面临整改,甚至暂停。近年来,一些高校取消异地办学计划,有的还关停已经建设的研究生院等机构。目前,仅有少数高校尝试在同省其他城市建设新校区。

回首高校异地办学潮,要看到其对于平衡高等教育资源,促进后发城市高等教育发展的功绩;也要看到高校一拥而上举办异地校区,却忽视师资、生源、科研能力等办学条件的问题。

高校异地办学,大多选择经济实力雄厚但原有高等教育力量不足的城市。比如,北大、清华相继在深圳建设研究生院,中国人民大学在苏州建设校区,北京师范大学在珠海建立校区。得益于当地财政支持,这些知名高校的异地办学设施发展迅速,弥补了这些新兴城市高等教育资源欠缺的问题,也为其后续发展提供了人才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异地办学也为高校发展带来新机遇。其中,不得不提的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相比该校本部所在的哈尔滨,深圳的区位优势更吸引考生报考,甚至在一些省份多次超过本部投档线,为该校提升生源质量提供助力。

然而,正如教育部所指出的,高校异地办学存在诸多弊端。例如,稀释高校原有优质教育资源品牌、办学积淀积累薄弱、缺乏高水平稳定师资队伍等。很多情况下,能够在异地校区长期工作的多为年轻教师,而“学术大咖”即便是到异地校区教学,也往往只是集中一段时间进行,难以与学生形成紧密联系。

整体来看,高校异地办学以后,新校区毕业生的认可度往往不及本部。不仅学生面临身份认同的问题,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也容易戴上“有色眼镜”,予以区别对待。

要知道,高等教育属于细水长流的伟业,更多的投入、更长情的关注在批地、盖楼以后。高校异地办学远非立一块牌子、盖几座教学楼简单,但长期的经费投入、政策倾斜,在考验地方政府的恒心和耐心。

高校异地办学,有助于推进教育资源的地域公平分配,有助于调动地方政府投资教育的积极性,但是“百年树人”才是教育的本质,对高校异地办学收紧,是对之前个别地方一哄而上的纠正。决定一所高校办学质量的根本因素,不在于一块牌子的复制。无论是名牌高校还是地方政府,都要以“百年”为尺度谨慎对待异地办学。

    责任编辑:沈彬
    图片编辑:朱伟辉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