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三星XR平台来了,要联手谷歌高通背刺苹果Vision?

2024-07-12 16:5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去年6月,苹果高调发布Vision Pro,库克喊出了“开启空间计算时代”,全XR行业为之振奋。然而,一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回看整个XR行业,似乎Vision Pro的影响并没有想象中大,XR市场依旧难掩颓势。

IDC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AR/VR设备出货量仅810万台,同比下降8.3%;2024年第一季度更是惨不忍睹,全球AR/VR设备出货量同比下降了67.4%。虽然在去年年末有一大批的新品上市,但是却没有在消费者中引起太多的讨论,甚至Vision Pro国行版正式开售,国内市场反应也是异常平静。

难道XR真的要成为“过气”风口了?未必,凡事总有转机。当老玩家意兴阑珊,新势力却开始冒头了。

三星XR提前发布,巨头抱团围攻苹果

在巴黎举办的三星Galaxy新品发布会上,三星移动部门总裁TM Roh正式宣布:“一个全新的XR平台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发布。”这次官宣无疑给XR用户带来惊喜,毕竟此前所有关于三星XR头显的消息都指向2025年上半年才会发布。

图源:三星

去年2月,三星电子宣布与谷歌、高通联手打造全新的XR平台。TM Roh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三星、谷歌和高通合作开发智能手机已久,三星制造手机硬件,高通提供处理器,谷歌则负责底层安卓操作系统,三者将在全新XR平台开发中扮演类似的角色。

同时,三星向美国和欧洲的专利商标局递交了Galaxy Glass的商标申请,在商标说明中提到了这款显示器产品的应用,包含3D眼镜、虚拟实境(VR)头盔、VR护目镜、VR眼镜,以及智能眼镜等内容。相信这款XR头显设备类似于Meta的Quest Pro,是一款可以独立运行的头显设备,并且Galaxy Glass可以同时显示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内容,还可以通过摄像头看到外部世界。

业界有种说法,苹果做不做一个产品,往往是该产品对应的产业是否成熟的标志,随着苹果入局,对应的产业进程往往会被加速三五年。那么问题来了,当三星和苹果同时入局,是否意味着XR行业处于即将爆发的前夜呢?

这一切或许要到数年后才能知晓答案,但能肯定的是三星加入战局,意味着与苹果的竞争将由智能手机领域蔓延至XR领域,而三星、谷歌、高通三大巨头合作必将给行业带来新刺激。

一款好芯片,是三星XR的破局点

市面上的主流XR头显,口碑确实毁誉参半。老生常谈的内容缺失、定价过高等问题自不必说,性能的争议也不少。

XR头显的性能争议是全方位的,焦点集中在几个环节:比如续航能力、交互效果、视觉效果等。其中,有一些问题可以靠镜片、光学手段来解决,比如苹果Vision Pro就尝试采用“液态镜头”专利技术,通过可调节液态镜腔改善折射、定焦效果。但绝大部分争议,都和芯片性能有关。

从功耗到分辨率、刷新率、数据传输速度、显示延时等最基本的功能,再到考验AI算力的图像渲染、环境感知,都由芯片决定。

今年1月,高通推出了第二代骁龙XR2+,三星和谷歌的新款XR设备将会首发搭载,因此三星XR头显的性能表现将很大程度取决于第二代骁龙XR2+。

在第二代骁龙XR2的基础上,第二代骁龙XR2+采用单体式设计,CPU频率提升了20%,GPU频率则提升15%,同时带来了25%的性能提升以及50%的能效提升,包括AI性能也提升了整整8倍。

图源:高通

而第二代骁龙XR2+最关键的提升在于两方面:一是支持最高90FPS 4.3K单眼显示分辨率;二是支持超过12路并行摄像头,延迟仅12ms。

4.3K单眼分辨率,很容易让人直接想到苹果Vision Pro。Vision Pro搭载了一块超4K Micro OLED屏幕,像素总数为2300万个。塞入M2芯片后的Vision Pro也让我们看到单眼4K带来的画面精细度,而现在骁龙XR2+很可能给三星XR带来了更大范围的变化,不仅支持单眼4K显示,还在此基础上支持90FPS。

而超过12路并行摄像头的支持以及仅12ms的延迟,意味着三星XR能让一众体验者感受到近乎无延迟又接近真实色彩的视频透视,做到VR与AR的无缝转换融合。从这个角度来看,三星XR很可能拥有不输Vision Pro的数字空间体验感。

图源:三星

说起芯片,此前也有消息称三星考虑在现有Exynos系列SoC的基础上,对XR设备进行优化适配,并将开发全新的芯片来作为备选。事实上,芯片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高通主场,作为XR专用芯片的开山鼻祖,高通技术过硬且有丰富的产品应用案例,综合实力毋庸置疑。

