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City不City!带着这些古诗词去扬州吧!

2024-07-12 09:5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如今

人们喜欢在社交平台发布自己旅行读诗的视频和照片

带着诗词旅行

正在变成现代人忙碌生活中的一个浪漫音符

其实

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路上

而路途中每一处所经之地

都是值得一生留意的好风光

city不city的风潮吹遍了全中国的大街小巷

万卷书要读

万里路也要走

扬州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城

这座城市不仅以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历史建筑而闻名

还以其丰富的诗意文化而备受推崇

扬州被誉为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聚集地

被赞美为“含诗量最高的城市”

走,出发!

跟着诗词“穿越时空”吧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三月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正是烟花之地。“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李白渴望去扬州之情溢于言表。

春江花月夜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在中国文学史上,唐诗是一座高峰,扬州诗人张若虚所作的《春江花月夜》则被誉为“诗中的诗,高峰中的高峰”。千百年来,诗中春江花月夜的美丽景色,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于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人。关于此诗创作的地点,扬州的文化学者们有多元的看法,大致有三处:扬州南郊曲江边,千年古镇洲江畔,历史文化名镇大桥所在的扬子江畔。它以“孤篇”赢得了横绝全唐的美誉,诗中穿越时空的永恒主题、横跨千年的美丽意象及其诗歌史上的卓越价值,无可辩驳地证实了其超越前人、开启新风的成就。

扬州慢·淮左名都

宋·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此词描写扬州战后的荒凉,情景相生,虚实互用,在强烈的今昔对比中表现了对国事盛衰的感伤。开头以“名都”“佳处”,点出扬州昔日的地位,“春风十里”概括昔日佳盛之景,“尽荠麦青青”(一片荒野)一笔收尽,以反差强烈的画面写出盛衰之变。词人用带悬念的疑问作为词篇的结尾,很自然地移情入景,今昔对比,催人泪下。

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此诗作于诗人离开扬州以后。诗人着意刻画深秋的扬州依然绿水青山、草木葱茏,二十四桥月夜仍然乐声悠扬、清丽俊爽,以此调侃友人生活的闲逸,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扬州生活的深情怀念。全诗意境优美,清丽俊爽,情趣盎然。

秋日登扬州西灵塔

唐·李白

宝塔凌苍苍,登攀览四荒。顶高元气合,标出海云长。

万象分空界,三天接画梁。水摇金刹影,日动火珠光。

鸟拂琼帘度,霞连绣栱张。目随征路断,心逐去帆扬。

露浴梧楸白,霜催橘柚黄。玉毫如可见,于此照迷方。

这是一首具有浓厚山水意境的咏史之作。诗人以登上西灵塔的高处,俯瞰着四周的风景,来表达自己豁达超然的心境。此诗艺术风格明快,描写全面,水摇金刹影这句简直可以和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媲美,结句很有禅意。

忆扬州

唐·徐凝

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尖易得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被月光浸润了2500多年的扬州,也被誉为“月亮城”。诗人把扬州明月写到了入神的地步,并用“无赖”之“明月”,把扬州装点出无限的风姿,与《忆扬州》的标题吻合无间,使人向往扬州的美好。

夜看扬州市

唐·王建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这首诗写扬州夜市的繁盛景况,富有生活气息,又充满时代感。诗一开始就用“夜市”二字领起全篇,定下了全诗的氛围。“千灯照碧云”五字,用灯火辉煌,照彻天空来状写扬州夜市的热闹,带给人以遥远的回想。

纵游淮南

唐·张祜

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

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此诗用夸张而又细腻的笔法,以自然晓畅之语盛赞了扬州优美的风光,抒发了对扬州的喜爱之情。诗人用笔出语惊人,为扬州风姿传神的同时略带人世沧桑,极富艺术色彩。

千年运河水

诗意满扬州

让我们一起走进“含诗量”最高的城市

品味好地方的“诗意盎然”

资料来源:扬州发布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