高通最早在2015年开始进入XR芯片市场,当时推出的初代产品是基于骁龙820的改进版,主要针对VR头显的延迟和图像渲染校正进行了优化,但并未达到专用XR芯片的标准。2018年,高通推出了首款真正的专用XR芯片——骁龙XR1。随后在2019年,大朋V2一体机作为首款搭载该芯片的产品问世。

高通的首款专用XR芯片——骁龙XR1,已经对分辨率和交互体验进行了改进。随后推出的骁龙XR2芯片在CPU和GPU性能上有了显著提升。值得注意的是,骁龙XR2是全球首款支持5G传输的XR芯片,其单眼分辨率和续航能力相较于前一代产品都有了成倍的增长。

在这之后,高通和Meta开启了深入合作。2022年,双方签署了合作协议,共同研发基于骁龙XR平台的定制化芯片组。被Meta寄予厚望的“王炸”产品Quest 3,正是使用了高通的骁龙XR2 Gen2芯片。Quest 3销量有多好,相信大家都看在眼里。

在高通新一代XR专用芯片的加持下,三星新XR头显值得期待。除了芯片外,三星负责的硬件和谷歌负责的软件也是不容忽视的点,三星曾经的XR产品经验或许能为新XR头显提供不小的帮助。

再次进入XR领域,三星改变打法

XR相关概念已经落地多年,但是这一领域从始至终都没能实现“破圈”,即使是目前市占率登顶的Meta,也无力拉起整个XR赛道。

三星在2015年进入XR市场,推出了名为Gear VR的产品。这款产品类似于谷歌的Cardboard,是一种需要与智能手机配合使用的VR眼镜,以提供虚拟现实体验。然而,由于体验问题、销量下降以及VR热潮的减退,三星最终停止了对Gear VR的更新。

图源:微博

当然,三星并没有就此放弃代表未来的XR赛道,毕竟随着智能手机市场的增长势头到顶,XR这个极具想象力的市场成为了不少手机厂商的新解药。三星选择与微软合作打造相关产品,HoloLens 3就是其中代表,只可惜最终也难逃被“砍”的命运。

XR设备按应用场景可分为消费级和专业级两类,消费级主要为个人消费者用于观影、游戏等场景;专业级则是政府、机构、企业应用于教育、医疗、工业制造等领域。

为了推广消费级产品Gear VR,三星当年推出了一系列诸如预订Galaxy S7免费送Gear VR、节假日购机免费送Gear VR的活动,只要购买三星的高端产品,大概率都能免费获得Gear VR。虽然这确实能给出货量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也容易让用户对产品形成“廉价”的错觉,这显然不是三星想看到的,会对接下来战略决定产生影响。

三星在消费市场遇到挫折后,吸取了经验,选择优先发展B端市场,并首先专注于芯片的研发。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这种做法比直接开发XR终端产品更为稳妥。在小雷的观点中,三星选择首先瞄准B端市场可能是因为他们认为,在构建生态平台的同时创造市场,远比急于推出产品以抢占市场份额重要。

写在最后

坦率讲,现在还很难预估三星全新XR头显能给行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第二代骁龙XR2+固然能为产品提供底层对性能、功耗和发热等技术方面的支持,但厂商在屏幕、摄像头以及整个产品上进行多大程度的投入,也是决定产品是否能在消费市场出圈的关键因素之一。

无论是AR、VR、MR还是其他任何形式的XR产品,它们在市场上的成功最终都取决于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要吸引消费者自愿购买,任何设备都必须解决一个核心问题:它们为用户带来了什么样的“价值”。

比如智能手机从最初的通信、娱乐、上网功能,延展出更丰富的应用生态,满足人们工作和生活等方方面面的需求;PC则满足了人们的办公刚需。

图源:苹果

在Vision Pro身上,我们看到了它能为个人带来私密、随时随地观影的效果,并提供享受沉浸式空间的价值。未来,随着显示技术与光学方案的不断进步,以及眼动追踪、手势交互和inside-out定位等空间计算技术的发展,XR产品借助更强大的计算能力,将在更广泛的应用场景中为用户创造新的价值。

三星全新XR头显尚未发售,现在讨论其表现有些言之过早。而对消费者来说,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在更合理价格的基础上,体验到“Vision Pro”级别的使用体验,哪怕体验感可能会打折。

2024上半年,科技圈风起云涌。

大模型加速落地,AI手机、AI PC、AI家电、AI搜索、AI电商……AI应用层出不穷;

Vision Pro开售并登陆中国市场,再掀XR空间计算浪潮;

HarmonyOS NEXT正式发布,移动OS生态生变;

汽车全面进入“下半场”,智能化成头等大事;

电商竞争日益剧烈,卷低价更卷服务;

出海浪潮风起云涌,中国品牌迈上全球化征程;

……

7月流火,雷科技·年中回顾专题上线,总结科技产业2024上半年值得记录的品牌、技术和产品,记录过去、展望未来,敬请关注。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